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甬“雙城記”怎麼唱
發佈時間 | 2024-05-06 09:55:05    

  剛剛過去的4月,浙江省委常委會兩次走出省委大院,一次開在杭州,一次開在寧波,都聚焦杭甬“雙城記”,引得各方關注。

  其實,“雙城”現象在古今中外並不鮮見。比如,長安洛陽,一西一東,共同見證盛唐榮耀;北京南京,一北一南,形成明代“兩京”格局。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説《雙城記》,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聯結起來。如今,人們常把地理位置接近、經濟體量相當、聯動發展的兩座城市稱為“雙城記”。

  一台好戲,起于立意佈局,成于精彩演繹。今天,我們來説一説杭甬“雙城記”。

 WechatIMG2085.jpg

  杭州西湖(左)與寧波月湖(右) 圖源:視覺中國

  一

  “雙城記”不是“拉郎配”,而是出於全局考量、立足實際需要。杭州、寧波緣何能唱“雙城記”?為何要進一步唱好“雙城記”?或許有這麼幾個原因。

  從戰略來看,浙江要“先行”,杭甬須“早起”。杭州和寧波,一個是省會,一個是計劃單列市,去年兩地GDP合計佔全省比重超過44%,在浙江乃至全國的地位都舉足輕重。

  杭甬“雙城”間,交匯疊加了諸多國家戰略,如共建“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等,許多探索都是開創性的。可以説,浙江勇當先行者,杭甬發揮著“先鋒隊”“試驗田”的作用。

  從現實來看,奔向星辰大海,需要“比翼齊飛”。近些年來,杭甬兩地的發展表現出色。2023年,乘杭州亞運會之勢,杭州國際知名度顯著提升,成為全國第8座“兩萬億之城”,城區總人口突破千萬,晉級超大城市之列;寧波“智造”實力進一步提升,新動能加速積蓄,經濟外向度高,外貿“成績單”亮眼。但對標國內先進城市,二者的綜合能級還不夠強,置身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格局,唱好“雙城記”也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相比北京、上海超4萬億的“大體量”,相較深圳、廣州、重慶GDP超3萬億的“小目標”,杭州、寧波還需要努力追趕;對表發展定位要求,杭甬戰略科技力量還未形成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兩市僅有1個國家實驗室、兩個大科學裝置,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尚未“破零”;人才、資金等要素流通仍有壁壘,以通勤為例,目前開通的杭甬城際列車單程仍需兩個小時,且未進杭州市中心。

  從國際來看,一地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可以獨惠其身。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曾提出一個“大都市連綿帶”的概念,指城市群發展到高級階段,形成城市複合體,城市之間共用、合作、分工、交流佔主導。從全球範圍看,美國有波士頓-華盛頓,英國有倫敦-利物浦,日本有東京-大阪等大都市連綿帶,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均是代表各自國家在國際舞臺競爭的“合作夥伴”。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作為經濟大省、長三角“金南翼”,浙江自然要挑大梁。杭州至寧波這140公里的杭紹甬連綿帶,需要一起挑擔、合夥打拼,弄潮發展“深水區”,勇闖科創“無人區”。此外,縱觀國際一流大都市,多數坐擁深水良港。杭州要成為國際大都市,離不開寧波舟山港的海運優勢加持。同樣的,寧波錨定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目標,也需要杭州數字經濟、創新平臺優勢的賦能。

  各方在期待,杭甬牽手共舞,紹興“金扁擔”給力,輻射帶動全省更好融入國家戰略,使浙江的窗口形象更加閃亮。

WechatIMG2086.jpg

  貨輪停靠在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碼頭 圖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二

  環顧國內,有的省份注重凸顯省會城市首位度,也有不少省份呈現“雙子星”甚至“三城殺”的城市格局。比如,遼寧省有大連、瀋陽;山東省有青島、濟南;江蘇省有蘇州、南京,也有“蘇錫常”之説;福建省有廈門、福州;廣東省更不用多説,廣州、深圳激烈競奪中國經濟“第三城”名號。

