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6月“頂流”,浙江楊梅太拼了
發佈時間 | 2024-06-24 10:15:33    

  自古以來,楊梅就被眾人視為美味珍寶,其地位並不亞於一騎紅塵“妃子笑”。

  時下,正值盛産楊梅的季節,浙江楊梅也捲起來了。全省70多個楊梅生産的縣(區、市)拼上市時間、比個頭大小、賽口感甜度……搶佔浙江楊梅C位。

  楊梅是地道的中國傳統特産水果,而浙江楊梅的面積、産量、産值均居全國首位。“天下楊梅看浙江”,在這酸酸甜甜的季節裏,浙江哪的楊梅最能打動你呢?

  卷品質

  這個季節來浙江,一定要嘗一嘗夏日限定的楊梅。

  最近,徐州的劉林打算帶著家人來浙江自駕遊採摘楊梅。在社交平臺上發佈“浙江楊梅哪好”求助帖的他,瞬間被網友的推薦迷暈了眼:甌海丁岙梅、仙居東魁、余姚荸薺種、舟山晚稻楊梅……以前雖吃過楊梅,劉林卻不知會有這麼多品種,“到底有啥區別?哪個好吃?”

  帶著劉林的疑問,我們去了一趟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與楊梅育種與栽培研究室的研究員梁森苗,來了一場楊梅江湖論“鑒”。

  梁森苗告訴我們,網友推薦中的東魁、荸薺種、丁岙梅、晚稻楊梅是浙江地區公認,也是全國聞名的四大優品。

  論個頭,最大的當屬“東魁楊梅”。正如其名,果實碩大有“東方魁首”的寓意,也是目前世界上果實最大的楊梅品種。

  拿起一顆東魁楊梅湊近一看,圓潤的紫黑果實肉眼可見,大小似乒乓球,每一小簇薄衣都飽滿肥厚,透著晶亮。掂一掂,分量可不輕,平均單個重25克左右,而普通楊梅只有10克左右。梁森苗説,“東魁”最大果的重量約有60克,差不多是一個雞蛋的重量。在浙江,東魁楊梅主要在仙居、黃岩、臨海、青田、文成、蘭溪、三門等地種植。

  大小似乒乓球的東魁楊梅。受訪者供圖

  論鮮度,當屬“丁岙梅”。比起“東魁”的甜酸適口,“丁岙梅”的味道多了一份甘醇,入口果汁純凈舒爽。梁森苗説這便是“丁岙梅”獨有的鮮味。

  另一個鮮還在於“丁岙梅”是浙江最早上市的楊梅品種。因特殊的土壤,丁岙梅僅在溫州甌海、龍灣種植。外觀也比較好分辨,“丁岙梅”果柄長且呈淺綠色,故有“紅盤綠蒂”之美譽。

  丁岙梅。受訪者供圖

  論甜度,最甜的當屬“荸薺種”。其果為正圓形,以肉質細軟、核小等優良果實性狀“倨傲群雄”。“荸薺種”在余姚、慈溪種植最廣。

  荸薺種。受訪者供圖

  如果想要在甜里加一點軟糯,“晚稻楊梅”便是首選。“晚稻楊梅”主要種植在舟山定海,因其成熟期要比其他品種遲10天以上,所以被人以諧音“晚到”稱之。“晚稻楊梅”屬烏梅類品種汁液豐富,富有特殊的香味、持久的糯甜,也成為泡製楊梅酒的首選品種。

  浙江楊梅不僅好吃還好看,除了常見的紅色、烏紫色,還有産自紹興上虞的白色“水晶種楊梅”,産自杭州蕭山的粉紅色“早色楊梅”。

  水晶種楊梅。受訪者供圖

  包括“提名”的楊梅在內,目前浙江擁有183個品種(係)楊梅,約佔全國總數的50%。可見“中國楊梅看浙江”,並非浪得虛名。

  早色楊梅。受訪者供圖

  這麼多的楊梅品種,可讓吃貨們挑花了眼。但別擔心,這份楊梅吃貨專屬地圖可得好好收藏:

  想吃上市最早的丁岙梅,到溫州甌海和龍灣。想吃品相最黑的荸薺種,到寧波余姚和慈溪。想吃個頭最大的東魁楊梅,到台州仙居和黃岩。想吃外觀最靚的水晶種,到紹興上虞。想吃肉質最飽滿的早色,到杭州蕭山。想吃肉質最硬的早佳,到金華蘭溪來。想吃口感最甜最糯的晚稻楊梅,請到舟山定海。

  卷技術

  摘一顆成熟的楊梅含進嘴裏大嚼,緊實的果肉在唇齒間迸開,頓時漿汁四溢,酸甜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浙江楊梅的這一口“酸甜”,除了與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條件息息相關,背後更少不了“黑科技”的加持。

  為了保住“浙江第一早”的位置,溫州“丁岙梅”的果農們可是鉚足了勁。走進甌海區茶山新盤農業有限公司楊梅精品園,果農林媚媚正在數字化的大棚裏帶著工人忙著分揀包裝楊梅,時不時就接到一個訂購來電。

