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央行等多部門推出供需兩端的房地産支援政策組合,需求端,通過降低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在全國層面取消個人房貸利率下限,釋放購房潛力;供給端,創設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用市場化方式支援盤活存量房産。
時隔近兩個月,房地産金融政策包效果不斷顯現。政策層面,上海、北京等重點城市紛紛跟進落實,一二線城市商品房銷售邊際好轉。目前來看,全國大多數城市已經跟進落實相關政策,出臺“地方版”細則,一定程度上帶動購房需求釋放,同時也提振了居民購房意願及市場預期。
記者走訪房産仲介了解到,新政出臺後,看房客戶明顯增多,6月北京二手房網簽量達到1.45萬套,創15個月以來新高。市場專家表示,這一輪房地産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各方對於“政策底”的共識在增強,預計政策效果還會持續顯現。“從政策效果來看,全國層面,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降幅均收窄,市場出現邊際改善跡象。從重點城市網簽數據來看,整體效果較為溫和,新房成交量在本輪政策下的積極變化更為明顯,5月份總體成交量呈上升態勢。”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專家表示,本輪房地産政策的一大亮點是創設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一是與前期工作形成了有效銜接。早在2023年央行就設立了租賃住房貸款支援計劃,今年6月初在這基礎上又完善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老工具1000億元的額度也併入了新工具。央行還專門召開了工作推進會,推廣試點經驗。二是新老工具合併後,投放進度明顯加快。三是新工具支援範圍擴大,更有利於落地實施。地方政府收購標的由存量住宅商品房擴大到全部商品房,用途由租賃擴大到可租可售,再貸款對象由7家試點金融機構擴大到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多重利好都將助力新工具加快使用和落地見效。
《金融時報》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二季末金融機構已經發放了近25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人民銀行已審核發放再貸款資金超過120億元。新工具依然採用“先貸後借,按季操作”的模式,即金融機構先發放貸款,下一季度再向央行申請再貸款資金,會有一個季度的時間差,目前看後續貸款投放有望進一步加快。
來源:金融時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