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生物醫藥概念持續走熱。潮新聞記者梳理,已有海口、廣州、青島、常州、宿遷、珠海、北京等多個城市發佈政策措施支援産業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創新藥”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各地政策的發力點。
各地“真金白銀”支援
作為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物醫藥不僅成為全球産業競爭的焦點,而且也是國內産業佈局的重點。
廣東醫谷董事兼執行總裁謝嘉生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生物醫藥是資金和人才密集型的産業,尤其對前沿技術研究的企業而言,資金投入非常大,非常需要得到政策的支援。
從已發佈政策內容看,各地都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援新藥研發和技術創新,著力推動産業集群發展。
2023年12月,青島提到對海洋藥物研發機構與企業合作並進行轉化的海洋創新藥物研發項目,按照臨床試驗前項目雙方實際投入研發費用的50%給予配套獎補。
2024年1月,廣州發佈政策措施,提到對於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尖生物醫藥項目,政府將提供全鏈條支援,最高額度達到50億元,支援期限最長為5年。
2024年2月,無錫發佈若干政策意見,對符合條件的改良型新藥,分檔擇優給予不超過研發投入的20%,最高分別為600萬元、1200萬元的資金支援,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資助3000萬元。
4月29日,廣州南沙舉行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以下簡稱“生物醫藥大會”),提出對龍頭企業最高1億元獎勵支援的政策。
“小項目鋪天蓋地,大項目頂天立地”
“産業創新發展不能單打獨鬥,需要激發集群效應。”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在生物醫藥大會上談到,“搶佔全球生物醫藥技術和産業的制高點,推進中國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需要在重大疾病和罕見病精準防治、原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精準健康管理等領域培育獨角獸和壓艙石,打造領軍型科技企業。”
同時,他也表示要建設“小項目鋪天蓋地,大項目頂天立地”的精準醫學産業生態,加快培育和構建生命健康産業集群。
圍繞産業集群建設,廣州在4月29日提出構築“一核兩極”高端生物醫藥産業空間佈局,打造“一島多園”政策先行先試集聚區,加快推動國際生物島全鏈條、全週期、全要素創新投資集聚發展,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和支援國際化高端創新人才加速向廣州生物島集聚。
宿遷在今年2月26日發佈《宿遷市推進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5年)》,提出要實施産業空間佈局優化、産業規模壯大、企業引培集聚、創新能力攀升、産業金融活水、人才磁場六大行動共15條措施,要求初步構建宿遷生物醫藥“3+1”産業體系,形成“一核兩區”總體佈局。
而隨著産業集群效應擴大,生物醫藥創新實力增強,出海也被認為是國內高端創新藥企進一步提升其創新研發實力,並將其轉化為産品和利潤的一條重要途徑。
2023年被譽為是中國藥企出海“元年”,國産創新藥出海迎來空前爆發。中國藥企不僅成功闖關歐美市場獲批上市,對外授權合作規模再創新高。
據藥研網數據,2023年上半年出海項目約17項,披露總金額達143億美元,是2022同期的三倍多。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國本土藥企“賣産品到海外”(License out)的數量更是首次超過“買産品國內上市”(Lincense-in)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殷曉煜在生物醫藥大會上表示,隨著國內研發實力增強、國內外監管體系逐步接軌、産品國內支付端壓力增大等因素,國際化將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産業的重要驅動力。“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生物醫藥産業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殷曉煜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鄭信鴻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