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人形機器人時,你會最先想到什麼?
是電影《終結者》中的“T-800”,還是《銀翼殺手2049》中的“複製人”?從電影對“倣生人”這一概念的形象刻畫來看,他們不僅有著栩栩如生的外貌,還具備不俗的行動能力及智慧性。
就在近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發表主題演講時直言,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而最容易適應世界的機器人,便是人形機器人。
所謂人形機器人,是指那些能夠模倣人,並像人一樣行動的機器人。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已有多家科技企業宣佈將於今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産品的量産,而“量産”一詞,似乎成為了倣生人行業進入2024年以來的關鍵詞。
此外,從相關企業展示的視頻資料來看,這些人形機器人不僅形象逼真、設計前衛,六個手臂還具備同時工作的能力,能從事像家政服務、陪伴學習和娛樂互動等活動。
人形機器人,真的要走入你我的生活了嗎?
出圈量産,水到渠成
人形機器人,絕對是當下科技圈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
最早關於“機器人”概念的設想,起源於亞裏士多德。1927年,第一個電驅人形機器人“Televox”誕生於美國西屋。2000年時,我國也獨立研製出具有語言功能的“先行者”號人型機器人。
目前,像國外的特斯拉、Open AI、亞馬遜,以及國內優必選、宇樹科技、傅利葉等企業,都在積極佈局該賽道。此外,涉及相關産業鏈的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也開始重點關注倣生人領域。
“從科技企業,到零部件供應商,再到整機生産企業,只要涉足倣生人行業的企業,大抵都感受到了這一池‘春水’在今年迸發出的暖意。”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人形機器人,緣何突然火了起來?
在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人形機器人”其實一直都在風口上。“去年以來,不僅政策屢次提及人形機器人這一概念,業界先後有幾家企業的産品進入到應用階段,從而引發各界關注。”
2023年年初,工信部便指出將研究制定未來産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謀劃佈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未來産業。
去年11月,工信部又再次印發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並這樣寫道:“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電腦、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産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産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産業發展格局。”
政策之外,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的持續成熟,産業鏈上零部件生産的趨於精細化,都為人形機器人的“落地”給予了有力支援。
由宇樹公司開發的Unitree G1人形智慧體AI化身。圖源:宇樹科技官網
來自浙江的宇樹科技,便在過往的四足機器人産品上,積累了諸多機器人零部件的設計與生産經驗。“比如電機、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都是我們自行設計,這樣不僅性能更好,成本也更低。”
解決了倣生人“器官”和“肢幹”的技術問題,決策中樞也不能少。在大連EX機器人CEO李博陽看來,大模型的出現,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解決了“大腦”的問題。
相較其他專注“人形”機器人的企業,EX機器人的特色是“人臉”擬真。在展館內,記者不僅看到了正在激昂澎湃演講的“文天祥”,也看到了手握蘋果,作思考狀的“牛頓”。
想要在機器人身上實現多維度、多元化表情呈現,一套具備情感感知能力的“大腦”必不可少。“像智慧決策,語音、表情、動作等交互能力,便是依靠我們自研的多模態感知大模型實現決策,並在在表情和動作的生成方面結合硬體,形成完整動作反饋。”李博陽説。
市場藍海,激活動能
歷次科技浪潮的洶湧,不僅能帶來高精尖産品“點”的突破,更能帶動“鏈”的興起,甚至於“面”的孵化。
像智慧手機的不斷發展,便帶動了從原材料到晶片、觸摸屏,再到模組與組裝環節一整條産業鏈“富礦”的出現。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高,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在內的設計與製造也得到了蓬勃發展。
人形機器人,會成為打通精密製造發展的新動能嗎?
盤和林告訴記者,目前,人形機器人能帶動的鏈上環節包括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感測器、電池組等精密零部件的製造與加工。
位於浙江紹興的浙江五洲新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家面向整機人形機器人研發“關節”的企業。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五洲新春所生産的旋轉關節和直線關節,構成了人形機器人靈巧手的運動關節。“像人形機器人的靈巧手部分,所完成的工作佔比近60%以上,沒有靈巧手的人形機器人,可能不具備完整的人形特性。”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五洲新春的生産線都在加班加點忙著交付各種客戶樣件。“業界概念的火爆加大了産業對於部件的需求力度,也讓整個研發進度加速推進。”
“火”起來的,還不止鏈上企業的生産。進入6月以來,資本市場中人形機器人板塊便持續拉升走強,像作為渦輪增壓器零部件供應商的貝斯特,以及人形服務機器人製造商豐立智慧均迎來較大漲幅。
無論企業還是資本,錨定的都是人形機器人市場背後所蘊藏的巨大商機。根據今年4月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大會上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27.6億元,2026年達104.71億元;到2029年將達750億元,佔世界總量的32.7%。
廣闊市場藍海面前,不少地區早已提前佈局加碼。
安徽在5月底公佈的《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7年,圍繞“23456”目標體系,初步構建安徽省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和産業生態,形成産業化能力。深圳、紹興等地,也於今年陸續發佈了通用智慧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
“可以期待的是,在相關産業政策的支援下,國內供應鏈有望加速切入全球機器人龍頭供應鏈,我國自主機器人控制、感知、演算法、計算晶片等核心産業環節將迎來快速發展,價值量佔比有望持續提升。”五洲新春負責人説。
更像人,還是更有生産力
量産後的人形機器人,未來會被應用在何處?
盤和林告訴記者,從目前行業內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進路來看,有兩類較為主流的思路:一類通過利用AI決策實現機器人的多關節控制,從而完成複雜的生産動作;另一類則著重模倣人類情緒、表情,專注社交和服務領域。
在“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科技看來,智慧製造,尤其是汽車製造,領域或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
今年以來,由優必選開發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便進入蔚來第二先進製造基地總裝車間進行實地“打工”,實現了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流水線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品質檢查作業。
2024年,優必選人形機器人Walker S進入蔚來第二先進製造基地總裝車間進行實地“培訓”。圖源:優必選
工業製造之外,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兩類落地場景,則分別成為了人形機器人最快應用及最具潛力的應用市場。
2022年時,世博會中國館的和平友好使者熊貓機器人優悠,便為中國館提供超過1000場次的接待導覽服務,其中超過165場是來自45個國家地區的VIP參訪團,創造了人類歷史上首個大型倣人服務機器人真正商業化落地應用的歷史。
專注于公共服務的EX機器人,則已經嘗到了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甜頭”。據李博陽介紹,目前已有多家科技展館表達了合作意向,還有一些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了明後年,每個展館約有幾十個至上百個的倣生人形機器人的需求。
“公共服務和家庭陪伴所涉及的訂單量較多,可能500台/年的産量都不一定能夠滿足。”
EX機器人科技館中展出的倣生人形機器人。圖源:EX機器人官網
在政策、産業及落地場景的共同賦能下,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真的迎來了“破曉時分”?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和落地還面臨技術與價格兩方面的阻礙。“一方面,機器人大模型在行動控制方面還無法做到實時響應,算力需求量也很大支撐;另一方面,目前有關産品的價格區間普遍集中在數十甚至數百萬,市場仍處於産業化初期。”
儘管目前仍面臨技術、生態、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但當被問及如何看待未來市場的前景時,多數企業的回答仍然是“樂觀”。
“近幾年AI的技術進步非常快,我們看好一兩年內,人形機器人就會有小突破,三五年內,行業會實現‘質變’。”宇樹科技負責人告訴記者。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由物理AI驅動的機器人技術,會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變化與可能性。正如黃仁勳所言,“這不是未來,這正在發生。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孫一鵬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