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省紛紛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其中,浙江經濟運作開局良好,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首破2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1%,總量排名全國第四。
除了省域,國家級新區和省級新區的成績單也備受關注。從上世紀90年代初設立的上海浦東新區,到2017年設立的河北雄安新區。如今,我國已有19個國家級新區,它們肩負著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成為服務“國之大計”的試驗田。
省級新區,常被認為是國家級新區的“預備隊”,包括浙江在內,全國省級新區的數量已增至21個,分佈在廣東、四川、山東等8個省份,均是各地高品質發展的“領頭羊”。
而浙江是省級新區最多的省份,從批復設立5週年的錢塘新區算起,已有7個省級新區。
透過一季報看動力,我們以浙江為窗口眺望全國,省級新區們開足馬力了嗎?
從省內看
製造業當家底色更重了
從省內“七兄弟”已公佈的數字看,不少新區的增速跑贏浙江增長最快的城市。一季度,紹興實現生産總值1852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而寧波前灣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8.3億元,同比增長9.1%;金華金義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5.4億元,同比增長8.1%……由此可見,省級新區,確實是帶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增長極。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透過GDP的表像看內在,固定資産投資是浙江省級新區的一大亮點。一季度,錢塘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高達15.1%,增速居杭州第一。此外,紹興濱海新區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7%;金華金義新區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完成總量34.9億元,同比增長15.9%。
今天的投資是未來的産出。特別是在錢塘新區,繼續保持固定資産投資高位增長實屬不易:2023年,錢塘在全省省級新區序列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709億元,同比增長30.8%,總量和增速綜合排名全省第一,錢塘也由此成為去年浙江投資“賽馬”激勵杭州唯一入選的地區。
更為重要的是,一季度,浙江省級新區在穩步增長前提下,實現了投資結構的不斷優化,這主要反映在製造業投資、高新技術投資、項目投資等多個領域。
比如,在金義新區,一季度完成製造業投資13.9億元,同比增長46.1%;在錢塘新區,製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分別增長33.6%、32.4%。
製造業投資增速加快,大項目支撐作用充分體現,它們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有力推動製造業集群形成。在南太湖新區,今年在建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已達15個,總計已吸引40余家相關企業入駐,形成較為完整的産業鏈條。
在錢塘新區2024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投産投運現場會上,總投資421.8億元的34個重大項目同時按下“啟動鍵”,其中産業項目佔據多數,包括三花智控未來産業中心項目等數個50億元以上項目,提升“錢塘智造”的核心競爭力。
一句話,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浙江省級新區製造業當家的底色正在日益顯現。
從省外看
“小個子”新區們,在拼“新思路”
縱觀全國,根據已公開的數據,體量比“浙江軍團”大的省級新區並不多。比如,山東煙臺黃渤海新區去年地區生産總值達2240億元。
第二梯隊的省級新區,大概是“500億元”級別,數量也不多。比如,四川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去年的地區生産總值達530億元;山東菏澤魯西新區去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23.5億元等。
大多數的省級新區,依然是500億元以內的“小個子”。比如,成都東部新區去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02.8億元;襄陽東津新區計劃到202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突破500億元;東莞濱海灣新區也計劃2025年地區生産總值達500億元……
但無論是“大體量”,還是“小個子”,都在大力培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改革創新到産業升級,從對外開放到內部治理……實驗與創新,是不謀而合的兩步棋。
比如,川渝高竹新區,是全國首個跨省域新區,誕生了多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四年來連續邁上四個百億元臺階,以新能源和汽車製造為代表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是其最大底氣;
海口江東新區,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新平臺,助力海南自貿港一季度實現營收5566.39億元;成都東部新區,繪就生態與産業共榮的未來城市藍圖,正成為一座既能吸引年輕人,又能留住農民工的城市。
它們立足比較優勢,第一季度都將引項目作為“開門紅”的突破口。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在庫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項目共532個,總投資達4100億元,一季度預計完成投資214.9億元,同比增長6.5%。
一些“小個子”省級新區,“卷”出發展的“新思路”——
在東莞濱海灣新區,今年通過招商引薦人獎勵機制、合夥人機制等方式,對招商引薦人給予固定資産投資千分之一,最低100萬元、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已引進美矽微運營研發總部及智慧製造基地等11個項目;
在成都東部新區,不久前舉辦北京專場城市價值推介會,重磅發佈今年第一批次投資機會清單,聚焦航空經濟、先進製造業等重點産業,共梳理了用地類、載體類、工程類項目機會約50個,涉及投資額約748.98億元;
在川渝高竹新區,實現規劃編制、基礎配套、交通建設等方面一體化。今年不僅南北大道成功通車,渝北區水庫水源也被引入,區內企業既能獲得較低的要素成本,也能享受兩地優惠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川渝高竹新區已入駐企業205戶;
……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後程。當大家都認為浙江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幹勁,省外的新區“兄弟”們也在拼機會、“卷”想法。
從未來看
“浙江軍團”如何突圍
縱觀全國21個省級新區,除了湖北襄陽東津新區2012年設立外,絕大多數省級新區均為2020年前後成立,和國家級新區進入“提質”的下半程不同,省級新區仿佛還處在“擴容”的上半程。
在這個年輕的賽道上,對於“浙江軍團”而言,前有“標兵”,後有“追兵”。
對標國家級新區,“浙江軍團”的體量整體較小,僅有錢塘新區的地區生産總值突破千億元。而國家級新區中,前十名均是超“2000億元”的量級,第一名的上海浦東新區,2023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715.15億元,是全國唯一GDP超過1.5萬億元的國家級新區。
對比全國省級新區,“浙江軍團”的産業競爭優勢不明顯,千億級産業相比較少,一個新區頂多只有一個千億産業。
比如,錢塘新區的智慧汽車與智慧裝備,寧波前灣新區的新能源汽車等。而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已培育形成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電子資訊兩大千億級産業集群,力爭3至5年形成1個2000億級、2個1000億級、3個500億級的産業集群。
哪怕是“小個子”,千億級産業也在涌現。比如,在綿陽科技城新區,電子資訊産業産值超千億元,形成了以面板為核心的新型顯示産業集群;在菏澤魯西新區,千億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也在呼之欲出。
“浙江軍團”該如何突圍趕超?
近日,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來到他所聯繫的杭州錢塘新區調研時強調,更大氣魄創新體制機制,更高標準推動産城融合,更強力度打造“三支隊伍”……
這為浙江省級新區高品質發展之路,指明瞭方向。
在錢塘新區,圍繞創新已有深入實踐:
錨定改革攻堅開放提升,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謀一批、建一批、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在品質新城建設上,東部灣新城規劃批復,江海之城打造“中企國際港”,一座更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區即將形成;
建強“三支隊伍”上,針對區內30萬名産業工人、20萬名高校大學生等群體,錢塘新區創新推出“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新型教育模式,合作建設了36家現代産業學院、180個訂單班……
伴隨當前區域競爭日益轉向新質生産力的競爭,從規模效應轉向對品質效率的比拼,相信在體制、創新、人才等方面佔據優勢的“浙江軍團”,定能在這場經濟發展的新競速中脫穎而出。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劉健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