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電信網路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對公眾財産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詐騙分子利用電話、短信、網路等通訊手段,精心編織虛假資訊,設置陷阱,誘使受害者進行資金轉移,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
近日,李女士在銀行辦理手機銀行限額提升業務時,因對提額用途的含糊回答引起了工作人員的警覺。經深入了解,李女士曾投資一款名為“小牛線上”的理財産品,但近期該APP無法正常使用。隨後,李女士收到了一封自稱是“小牛線上”客服的退費函,聲稱可以辦理退費。在對方的引導下,李女士準備進行轉賬操作。
幸運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了這一異常情況,阻止了李女士的轉賬,避免了她的財産損失。此時李女士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險些陷入詐騙陷阱。此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在面對金融投資時,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馬上消費為您揭秘這些金融詐騙的新手法。
虛構金融項目:詐騙者常以高收益、無風險為誘餌,吸引公眾投資,實則進行資金詐騙。他們會提供週期不同、種類繁多的投資項目,宣稱投入金額越多,分紅週期越長,收益也越高,從而吸引人們投資,騙取錢財。同時,不少投資騙局還會借助傳銷拉人頭式獎勵機制,利用受害人的人際關係網吸納更多人上當受騙。
冒充官方機構:詐騙者通過偽造官方機構身份,包裝成正規大平臺,對外營造正規公司的假像,博得投資者信任。他們會利用虛假外匯投資平台中虛擬的“炒外匯”功能吸引投資者,再通過操控平臺後臺數據控制漲跌,騙取被害人錢款。
社交平臺推廣:詐騙者在網路社交平臺發佈推廣股票等投資理財資訊,打著高收益保本的旗號吸引廣大投資者關注。在與投資者取得聯繫後,通過聊天交流分享投資經驗、將投資者拉入所謂的“投資”群聊、聽取“投資專家”、“導師”直播課等方式,以掌握交易系統技術漏洞、投資回報豐厚等謊言騙取受害人信任,最終騙取受害人錢財。
馬上消費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層出不窮的金融投資騙局,消費者要增強識別意識,杜絕上當受騙。
首先認真核實資訊,對於任何不明資訊,無論獲取資訊的渠道是電話、短信還是網路對話,都要核實資訊的真實性,不隨意下載網路發送的不明連結,下載APP要通過官方渠道,謹慎操作。
第二要謹慎轉賬,轉賬前一定電話核實本人轉賬資訊的準確性,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編造的虛假資訊,如投資返利、親屬生病、刷單等騙局。
第三要具備保護隱私的意識,築牢自己的資訊安全防線,當被問及姓名、身份證號等重要資訊時,先核實對方身份,對不明確的對方身份,應細心謹慎考察。不隨意登記個人資訊、不隨意丟棄帶有個人資訊的資料。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