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守護生物多樣性 看見美麗杭州背後的檢察力量
發佈時間 | 2024-06-05 15:31:04    

  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近年來,杭州市檢察機關圍繞“山水林田湖”重要生態要素,守護生物多樣性之美,助力國際濕地城市創建、世界生物圈保護大會籌辦。

  綠網計劃×益心為公

  億級搜索背後的檢察公益守護

  “綠網計劃”是指在淘寶、閒魚等APP中,將原本遮罩詞對應的“抱歉,頁面找不到”,取而代之為政策法規和科普知識。隨著越來越多涉網新型公益訴訟案件的出現,搜索遮罩詞庫已經達到了萬餘個,但是每年依舊有億級的非正常搜索,這些搜索涵蓋了野生動物、個人資訊、禁用藥品等。

l.jpg

  杭州檢察與“綠網計劃”的淵源始於一起電捕蚯蚓機破壞生物多樣性案。2022年,最高檢交辦全國4家頭部電商平臺銷售國家明確禁用的電捕蚯蚓裝置線索,余杭區人民檢察院調查發現“地龍儀”等儀器通過高壓電對蚯蚓造成滅絕性打擊,破壞生物多樣性。該院隨即向轄區所在平臺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並會同監管部門、電商平臺召開磋商會,電商平臺立即作出禁售管控、全網下架處置,同時新增“地龍儀”等66組遮罩詞,將電捕蚯蚓納入“綠網計劃”公益項目。自此,杭州市檢察機關正式加入“綠網計劃”項目。

ll.jpg

  6月5日,第53個“世界環境日”當天,杭州檢察與阿裏安全啟動了“綠網計劃”的4.0版本——“綠網計劃×益心為公”,所有與檢察公益訴訟相關的遮罩詞,都將加上“綠網計劃×益心為公”的標簽,頁面通過互動問答、典型案例和檢察官説法等形式,將“非正常搜索”轉化為積極的檢察公益訴訟普法教育。目前,守護生物多樣性、守護個人資訊兩個板塊已經上線,守護食品藥品、守護未成年人等多個板塊將陸續完善,那些消失的搜索詞背後不再是簡單直白的科普宣教,還有更多的檢察溫度。

  數字守護+基地保護

  百萬人次共用濕地背後的檢察公益力量

  西溪濕地位於杭州市區西部,佔地約10.38平方公里,被譽為“杭州之腎”,濕地擁有各類動植物近2000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40種,因為距離城市中心較近,是不可多得的城中次生濕地,年均入園遊客達500萬人次。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及市民日常生活影響,福壽螺、水葫蘆、“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物種大量繁殖,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受到影響。為更加精準地掌握危害的範圍與程度,西湖區檢察院運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地物識別技術,搭建“國土智護——濕地浮水植物”數字監督模型,發現外來物種入侵、水體富營養化等疑似線索110余條,涉及面積達百餘畝。

lll.jpg

  為守護“城市綠肺”,該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相關部門收到後,迅速開展集中整治,共清理福壽螺約6000公斤、“一枝黃花”約40萬株、水葫蘆面積約6萬平方米。同時,啟動西溪濕地水環境治理項目(一期)-三基魚塘清淤和生態修復工程,進行底泥清淤、護坡修復、水系連通和生態修復等工作。

  國際濕地城市,這是一個城市對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也是展示生態文明保護成果的重要窗口,而杭州正處於爭創的關鍵時期。2023年,全市檢察機關啟動了“守護濕地”公益訴訟專項行動,以數字模型為依託,對全市13.43萬平方米濕地的四亂問題、小微黑臭水體、外來物種入侵等多種情形進行監督,共辦理濕地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4件,督促清理各類垃圾、外來物種500余噸。

  為全面推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西湖、淳安、桐廬等檢察院分別建立“西湖西溪”雙溪保護、武強溪生態濕地保護、南堡濕地保護公益訴訟實踐基地。建成後的濕地保護公益訴訟基地不僅成為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碳匯補償等替代性修復的場所,更是成為集警示教育、法治宣講、成果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公益訴訟宣傳平臺,通過主動向社會展示生態檢察工作成果成效,讓參觀者認識檢察,參與監督,形成全社會共護共建共用綠水青山的生動局面。

  “城市濕地”的保護最需要平衡好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只有堅持“多方參與,共治共用”保護理念,才能獲得城市濕地保護與治理利用的雙贏之路。

  線上平臺+線下站點

  一體履職背後的檢察服務平臺

  “那棵快枯死的黃連木古樹樹榦上的象鼻蘭開花啦。”這是當地村民通過“全域檢察e站”的最新反饋。

  2022年7月,臨安區檢察院接到群眾反映,太湖源鎮高雲村一棵160年樹齡的黃連木即將枯死。承辦檢察官現場調查發現,該樹部分枝幹已枯死,樹冠下鋪設了非通透性的地磚和水泥地面,非常不利於古樹生長。於是,該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加強古樹保護。收到檢察建議後,相關部門通過葉面噴淋、地面灌根,重新鋪設透氣石板,種植花草等方式,確保古樹生長所需水分和養分。

  象鼻蘭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植物,作為“附生植物”首次被發現于天目山,目前全國野生種群數量不足7000株,這種植物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如果附生的植物枯萎了,這些植株也會因為微環境的變化在幾年內消亡。這棵古樹的樹榦上野生象鼻蘭的開花,代表著古樹本體的好轉。

llll.jpg

  這個案件僅僅是檢察機關在天目山生態保護中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臨安區檢察院在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了“全域檢察e站”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基地,群眾只需要掃掃二維碼,就可以上傳線索,參與公益保護。

  目前,這個由杭州市檢察院構建的“全域檢察e站”一站式服務平臺,已開發了線索反饋、公開聽證、檢察調解、爭議化解、訴前磋商、公開宣告等多種遠端辦案工具。同時,通過市級協同中心,打通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及13個基層檢察院之間的數據。以線上搭平臺,線下建站點,配合檢察官工作室、鄉村檢察官等形式,實現案件線索即刻受理、高效流轉、便捷答覆。通過“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越來越多群眾參與到守護公共利益的行動中來。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