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古鎮煥新,為嘉興“打個樣”!
發佈時間 | 2023-11-20 09:27:04    

   江南多古鎮。

  青磚白墻、小橋流水,那是江南古鎮共有的面孔;但細看眉眼,各不相同。

  今年,嘉興市持續加大城市更新工作力度,圍繞做好城市更新這篇“大文章”,實現城市品質“大提升”、居住環境“大改善”、歷史文脈“再延續”,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1700355700380_65595e74765070043cab69a5.jpg

  城市更新熱潮涌動,一個個新增的精彩場景也加快我市古鎮更新的步伐。

  古鎮煥新,怎樣告別“千鎮一面”?在留住記憶鄉愁的同時,如何適應當代需求,不斷提升城鎮品質?

  更新·讓古鎮活起來

  城市更新,為的是以“更新之力”再造發展生命力,賦能城市新活力。

  千年古鎮新塍,就是其中特別的一處。

  新塍始建於唐會昌元年,自古接運河之水,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江南水鄉特色的千年古鎮。一條市河自西向東貫穿古鎮,依水而安的老街,縱橫交錯的河道,把古鎮圍成一座安靜豐足的世界。

  上岸民居,前臨街道,後通鄉村;下岸人家,前街後港,枕河而居。三萬餘名居民在此棲居生活,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無時無處不在。

  在位於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蓬萊景區二期項目現場,350名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遠處,一座全木結構建築已結頂,這邊是蓬萊閣,總高30米。

  據《新塍鎮志》記載,新塍蓬萊閣高4層,可以遠眺嘉興三塔,後與小靈鷲山館一起被毀。復原蓬萊閣,該地搜尋了很多古籍,走訪了鎮上的老人,經過多方核實,重現百年前的風貌。

  蓬萊景區二期項目北至蓬萊路,南至興鎮路,西至濮院港,東至蓬萊港,南北長800多米,東西寬200多米,佔地約180畝,建築面積約23000平方米。建成後將增設蓬萊廣場、文化展館、鰲山燈會館、小靈鷲山館、蓬萊閣、青少年活動中心、糧倉等主題特色場館。項目工期15個月,投資約2.2億元。目前,項目進度為75%,預計2024年春節前亮相。

1700355701274_65595e75765070043cab69ab.jpg

  有機更新是更新,也是更新。怎麼讓古鎮真正“活”起來?在城市更新的新老碰撞間,許多人不斷思考嘗試。

  就以蓬萊景區二期項目為例,這裡保留該地塊原有的部分林木,設計理念又古又新。“古”突出了倣古建築,除了蓬萊閣還有小靈鷲山館、鰲山燈會館等;“新”是增加了一些大眾化的共用型場所及會館,新塍美術博物館、美食博物館、科技文化館等。

  文化是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而非裝飾品。一座保持發展活力、具備強大吸引力的城鎮,往往基於歷史文化積澱。傳承城市歷史文脈,要處理好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保護和利用的關係,該修則修,該用則用,該建則建,做到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相銜接。

  根據規劃,蓬萊景區二期將新建建築18棟,西北側原有8棟70年代建造的糧倉,目前維修方案已經通過市區兩級文保單位的審核。

  城市有機更新既要保護好歷史,又要加以活化。每年的元宵燈會作為新塍的保留民俗文化活動,鰲山燈會館為始於清代的元宵燈會設置的場地,建成後,將再現盛況,進一步升級鰲山燈會民俗名片。

  新韻·煥發生機活力

  江南水鄉城鎮的突出之美,並不在於一個個建築單體有多麼美輪美奐,而是聚落整體意象令人陶醉。大片民居的風貌保護,更見諸一磚一瓦的點滴日常。

  古鎮的另一面,其實也是居民生活的“社區”,提升生活品質,是古鎮老百姓的現實需求。

  走進新塍鎮東北大街,東北大街以3200平方米的東嶽廟廣場為先行試點,以運營前置的思路更新空間,業態策劃與空間設計同步開展,探索歷史老街有機更新模式。設計以“歷史時光+煥新場景”“最老味道+最新潮流”新舊交融場景保留時代記憶,融入現代生活。

