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萬人深夜蹲守 “拆卡”直播為何如此熱鬧?
發佈時間 | 2024-06-23 09:33:16    

  這段時間,“拆卡直播”成為直播界的新晉“寵兒”。這種獨特的直播形式,通過主播代拆卡片、寶盒的過程,為觀眾帶來拆盲盒般的刺激與樂趣。

  拆卡直播的內容豐富多樣,從動漫卡牌,到影視明星卡牌,幾乎涵蓋了體育、動漫、電影、明星等各個領域,滿足了不同粉絲群體的需求。

  在拆卡直播間裏,一張桌子、一個透明置物架、一堆未拆封的卡盒,以及主播的巧手,構成了直播間的“標配”。觀眾們通過螢幕,緊盯著主播的一舉一動,期待著每一次拆卡帶來的驚喜。人氣旺盛的直播間裏,甚至能吸引上萬人同時線上觀看。

  拆卡直播究竟有何魔力,能吸引如此多的網友深夜圍觀?

  卡牌帶來情緒價值

  淩晨1點,主播小俞的直播間有1000多人線上,只見他坐在鏡頭前,熟練地從未拆封的卡盒中拿出5袋,沿著外包裝頂部齊齊撕開,倒出卡片,挑出稀有卡,放到透明立架的卡槽中,同時念出卡片名,動作一氣呵成。

  瞬間,評論區內“飛起來”、“出貨”不斷地滾動刷新。夜色愈濃,小俞的直播間內氛圍卻愈發歡騰,“晚上12點到淩晨3點,是直播間人氣最旺的時間,同時線上人數能有千人。”小俞告訴記者,一些頭部主播場均觀看人次能有50萬,單場直播觀看人次能夠突破百萬。

  11.jpg

  深夜的卡牌直播間。圖源:短視頻平臺截圖

  “追逐潮流、收藏集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直播會感到很放鬆,無需花費太多精力,就能認識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討論自己熱愛的東西。”多位深夜看拆卡直播的用戶表示。

  拆卡直播間的受眾主力軍大多是“90後”、“95後”,甚至是“85後”。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拆卡直播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在直播間裏,用戶可以和主播還有其他網友互動,分享彼此的喜好、經驗和見解。當主播開出稀有卡片時,直播間用戶往往會一起歡呼、慶祝,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和共用。”

  王佳是個籃球迷,起初他只是好奇什麼是球星卡,想了解拆卡直播的過程,沒想到一下子被迷住了,每天淩晨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蹲守”。用王佳的話來説,忙碌了一天,深夜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尤其是在主播拆開卡片的那一刻,大家仿佛參與其中,共同感受著那份緊張和刺激,一下子忘卻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表示,直播間就像是緊張生活和工作中的阻斷劑,在是成年人情緒價值的寄託所在,“拆卡具有未知性,每一張卡片的背後都隱藏著不同的可能性和價值,這種未知性激發了觀看者的好奇心和期待感,他們在緊張刺激的拆卡過程中可以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和壓力。”

  《2023年中國收藏卡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中國收藏卡的整體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而且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5年整體規模可達276.6億元人民幣。

  中國文化新載體

  琳瑯滿目的卡牌,IP的作用愈發凸顯。

  一些卡牌商家開始在産品設計中融入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歷史元素,力求通過這種創新的方式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光,滿足他們對文化內涵的追求。

  在2024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遇鑒中國”2024中華文化主題展上,浙商企業卡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遊”)設計的《卡遊三國》等四大名著系列國潮卡牌亮相現場,吸引了不少外國年輕人的目光。

  222.jpg

  2024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國潮卡牌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圖源:卡遊供圖

  記者曾在杭州卡遊線下門店實地探訪,不少年輕人對《卡遊三國》系列很感興趣,“端盒”的顧客不在少數,“這些卡牌的設計很精緻,不僅有年輕人喜歡的動漫畫風,也有80後、90後熟悉的連環畫形式,而且每張卡牌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在收藏之餘能有趣味性。”店員介紹道。

  除了三國的故事,《紅樓夢》也被精妙地呈現于卡牌之上,一共有8個卡種,名場面卡、咏詩卡、群像卡是卡數最多的前三大卡種。

  “三國是中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符號之一,而卡牌又是創新的文化符號體現形式,通過精湛的卡牌工藝和巧妙的畫面設計,更容易讓年輕人熟悉並愛上傳統文化。在産品的設計階段,團隊通過翻閱大量的相關典籍資料,力求在創意設計的基礎上還原歷史真實性。”卡遊相關負責人説,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世界認知中國的國潮文化産品,也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更現代的方式回歸到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

  王鵬認為,許多卡牌在設計上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審美觀念,形成了一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這種融合不僅豐富了卡牌的文化內涵,還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收藏價值。

  “卡牌作為一種文化載體,還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傳播功能。通過卡牌的設計和故事背景,可以向觀眾傳遞歷史文化知識、價值觀念等,從而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王鵬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執筆 商澤陽 俞倩瑋    | 責編:戴翎冉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