「前言」
五年一須臾。
從2017年嘉興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撤桶並點、設立“綠色賬戶”、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等一項項因地制宜的創舉在這片土地上展開,形成了“分類在嘉”品牌,引領著“新風尚”成為“新常態”。
有目共睹的是,嘉興以爭創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為目標,創新爭優、不斷奮進,垃圾分類成效不斷顯現,低碳綠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在住建部開展的城市垃圾分類評估中,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全國中等城市前三位。2020、2021連續兩年榮獲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城市。
如今,嘉興的大街小巷、社區村莊、單位機關、學校工廠,垃圾分類理念已深入千家萬戶。嘉興通過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置,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宜居新名片。
▸高度——
形成垃圾分類全週期管理、全過程治理、全社會參與的“三全”理念
生活垃圾分類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了,這是一項長期又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
作為紅船起航地,嘉興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住建部、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爭創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為目標,全力打造“分類在嘉”品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形成垃圾分類全週期管理、全過程治理、全社會參與的“三全”理念,垃圾分類成效不斷顯現,低碳綠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早在2017年,嘉興在全省率先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專題研究部署推動。分類辦採取集中辦公,實體化運作,建立市、縣(市、區)、鎮(街道)三級共82個分類辦,604人的專班隊伍。
同年8月22日,《嘉興市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意見》和《嘉興市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實施,標誌著嘉興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19年8月,《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專項行動方案》印發,重點安排佈置了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的六大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垃圾減量和資源迴圈利用。
嘉興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則是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次年,《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將這件“民生大事”推向另一個高度。
▸尺度——
實施了“大分流”和“小分類”相結合的系統分類法
垃圾分類關乎社會生態文明,是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文明典範城市創建的重要工作內容。
人類每天都在産生垃圾,小到呼吸廢氣、排泄排遺,大到建築垃圾、工業垃圾,“大分流、小分類”機制提升生活垃圾減量效果。
據悉,全市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大分流、小分類”,將居民日常生活産生的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及園林綠化垃圾與普通生活垃圾分開收集,在居民小區設置臨時堆放場所,引導居民單獨投放。在市區亞太路和南溪路交叉口的大件垃圾處理站,工人正在對席夢思、舊沙發等大件垃圾進行分解處置,實際解決了居民小區無法處置大件垃圾等問題。
海寧也是較早全面實施垃圾“大分流、小分類”的地區,重點抓好工業垃圾、餐廚垃圾、農業園林垃圾、建築垃圾、大件垃圾等5個關鍵大類的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建設。
“大分流”和“小分類”相結合的系統分類法,奠定了嘉興垃圾分類的深厚基礎,也是促成全市生活垃圾減量的重要舉措。通過大分流和精細化的小分類,減少了進入垃圾焚燒廠的工業垃圾和易腐垃圾,提高了垃圾分類的熱值和純凈度,使得焚燒煙氣排放指標遠優於歐盟指標。
▸深度——