  東嶽廟曾被作為糧倉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單位為解決職工住房問題,拆去部分殿宇建造糧管所宿舍,現存建築為原東嶽廟後殿。2010年3月,公佈為嘉興市文物保護點。這裡也將改造建設東嶽廟文化展區,展示新塍本地文化,打造新塍文化的金名片。

  東北大街承載了幾代新塍人的記憶。居民浦仲年在東北大街上住了六十七年了,從小在那邊長大,現在他已搬離,12月底就要住到鎮區的新房裏了,提到東北大街即將改造,他一個勁地誇讚,以後這裡也會有遊客服務中心、特色民宿,不光有本地非遺、老字號的餐飲店,還有外面品牌店舖,看看改造好後,自己曾經的家會變成什麼精緻的店舖,很期待。

1700355702058_65595e76765070043cab69b1.jpg

  古鎮是存于當下的歷史印記,亦是千年文化的積澱迴響。這樣的更新,充分保護與發掘古鎮文化,提升宜居功能,保留城市記憶,推動産業振興,配套發展古鎮旅遊、生態旅遊,使古鎮、文化、産業相融合,公共服務設施更便捷,城鎮公共休閒空間更豐富更多元,推進區域城鄉統籌發展。

  如今,古鎮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千鎮一面”已成為人們走進周邊古鎮時最大的感受之一。如何避免?其一,文化傳承方面,嘗試保留原有文化特色,延續居民生活習俗,讓傳統記憶延續創新。其二,市場運作方面,探索通過市場的靈活性,結合社會熱點與新趨勢,實現差異化競爭。

  也就是説,古鎮更新規劃建設的重點,不再拘泥于古鎮旅遊,而是把居住型的社區與特色集市品牌相融合,三位一體打造成為一個更有生機活力的區塊。

  問計·煥新路在何方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古鎮。保護與開發能否相互成就,亟須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

  古鎮煥新,路在何方?

  2021年,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市更新”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11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的通知》21個城市(區)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自2021年11月開始,為期2年。

  目前,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寧波全力推動城市建設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更新轉變、從粗放向集約緊湊轉變,通過城市更新牽引新一輪城市高品質發展。如寧波余姚市陽明古鎮·府前路歷史文化街區,強調歷史文化與消費文化的有機融合,引進並培育了大量老字號與非遺品牌。

  我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産的江南古鎮,被稱為“中國江南的封面”的湖州市南潯古鎮,這裡曾經是商業繁榮的中心,如今仍保留著許多古建築和文物。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古建築的獨特韻味,也可以品嘗到當地的美食,如醬鴨、南潯小籠等。

  城市更新,設計引領是關鍵,為此要精細發力,利用設計手段延續歷史文脈記憶。

  古建老宅是蘇州一張名片,是展示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古城32號街坊保留了小橋流水人家、古巷粉墻黛瓦的格局,每座建築有自己的“傳奇”。剪金橋巷古城保護利用項目通過歷史文化挖掘、建築改造、業態策劃及基礎設施改善等,呈現“蘇式生活沉浸式體驗街區”。

  一處處古建老宅被激活,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成為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新探索。

  如何在更新中謀求發展?更新的重點不再局限于對城市物理空間進行改造升級,而更強調在保留城市特色肌理、發揮城市資源優勢、滿足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礎上,對産業結構、人文環境、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功能環境的提升與重塑,進而持續增強城鎮的能級與核心競爭力。

  城市更新不是以舊換新,要堅持差異化、創新的打法,緊扣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補短板,尤其注意將有機更新與凸顯地方特色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歷史底蘊、文化特色、生態宜居、時尚活力,並鼓勵多元主體全面參與城市更新和空間治理,走出一條保護性更新、功能性更新和保障性更新的新路子,激發城市更新經濟活力、政府效能、社會環境、合作格局和安全屏障。

來源:讀嘉    | 撰稿:記者 陳曦 通訊員 王淩霄 淩宇倫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