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探源中原大地 感悟禮樂魅力——中央音樂學院“禮樂”研究重大項目按期推進
發佈時間 | 2024-04-29 10:12:53    

2024年4月8日至11日,中央音樂學院承擔的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禮樂文化傳承創新的當代音樂實踐與理論研究》、2021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託項目《傳統禮樂文化歷史沿革及創造性轉化研究》課題組,赴河南安陽、新鄭、漯河等地,調研考察安陽殷墟遺址、新鄭鄭韓故城、漯河賈湖遺址等禮樂文化考古遺跡,深刻感受古樸厚重的中原大地,深度探尋中華文化禮樂文明之源。

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偉大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中原大地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坐落著數不盡的歷史遺跡,傳承著與時俱進的千年文脈,探尋中華禮樂文化的源頭、感悟早期禮樂文明的風貌,理所當然需要從這裡出發。

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廈門大學的10余名專家學者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調研考察。

走近大邑商

4月8日上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課題組首席專家李幼平教授與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研究員進行了深入交流。

何毓靈首先對正在發掘的殷墟洹北商城遺址進行了簡要介紹。洹北商城遺址,是商王朝中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殷墟保護區東北部,城內分佈有規模巨大的建築基址,其中的一號宮殿基址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是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商代單體建築基址。

何毓靈認為,近些年,殷墟週邊陸續發現超大規模鑄銅遺址、商代聚落等,描繪出以殷墟為核心,周邊中小型聚落拱衛的商代都城的宏大圖景,奴隸制社會高度發展的商朝肯定存在與之相應的禮樂文明和文化遺跡。

李幼平對課題項目的主要內容、研究框架進行了介紹,指出當代禮樂研究創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及課題組將聚焦當代禮樂創作、表演、傳播、傳承,從國家敘事、民族敘事和人民敘事等層面追本溯源,揭示歷代禮樂文化傳承發展過程與創新機制,為建構當代禮樂文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奠定基礎的工作目標。

兩位專家學者,還就音樂考古的方法、語言與音樂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4月8日下午,課題組成員在安陽工作站考古隊員的帶領下,走進洹北商城考古現場,了解遺址發掘的現狀,站在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宮殿遺址上,感受文化之力貫穿時間之河,震撼于殷商文明的繁榮與絢爛。

在殷墟博物館新館,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青銅禮器樂器,一片片厚重磅薄的龜甲獸骨,讓商人浪漫神秘的精神世界得以展示在世人眼前。

隨後,安陽工作站和項目課題組舉行座談會。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何寬釗教授、作曲係副主任常平教授暢談考察感受,雙方就殷商文化中禮樂存在的可能形式以及天干地支在曆法、音樂創作中的共通性進行了熱烈討論。

禮載車馬坑

4月9日,課題組到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鄭工作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樊溫泉研究員,帶領課題組成員先後考察調研鄭韓故城後端灣綜合遺址、鄭國車馬坑遺址博物館、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航空港區鄭州財稅金融學院考古工地、將軍冢遺址工地以及港區工作站等地。

鄭國車馬坑遺址博物館位於鄭韓故城遺址,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及其家族墓地,內有春秋時期墓葬3000多座,大中型車馬坑23座,其貴族墓及車馬坑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創造了東周文化的奇跡。一號車馬坑是中國目前發現春秋時期諸侯級別貴族中葬車最多的車馬坑,22輛車與40余匹馬鱗次櫛比,直觀而且震撼地向今人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用車、喪葬等禮制。鄭公中字型大墓棺槨間的九鼎八簋和數套青銅編鐘、編镈,無疑訴説著那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紛爭、風雲際會的歷史故事。

在新鄭工作站,課題組成員走進文物陳列室,在考古專家指導下,近距離考察五千年前的仰韶彩陶、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祭祀編鐘與青銅寶劍,以及兩千年前的博山爐、一千年前的圓瓷枕等精美文物。這一刻在,這間小小的陳列室,時間仿佛被凝結與濃縮,讓專家學者們跨越千年與古人直接對話,徜徉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暨禮樂文明的長河之中!

尋源賈湖村

4月11日,在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趙慎珠、漯河市政協常委、調查研究室主任李華強的帶領陪同下,課題組專家成員走訪了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遺址和許慎文化園,探尋中華禮樂文化之源。

“這裡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酒、最早的可吹奏七聲音階管樂器。”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管理委員會主任武艷芳首先介紹了賈湖遺址創造的11項“世界之最”。

“五千年文明看良渚,八千年起源看賈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發達的稻作農業,為賈湖音樂文化的産生與興起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在賈湖遺址博物館,武艷芳依次向專家們講解了“禮樂之源——賈湖文化主題陳列”主題廳和“賈湖探秘”“骨笛”“龜甲與符號”“墓葬與葬禮”4個專題廳,從農業、文字、音樂等方面多角度介紹賈湖文化,深入地揭示了作為禮樂之源的賈湖文化其所産生的內在邏輯與歷史規律。

從八千多年前的骨笛龜甲,到三千年前的宮殿遺址,再到兩千多年前的車馬坑、編鐘祭祀坑,禮樂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和載體蘊含于中華歷史文化之中,並成為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原創性文化。

行走在中原大地,課題組成員無數次震撼于中華先民的偉大智慧與禮樂文明的偉大貢獻,深刻地感受到華夏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禮樂文明的歷史魅力,同時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傳承發展禮樂文化的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承擔的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禮樂文化傳承創新的當代音樂實踐與理論研究》和2021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託項目《傳統禮樂文化歷史沿革及創造性轉化研究》之“禮樂文化傳承與當代‘雙創’實踐社會調查與田野采風”系列的首次活動,“中原禮樂專題”調研考察,為課題組的音樂理論家聯通古今禮樂思想,音樂作曲家汲取禮樂創作靈感,表演藝術家探索禮樂傳承傳播路徑,提供了豐富而深邃的思想啟迪和文化源泉,是課題研究向前推進的關鍵一環。

項目組將進一步深化課題研究,不斷夯實研究基礎,以人民為中心,賡續中華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靳騰飛 )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靳騰飛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