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記者從嘉興市文物局獲悉,2023年浙江省第二批鄉村博物館名單日前公佈,嘉興有14家上榜。至此,嘉興已成功創建省級鄉村博物館52家。
鄉村博物館是以鄉村地域歷史與文化為特點所建設的博物館,承載著鄉村的歷史與文脈,是根植于鄉村、留住鄉村記憶、文旅融合背景下應時而生的産物,有著用老物件記錄鄉愁、以舊時光溫潤人心的獨特功能。
歲月輾轉中,每一個鄉村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物品都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一台臺舊式放映機,一盒盒厚重膠片,一張張年代久遠的電影海報……坐落在海寧許村的九斤電影珍藏館,也是此次入選的省級鄉村博物館之一。
這個總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電影珍藏館誕生於2015年10月,由農村電影放映員徐九斤出資興建。看著玻璃櫥窗內整齊排列著的2600多張電影海報、1萬多冊電影雜誌、1000多冊電影連環畫等藏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徐九斤用一根扁擔挑著放映機等設備走遍農村為農民放映露天電影的場景就會浮現在眼前。
而這些年來,隨著“九斤鄉村電影文化節”的出圈,源源不斷的電影愛好者慕名來到許村,九斤電影珍藏館也成了他們繞不開的地方。珍藏館如同一張文化金名片,搭建起了當地文化建設的橋梁。
此次入選省級鄉村博物館的還有位於海鹽縣秦山街道豐山村的國遺滾燈館。220平方米的展廳古色古香、韻味十足,歷史印記厚重。展廳儘管不大,但各類滾燈、滾燈古籍、滾燈製作工具及樂器等69件藏品,讓參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滾燈文化,領略滾燈的魅力。
除了歷史文化區,這裡還設有製作技藝區、道具及表演套路展示區、製作和表演互動區、傳承保護區等,大家能夠親眼觀看、親身實踐,豐富體驗感、增加趣味性。“滾燈是我們豐山村的特色,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時不時來滾燈館轉轉,看著行雲流水的專業表演,自豪感油然而生。”村民黃阿姨告訴記者。
蓑衣、竹籃、織布機、水車、風車、米桶……走進位於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騎力村的嚴家廳民俗記憶博物館,一個個“老物件”令鮮活的農耕記憶與鄉愁撲面而來。
佔地面積8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這個鄉村博物館由嚴家第二代傳人嚴壽生建造,坐北朝南“一進兩院落”,五開間的廳房已有百餘年曆史,像一位“老者”靜靜訴説著嚴家家史和騎力村村史。
“這個織布機小時候我奶奶也用的。”“這個水車我好像看到我爺爺用過。”“這就是最早的風車,如今可不好找咯。”……站在博物館的櫥窗前,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被喚醒。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對這些‘老物件’很熟悉。我已經來過好多次博物館了,每次路過這裡都忍不住進來轉轉。”在博物館參觀的馬爺爺説,他和土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如今雖然生活在城裏,但依舊對這些農具如數家珍,“這是播種用的農具,一個人在前邊拉,後面有人扶把,種子就從中間這個漏斗播撒到地裏……”
近年來,嘉興大力推進落實鄉村博物館建設工作,推動文化領域惠民共用,僅去年就成功申報了31家省級鄉村博物館,今年又成功申報了兩批共21家省級鄉村博物館。這些鄉村博物館有的以原有鄉村展示館為主進行提升,有的依託文保單位增強展示功能,有的利用閒置農房等原有建築物進行改建或新建,還有的作為文旅融合項目進行專項建設或提升。它們或傳承紅色文化,或回顧鄉愁記憶,或介紹地方名人,或展示當地優勢産業和資源。
鄉村博物館是“標準博物館”在農村的延伸與拓展,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託。嘉興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博物館傳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觸發了鄉愁鄉情,守護了鄉村文化之根,讓鄉土文化浸潤人心、綻放光彩。
(原文標題:觸發鄉愁鄉情 傳承鄉土文化 嘉興已成功創建52家省級鄉村博物館)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吳夢詩 陳 婷 通訊員 周 懿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