  今年,這裡的“丁岙梅”早早住進了“空調房”。通過空調升溫,楊梅在最適宜的溫度下生長,開花結果更早,“丁岙梅”成熟時間也提早到四月底。

  溫州楊梅住進數字化大棚。陳明銘 攝

  “浙江第一早”更早了,浙江楊梅的生長採摘期也從以前的一個月,延長至90多天。換句話講,浙江楊梅可以從4月底一直吃到8月初。

  “以往楊梅的成熟期集中在6月初至7月初,與‘梅雨季’重合,連續陰雨容易導致大量的爛果、落果。”梁森苗説,大棚種植不僅讓楊梅提早成熟,避開雨季的影響,還能給楊梅增加“保護傘”,減少採前落果和腐爛,再配合溫度、濕度、水肥、補光等措施,可以幫助楊梅提質增效。“種植技術做到位,1畝大棚楊梅能達到約20萬元産值。”

  墻內楊梅墻外飄香。浙江楊梅還捲起了“出口技術”,讓老外也愛上這一口中國“梅”。

  “這批楊梅共有450箱,將出口到西班牙馬德里。”這兩天,正是楊梅的採摘季和出口季,在青田中智物産貿易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總經理夏曉慶忙碌地指揮工作人員為即將搭乘國際航班的楊梅進行包裝。

  出口也是個技術活,檢驗不達標就會面臨被退回的風險。在我們眼前,這些剛剛採摘就被送來的楊梅,正在進行預冷抽濕、挑揀稱重、真空包裝、充氮密封等一體化的冷鏈包裝,隨後將由麗水海關進行檢驗檢疫。“只有拿到植物檢疫證書,才算拿到了‘出口通行證’。”夏曉慶説。

  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包裝楊梅。青田僑鄉農品城供圖

  楊梅水分多,極易變質,有著“頭日新鮮、次日色變、三日色味皆變”之説,為保持新鮮的口感,目前,青田楊梅已有了一整套較為成熟的全冷鏈運輸技術,新鮮楊梅保鮮時長從原來的7天延長至30天,這為楊梅的“出海”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保鮮技術的精心呵護下,浙江楊梅不斷征服“歪果仁”們的味蕾。比如,遠銷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青田楊梅,每顆能賣到2歐元左右。據青田海關統計,2023年青田共出口楊梅20余噸,銷售額達37萬歐元。今年預計出口量可翻一倍,達40多噸。

  好品種的持續擴面種植,更離不開持之以恒的選種育種技術。“我們正用建檔立卡的方式保護古老的楊梅種質資源,並培育更多的良種,以應對不良天氣災害、上市供應期短等挑戰。”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梁森苗介紹,依託農科院楊梅數據庫,浙江逐步開展楊梅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與利用工作,並挑選有經濟價值的進行引種。

  目前,楊梅是我省種植面積最大、産值最高的水果,面積達130多萬畝,僅鮮果産值就有60億元。而放眼全國,我省楊梅面積、産量、産值均居首位。

  卷內涵

  作為浙産風物,楊梅不僅是一種食物,在我國的文化歷史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楊梅常常被讚美為“紅艷艷的小果珠”,“紫色翡翠般的果子”,被譽為“山珍海味”。

  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寫“楊梅,會稽産者為天下冠”,蘇東坡也點讚“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此言一齣,把楊梅推至大宋水果排行榜第一,成為大眾心中不可或缺的酸酸甜甜。

  細看楊梅文化,你會發現,幾乎每一個楊梅品種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其中最為悠久的是在浙江余姚境內發掘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時,發現的楊梅屬花粉,證明了7000多年前浙江地區就有野生楊梅生長,也因而有了浙江楊梅“甜了中國人7000年”的稱讚。

  在楊梅文化的挖掘中,去年,仙居申報了古楊梅群複合種養系統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目前,仙居有楊梅品種19種,其中特有古種6種,現存百年以上古樹1.3萬多株,千年以上古樹28株,光數量就可稱得上“世界上最大的古楊梅種質資源庫”,且大部分古楊梅成片分佈、規模可觀。豐富的古楊梅種質資源,成就了浙江楊梅的優越基因。

  楊梅雖是古老的水果,如今也正年輕。一批“新農人”們在“楊梅ip”上玩起了新花樣。蘭溪通過“楊梅+文創”,用楊梅鮮果和楊梅葉做成的耳環、戒指、發卡、胸針等潮玩飾品,一枚最高能賣到69元;青田則將腦洞開到了元宇宙,構建出完整的元宇宙楊梅生態系統,用戶可以通過VR身臨其境地參與楊梅種植遊戲的互動;黃岩則推出了“魁母”“魁星”“楊梅仙子”等文創IP,因造型可愛寓意佳,圈粉甚眾……

  楊梅節、楊梅藝術市集、楊梅主題公園、楊梅city walk城市活動……一系列楊梅ip活動正轉化成流量,吸引著全國的吃貨們來浙江嘗鮮。

  卷品質、卷技術、卷內涵,一顆顆紅彤彤、嬌滴滴的楊梅不僅是消夏的時令鮮果,更成為了浙江的一張名片。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甜泉 暴妮妮 來逸晨 戚祥浩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