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豐收啦!嘉興又是全省第一
發佈時間 | 2024-01-11 09:39:15    

1.jpg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3年,嘉興全力提升糧食生産規模化、産業化、綠色化、優質化和數字化水準,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32.03萬畝,總産量100.28萬噸,均比上年有所增加,這兩項指標也連續18年居全省首位。

2.jpg

3.jpg

  雖然眼下已進入三九天,但在南湖區余新鎮金星村建麗農場的麥田裏,小麥依然是頂著寒冬,長出青青麥苗。農場工人正在麥田裏清理溝渠,防止低溫雨雪天氣造成長期積水,影響小麥根系生長髮育。這家農場有糧田1100畝,冬春種小麥,夏秋種水稻,2023年,小麥畝産400公斤,晚稻畝産650公斤,相比2022年,增産都超過10%。建麗農場負責人應超表示,糧食豐産一方面是天氣好,病蟲害少,另一方面也是科學種田帶來的好處。“通過我們機械化、標準化生産,再通過我們5G數字化管理,進行精細化的施肥和撒藥,2023年我們稻麥兩季都是豐收年。”

4.jpg

  嘉興是“浙北糧倉”,在全省糧食安全保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穩定糧食生産,嘉興實施政策扶持,對糧食復種面積50畝以上的農戶,全年給予各項補貼達到每畝600元,大大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嘉興還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和糧食生産功能區,提高糧食生産能力,2023年全市新建14.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列全省第一;開展科技強農、機械強農,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品種、技術、模式和裝備,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89%,居全省首位;持續推進數字農業,完善“種糧寶”糧食生産綜合服務平臺,註冊用戶超6萬戶,規模種糧戶已實現全覆蓋。

5.jpg

  “嘉興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努力把全市的基本農田都建設成旱澇保收和穩産高産的高標準農田。實施‘藏糧于技’戰略,通過大力推廣‘肥藥兩制’、綠色防控等高産栽培技術,為糧食增産提供技術保障。2023年,全市糧食産量達到了100.28萬噸。其中水稻單産較2022年每畝增加14公斤,達到了560公斤。”嘉興市農漁技術推廣站農藝師張海鵬介紹。

6.jpg

  糧食增産了,如何讓種糧農民的收入也同步增加?在綠康米業公司,機器聲隆隆作響,正在將稻穀加工成大米。這家剛剛投産的公司,年生産能力達到8.4萬噸,每天可加工大米230噸。不僅滿足了自産1.5萬畝晚稻的加工,還通過“訂單式種植”,解決周邊農戶加工大米的需求。公司負責人介紹説,要打造集種植、生産、加工、銷售、以及旅遊為一體的全産業鏈,提升糧食附加值,實現增産增收。

7.jpg

  浙江綠康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強根告訴記者,“2023年,我們水稻和小麥的總産量有1萬6千噸。我初步算了一下,我們每斤稻穀加工成大米出售,利潤可以增加4毛錢。相當不錯了。我們要做好稻米全産業鏈,真正做到增産又增收。”

  為提高種糧效益,嘉興鼓勵有條件的農業主體開展糧食生産全産業鏈建設,獲取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並帶動小農戶發展;引導農戶創建大米品牌,從而提高市場大米銷售價格,提高農戶收益。嘉興還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鼓勵農民規模種糧,這樣有利於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和實施機械化作業,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生産成本,提高效益。

  嘉興市農漁技術推廣站農藝師張海鵬説,“我們還創新種養模式。推出稻漁綜合種養“萬元千斤”高效模式,包括稻-小龍蝦、稻-鱉、稻-紅鰲螯蝦等,目前全市稻漁種養面積推廣超過17萬畝,這也大大提高了種糧農民的畝均效益。”

來源:讀嘉新聞客戶端    | 撰稿:記者 黃青松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