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沒有充電樁”“自建電樁沒車位”“私拉電線太危險”……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車主們的“充電焦慮”也日益顯著,“充電樁進社區”似乎成為了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最後一公里”。
如何破解充電樁“進社區難”問題呢?浙江嘉興一家充電樁公司一直在困惑中尋求解決突破之道。
瞄準社區公用空間,佈局“雲居充電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走進城市家庭,對於充電樁的需求一直在飆升。但是,對於一個小區來説,存在用電容量不足、專有車位稀缺、重復建設成本高昂、使用效率低下、管理維護缺失等現實問題。
然而,很大一部分居住小區公用充電樁配套基本為零,居民就近到小區外集中式公用充電樁充電耗時時間較長,如何利用社區有限空間滿足新能源車主日益增加的充電需求,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
“相對於商用車來説,家用轎車普遍用於居民代步出行,一般都是白天去上班用車,晚上回家充電。”雲居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勤明説,面對如此市場需求,公司一直致力於小區公用充電樁建設與普及。
周勤明介紹,公司響應政府號召,按照市場需求精心佈局:以居民小區為終端,挖掘公用停車空間,普及充電樁建設,方便居民充電。目前,雲居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推出的“雲居充電服務”已進駐嘉興100多個小區,已安裝公用充電樁1000多臺。
整合“充”“裝”模式,深度解決“後顧之憂”
有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容量普遍在60KWH左右,按一部車每月行駛里程1000公里,每充滿一次電續航350-500公里計,每月充電需求2-3次。
按家用轎車行為習慣,一個充電樁每天充電一部車計,可滿足10-15部車充電需求。而專用充電樁只滿足業主自己車使用,每月就用2-3次,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閒置。這無疑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雲居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考慮到部分居民可能存在快速充電需求,根據實際需求情況採用快慢充結合的方式組合安裝充電樁。
“現有居民申請安裝充電樁,大多是買車時送的充電樁,無線上運作監測功能,一般質保1-2年,出質保期後車主沒有維護維修能力,作為電氣設備,時間久了必然會出現安全隱患,但居民無力維修保養。”在杭州分公司銷售負責人沈惠華看來,個人充電樁易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每次單獨報裝都需要重新勘察線路,鋪設橋架管線,成本高、施工重復。有個別極端情況,為了一個充電樁,供電局要花10多萬的成本引線。而且安裝後,個人充電樁大部分時間處於閒置狀態。
“雲居充電服務”進入小區,讓車主在兩三百米內就能充電,並實現車位分時共用,晚上電車充電,白天油車停放,不增加停車矛盾。分時充電,減輕電力容量壓力。
此外,“雲居充電服務”實現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提高電力系統利用效率,降低充電成本。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蔣根其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