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忽然不好賣了,鋼琴價格明顯下跌了......”近期關於鋼琴“遇冷”的聲音很多,但鋼琴真的不受待見了嗎?
事實上,即便離開“加分”的政策優勢,鋼琴對於孩子們的成長仍然有著很大的助力。《澎湃新聞》就曾有一組數據表明:75%的高考狀元曾有過學琴經歷。因此,以前很多家長是衝著“樂器之王”的光環來學琴,現在他們更看重學鋼琴給孩子帶來的諸多好處。
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家長們關於音樂教育理念的深化與成熟,也體現了社會對於藝術教育價值的重新定位。
家長們正去功利化,回歸音樂美育之美
鋼琴學習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不低。在“鋼琴加分”政策優勢不復存在後,家長們仍願意為孩子的鋼琴學習投入精力,是因為他們對於音樂美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首先,學習樂器能夠使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通過鋼琴學習,孩子們不僅能提升音樂鑒賞能力,還能在藝術的熏陶下培養審美情感,使他們更加敏感地領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這種美育教育並非短期見效,而是能夠伴隨孩子一生,為其未來的生活品質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學習樂器有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更加完善。鋼琴學習需要規律的練習、科學的方法和持久的耐力與毅力。這些經歷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自律性,還讓他們學會堅持與努力,懂得付出與回報的關係,從而成為更有責任感、有追求的人。
最後,學習樂器能夠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鋼琴作為一種複雜的藝術形式,需要左右腦的共同協作。通過練習和演奏,孩子們的大腦得到全面鍛鍊,記憶力、理解力和想像力等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孩子們更享受美育,走向“審美導向”
令人欣喜的是,在各種國際音樂盛事中,中國孩子的身影愈發活躍,比例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呈現出上升趨勢。這一變化不僅彰顯了中國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即從過去的“功利學習”逐漸轉向“審美導向”,也反映了孩子們對音樂的態度與認知的積極變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真正熱愛音樂,將其視為一種自我表達和情感宣泄的方式。他們不僅在練習和演奏中獲得了技藝的提升,更在音樂的熏陶下培養了豐富的情感和良好的性格。音樂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和滿足感。
學鋼琴不是什麼“中産象徵”,更不是為了那些幻想出來的美好畫面,而是讓我們更好地享受音樂,從音樂中找到熱愛的歸宿,遨遊在“美”的海洋中。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音樂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普及和實踐的深入,中國孩子在國際音樂舞臺上的表現將會更加出色,為國家的文化繁榮和藝術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瑤瑤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