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亞洲首次記錄到小型雀形目鳥類在極高海拔飛行模式
發佈時間 | 2024-05-03 09:53:54    

   青海省林草局2日向外公佈,該局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亞洲首次系統性科學記錄小型雀形目鳥類在極高海拔飛行模式。

  據介紹,為進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區域雀形目小型鳥類遷徙策略,加強對鳥類遷飛通道中涉及的停歇地、繁殖地的保護,2022年開始,青海省林草局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對青海海北州門源縣、西寧市大通縣境內繁殖的紅喉歌鴝與黑喉石䳭的遷徙模式開展了相關研究。

  研究團隊採用光敏定位器、多功能定位器等新型追蹤技術對兩種鳥類進行遷徙追蹤,對每只被捕捉的個體佩戴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申領的標準鋁環和彩環進行個體標記。其中,多功能定位器的應用在亞洲範圍內為首例。

  研究表明,紅喉歌鴝秋季遷徙路線呈繞路形式,規避青藏高原,沿中國地理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以一條海拔逐漸下降的路線遷徙至泰國西南部越冬;而春季遷徙路線則選擇了更短的路線,跨越了雲貴高原、西南山地以及青藏高原東側等區域,其遷徙路線海拔呈過山車式先上升再下降後又上升。

  紅喉歌鴝遷徙飛行海拔平均可達2000米,並呈現秋季比春季更高的模式,秋季最高飛行海拔可達5000米。相較之下,青海省繁殖的黑喉石䳭則全年均生活在青藏高原區域,其春、夏季繁殖于青海東北部,秋季9月中下旬向西南方向遷徙,橫跨青藏高原,歷時20天左右到達青藏高原西南側喜馬拉雅山脈南北麓越冬。

  “通過對青藏高原地區兩種繁殖鳥類的追蹤研究,我們揭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遷徙適應策略。”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張毓告訴記者,紅喉歌鴝採用典型的地理屏障回避式遷徙模式,而黑喉石䳭則採用了極端適應的遷徙模式,全年生活于青藏高原上。

  據悉,新型追蹤技術更揭示了小型雀形目鳥類在極高海拔飛行的模式,為亞洲首次系統性的科學記錄。該研究為亞洲遷飛區普遍缺乏雀形目遷徙數據的現狀提供了重要示範。

來源:中新社    | 撰稿:李江寧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