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新疆缽施然智慧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缽施然公司)的總裝車間裏,36台四行箱式採棉機“列隊整齊”,將分批發往烏茲別克。今年,該公司簽訂了向烏茲別克出口54台採棉機的供貨協議,金額超8000萬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披露的資訊顯示,這是國産採棉機出口的最大規模、最大單筆交易額。
12月,烏茲別克的中烏農業現代示範園內,“白浪翻滾”的廣袤棉田采收工作已經完成,“朵絮歸倉”後等待新一年的播種。在這裡,播撒的是中國的棉種,採用的是中國的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種植技術,棉花産量從之前每畝20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中國的採棉機,好用!”首批18台採棉機10月下旬抵達烏茲別克,當地棉農繞夫力使用後給缽施然公司市場部發來反饋資訊。
缽施然公司由嘉興市援疆指揮部從嘉興引進,隨著棉花機採率的大幅提升,企業駛上發展快車道,國內市場佔有率迅速攀升,2021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9年,我們的採棉機首次走出國門,此後國際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缽施然公司行銷策劃主管擺瑾焱説。
烏茲別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樞紐,也是最早支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作為中亞最大棉花生産國,烏茲別克年産棉花80萬噸,排世界第五,但目前仍以手摘棉為主,對現代農機設備需求較大。
與常規農機産品相比,採棉機屬於典型的集資訊、技術、資金于一體的高端農機,其設計過程頗為複雜,如每個採頭都由數千個零部件組成,研發技術難度高。因此,包括中亞五國、土耳其以及中國新疆在內,採棉機市場曾長期被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等美國企業壟斷。以中國新疆為例,採棉機進口率一度在90%以上。
從2019年開始,缽施然等公司攻克包括自動控制系統在內的多項採棉機“卡脖子”技術。“這次出口的採棉機實現了100%國産化,按照國外的種植模式計算,工作效率可達每小時25畝到40畝,棉花採凈率達到93%以上。”缽施然公司研發部副總工劉鈞天介紹,這得益於對採頭技術難題的攻克。目前,缽施然公司擁有193項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其中包括12項發明專利。
此前,國産採棉機先後在中亞五國及亞塞拜然、土耳其、埃及、巴西等國家進行廣泛的産品驗證和市場推廣。“國産採棉機首次大規模出口國外,無疑是行業發展的新里程碑,彰顯了中國農機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新疆農機推廣總站副站長劉晨表示。(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來源:讀嘉新聞客戶端 | 撰稿:記者 朱勝偉 譚羅敏 黃燁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