創立了以源頭追溯和基層治理三級責任制為基礎的特色四分法
嘉興市自2017年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全市各地通過各種措施讓垃圾分類這件“小事”逐漸成為新時尚,讓居民樂在其中,樂於參與。
在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專項行動中,如何實現城鄉分類單元高品質全覆蓋呢?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行“1+X”模式。
城鎮居民小區按不同類型住宅戶數配備專職勸導員,負責入戶宣傳、現場指導和分類品質打分評比等工作,實現稱重計量、評價反饋、源頭追溯閉環管理。並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細化居民小區(農村新社區)、社區(村)、企事業單位等分類單元,由基層綜治的網格長擔任督導員,開展日常監督工作,確保“1+X”模式有效落實。
在源頭追溯上,多地出現了“小綠桶”模式。“小綠桶”實行一戶一桶,收集廚余垃圾,桶的底部還帶有智慧晶片,可與住戶資訊對應,相當於每戶人家有一個收集廚余垃圾的資訊處理器,不僅能知道哪些住戶已經開始實行垃圾分類,還能對分類錯誤的住戶及時進行糾正,做到源頭可溯,可以有效破解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混投的難題。
從垃圾産生環節開始介入,推行了人臉識別、刷智慧卡投放、廚余垃圾小綠桶等可追溯模式,實現垃圾分類溯源,讓大家重視和實踐垃圾分類工作。
▸跨度——
確立了依法治理、體系建設、條塊協同的長效機制
全生命週期的監控和處置,依賴於完備的體系建設。
嘉興把生活垃圾的前端投放、中間收運、末端處置三個環節,作為一個系統來謀劃和建設,建立有機銜接、協調配套的收運處體系。
在前端投放環節,建立統一規範的投放設施,可回收物由專業公司每週兩次稱重回收並給予積分;有害垃圾由專門的密閉式有害垃圾收集車收集,專業回收企業每個月到府收運一次;餐廚垃圾由專門公司每天定時到府收集;其他垃圾也是每天收集一次,由保潔企業清運至轉机站進行壓縮處理,再運至焚燒廠焚燒處理。
對環保密閉式分類運輸車輛,我市也進行了標準化的統一規範,要求車輛採用聯單制管理,專門配備視頻監控和GPS定位系統,車輛上統一噴塗標準的標識標誌,實現專車專用,杜絕混收混運現象。在最後的末端處置環節上,也進行了統一和規範。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都必須由相應資質的中標企業分別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或焚燒處理。
▸溫度——
設立了源頭減量綠色賬戶激勵機制
可回收物定時收運的工作人員,每週都會到小區來回收居民的硬板紙、塑膠瓶等可回收物,這已經成為嘉興市民們習以為常的事。拿上家裏積攢的可回收物,帶上積分卡,大家對收運規則已經熟門熟路了。
從“隨手扔”到“隨手分”,垃圾分類的概念在嘉興人心裏逐漸“落地生根”。為激勵居民積極性,嘉興採用“一高一低”積分兌換政策,從居民手裏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集可回收物,居民拿著積分卡去超市消費的時候,可以享受比市場價低2%的優惠。“一高一低”的落差價,不僅看到政府讓利惠民的初心,更是政策靈活調度使用的智慧。
去年,“嘉禾收唄”小程式在南湖區率先上線,借助小區內的一站式智慧四分類收集屋,可回收物也可實現每天定時定點投放。市民在投放可回收物的時候,不僅可以選擇積分到指定超市使用,也能綁定支付寶領取現金紅包,給了市民另一種選擇,這也使得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勁頭更足了,市民的獲得感更強、更直接。上線一年多以來,廣受市民歡迎,可回收物回收的參與率有了明顯提升。
▸力度——
明確了“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的雙向監督機制
全面推進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一場“綠色革命”遍及城鄉。垃圾分類,重點是要在源頭上把垃圾分好類,萬一齣現混投混運現象,分類就成了一句“空談”;反之,如果能在前端更加精細、準確地分類垃圾,將有效減輕收運和末端處置的壓力。
“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模式可謂“動真碰硬”,也是一場“制度倒逼”。如果在垃圾收運時,發現企業或單位的垃圾未進行分類,混投嚴重,收運人員可以當即對其進行口頭警告,並當場表示拒收拒運,要求對方完成垃圾分類和整改後再收運。
“不分類、不收運”模式實施過程中,既有制度“倒逼”,也有智慧化監管。在嘉善,為避免生活垃圾投放收運中出現“混投混運”,該縣深化“網際網路+”模式應用,打造“善分類”智慧雲平臺,為收運公司配備手持終端機,併為收運人員開設工作賬號,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隨手拍”“隨手傳”。同時,建立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資訊系統,實現垃圾投放、清運、終端處理的全程監管與追溯,促進垃圾分類全流程智慧化監管。同時,各地開闢曝光欄,每月曝光垃圾分類違規行為,形成輿論監督氛圍。
▸精度——
推行小區撤桶建箱、定時定點投放,街面撤桶進店、定時定點收運的精細化管理模式