  在眾多“雙城”中,杭州和寧波這對搭檔有哪些特點呢?筆者認為,可以用三句話概括。

  第一句,“敢打敢拼敢衝刺”。杭甬儘管資源稟賦不同,各有拿手“科目”,但都一樣心懷壯志。這些年,杭州主攻科技創新,主打數字經濟牌,不斷向“新”要生産力,持續擦亮“人間天堂”的金字招牌。寧波則重實業顯實力,全力打造製造業強市、開放大港,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連續七年居全國第一,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句,“有人有文有風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杭州和寧波就是典型,有著相似的“人文經濟學”。西湖、良渚、大運河,河姆渡、天一閣、保國寺,杭甬均擁有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共用人文相親的江南文化,兼具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現代文化,都承擔著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國之治”的重要使命。進一步唱好杭甬“雙城記”,就像是做靚一個窗戶的兩扇窗門,讓人推開就能看見五千年文明、感受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三句,“能促能進能互補”。杭甬“雙城記”是一篇“錯位+協同”的大文章。杭州、寧波“術業有專攻”、責任有分工,一個是數字經濟重鎮,一個以製造業見長,在産業結構、市場需求、要素流動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雙城”之間不止于“故事”,還有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技術流的高效流通,杭州的數字經濟優勢可以借此找到承托,而寧波也能順勢解決産業綜合能級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高新技術企業不夠多等短板問題,共繪一幅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的藍圖,更好地在錯位發展中各展其長,在協同發展中互利共贏。

WechatIMG2087.jpg

1月19日,杭州灣地區環線並行線G9221(杭甬高速復線)寧波段一期工程正式通車 圖源:“寧波交通質監”微信公眾號

  三

  省委佈局推進,各方熱切期待,下一步杭甬如何全力“開麥”,唱好“雙城記”,筆者認為,至少要達到四種狀態。

  真情實意的“雙向奔赴”。杭甬兩地在浙江的版圖上“花開兩朵”,一路有競有合、共同成長。但要進一步協同發力,在全國乃至世界舞臺“出圈”,需要持續建立完善體制機制,實現更多的“雙向奔赴”。比如,在重大項目中,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用的協作機制;協同“抱大腿”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推進城西科創大走廊、甬江科創區等標桿科技力量聯合開展科研攻堅;打破區域間制度壁壘,讓人才、資金、技術等發展要素自由充分涌流;實現幹部人才常態化“走親”,等等。

  “你中有我”的深度融合。近年來,杭甬在攜手打造工業網際網路高地方面涌現出不少生動案例。比如,杭州企業與寧波企業廣泛開展合作,像一盞寧波企業製造的普通LED燈,裝上杭州企業産出的小小晶片之後,實現了遠端操控、智慧感應等多種功能,售價能增長不少。杭甬作為全省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發展兩大引擎,具有培育“數實融合”新質生産力的先發優勢。下一步更需聯手破“繭”,共同形成高品質發展勝勢,在協同爭取國家級産業資源、打造創新型融合場景、發展未來産業、佈局新業態等方面開啟無限想像。

  上下同欲的夢幻組合。在頂層設計上,省市兩級謀劃週全、全力推進,關鍵還要讓基層、企業、群眾在“雙城記”中有更多獲得感、參與感,避免出現“政熱民冷”“上熱下冷”現象。比如,杭州和寧波的縣域經濟,群芳爭艷。2023年度,余杭GDP全省第一,鄞州、北侖緊隨其後,杭甬佔據浙江區縣GDP十強榜單前9席。推動兩地縣域、省級新區、開發區間“強強聯手”、齊頭並進,也是唱好“雙城記”的題中之義。此外,還要鼓勵民企、國企等主體當主角,積極參與跨區域重大建設,發揮“黏合劑”的作用。

  美美與共的江南圖景。杭甬兩地自古人文薈萃、文化相融,詮釋了江南文化多元豐厚的韻味。兩地各美其美,杭州提出全力打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城市典範,寧波著力推進港城文化繁榮發展,山河湖海群星璀璨、交相輝映;又要美美與共,不斷深化合作、增進認同,在人文交流、旅遊互動、文化共用等方面,進一步深耕做實。

  向東是大海。按下“play”鍵,一曲“雙城記”成為“主打歌”,必將帶動浙江更好奔赴未來、遨遊天地。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