如果居民把垃圾袋隨意丟棄在樓道口,而不是投放到定時定點投放站,小區的垃圾分類勸導員可能就會到府來敲門。這是嘉興市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以來,在投放環節的最大變化。
在各個小區的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站,掃碼儀、稱重器、顯示屏等設備詳細記錄每戶居民日常投放情況。通過後臺數據查詢,相關部門可以掌握小區整體分類情況。同時,街道引入第三方進行專業運營,配備專職人員進行定點管理,確保設備運營正常,指導居民正常使用相關功能,保證每天産生的分類垃圾及時清運。
而這些分類投放站就建在居民小區裏面,因為及時清運、定時開放,沒有垃圾積存,不僅沒有臭味,反而還因為統一的設計,與小區景觀融為一體。
沿街商鋪的定時定點收運,也是如此。店內人員聽到收運車播放的音樂,就把店裏的垃圾搬出來,減少了沿街垃圾桶擺放造成的街容問題。
▸密度——
實行了工作保障、分類標準、收運處考核、宣傳培訓、監督考核等五大運轉體系
三級分類辦、地方標準、考核辦法,是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抓手,廣泛的宣傳培訓是發動基層力量的有力措施,監督考核讓各項工作在長效機制下合理運作。
2020年9月1日起,《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成為我省繼寧波杭州後第三個出臺地方條例的城市。2021年5月1日起,《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省市兩級分類管理條例的出臺,把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再提升一個高度。
嘉興按照省、市條例宣貫要求,組建宣貫團10個,進機關、社區等場所開展巡迴宣講811場,共6430次,印發手冊共105.48萬本,集中學習共2770次,學習覆蓋人數34.79萬人次。今年1至8月,全市共立案處罰7118起,處罰金額303.5萬元。省、市條例頒布實施後,全市各級文旅部門將酒店賓館列入日常執法檢查對象,組織開展多輪集中整治行動,並立案查處了一批案件,起到了較好的效果。近期,省文旅廳對11個地市三季度垃圾分類暗訪檢查中,嘉興未扣分。
▸厚度——
建立了縣(市、區)單位責任榜、鎮(街道)排名榜、村(社區)爭先榜、小區紅黑榜、樓道榮譽榜的“五榜”公示制度
“知道嗎”“分了嗎”“對了嗎”……每天,在嘉興各個住宅小區的垃圾桶邊,總能看到一兩名身穿黃色馬甲的生活垃圾分類勸導員,準確分類、準確投放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常態,而在此背後,一場場無聲的“擂臺賽”正在角力,每位市民都是其中的選手。
在經開區嘉北街道中山一品(洪惠佳苑)小區,居民陳先生都會把2個垃圾袋丟到小區統一的垃圾分類箱裏,“綠色垃圾袋對應易腐垃圾桶,灰色垃圾袋對應其他垃圾桶,不能弄錯。”在他家的樓道口,有一張垃圾分類的榮譽榜,因為分類準確,他家已經連續2個月拿到4面小紅旗和物質獎勵了。
物質獎勵都是洗衣液和肥皂之類的日常生活用品,“雖然不能説價值多貴,但這是對我們的鼓勵。”陳先生説。他説自己還會繼續堅持分類,“其實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分好的。”
“五榜”公示制度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通過日積月累、耳濡目染的引導,如今垃圾分類漸漸從“入眼入耳”到“入腦入心”,居民群眾慢慢從“要我去分類”到“我要去分類”。
▸廣度——
形成了黨建引領、機關示範、群眾主體的三位一體動員模式
“一定要把垃圾分類難點攻克,把小區環境搞上去。”從社區“老娘舅”、退伍老兵到社區黨委書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垃圾分類黨員志願者。
在這場垃圾分類的“戰鬥”,沒有一個旁觀者。陸續在全市72個鎮(街道)和352個社區中開展示範創建,比如通過黨建引領,黨員認領“一編三定”環境衛生示範崗或垃圾分類崗、亮明黨員身份參與樓道分類評比;發動社會力量齊參與,積極發動青年、巾幗志願者、社會公益組織團體等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分類。
2020年,嘉興市推出幼兒讀本《垃圾分類我能行》以來,共發放讀本2萬餘冊,佈置垃圾分類家庭實踐作業,督促指導家庭垃圾分類行為。據悉,這是一套專門為幼兒園孩子“量身打造”的分類指南,通過可愛的彩色圖畫或卡通形象畫面,將分類知識傳遞給孩子,讓他們來影響家庭成員的分類行為。
同時,在機關企事業單位減量行動,通過示範創建,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實行無紙化辦公、雙面列印、無紙化招標評標等。開展節約用水光瓶行動和節約糧食公筷公勺光碟行動,全面推行智慧食堂、小份菜模式,減量率50%以上。2021、2022連續兩年浙江省垃圾分類滿意度調查總得分列全省第二位。
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在嘉興被創新和實踐,先行先試取得實效,文明之風在這片土地勁吹,也不斷完善著嘉興垃圾分類的新格局,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來源:讀嘉 | 撰稿:作者:黃建青 葉必讚 陳青逸 插畫:戴可為 圖片由嘉興市分類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