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婉瑩
“不出海,就出局”,已然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共識。
今天的中國企業,他們具有全球視野,也具有全球競爭力。起航、冒險、利益、榮譽,是今天不少中國企業的日常,也是成千上萬中國出海人的指南。
過去一年,中國的改革開放繼續向縱深推進,其中,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從“出口貿易”到“出海貿易”,中國企業重構全球産業鏈。在主動尋找破壁機會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改寫了商業版圖。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出海,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如何面對地緣政治中的衝突問題?如何解決人才儲備?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
怎樣高品質出海,成為新的熱議風向。
2024年4月13日,“中企出海,迎浪造潮”2024南風窗春季峰會在廣州知識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知識城國際會展中心地處雙邊合作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核“芯”,是賦能現代知識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的國際交流平臺。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創始人秦朔,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王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原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胡捷,TCL實業副總裁、全球行銷中心總經理江彪,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雷鳴,華堅集團副總裁、衣索比亞華堅輕工業園董事張蕓琪等重磅嘉賓出席會議,並進行了精彩的觀點輸出。
01 地緣政治如何影響中企出海?
會上,南風窗主編趙義作為峰會主辦方發表致辭。他提出,活動主題“中企出海,迎浪造潮”中的“潮”,指的就是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成為企業的浪潮。這是一個在中國企業主導下的全球化傳奇。
譜寫傳奇的,當然不只是某個單品的走紅,或者某筆對外投資的落地,而是中國整個産業鏈、價值鏈的系統性崛起。
主辦方致辭後,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創始人秦朔,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王健,依次發表了主題演講。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創始人秦朔
秦朔圍繞《出海新思考:從中國經濟到中國人經濟》分享了他的心得與體會。他認為,中國企業出海,是在自身形成了強大的産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後的自然外溢,也是佈局全球資源、為我所用、提升供應鏈韌性的戰略。
伴隨著中國企業新一輪的産業能力出海,中國將在全球經濟舞臺上續寫屬於奮鬥者的新篇章,也將迎來國民生産總值(GNP)增長的新時代。
秦朔稱,從中國經濟到中國人經濟,機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但實現機遇的要求也在提高。
全球再工業化、現代化的興起,使得中國模式和中國能力有可能在全球開花。而制約中國能力全球化的障礙在於:別人讓不讓你去?培育新興市場的成本如何?如何越過發達市場門檻?
秦朔認為,只有硬實力和軟實力相結合,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本地發展。
國際地緣政治,如何影響中企出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從當前的地緣政治走向中,發現未來經濟成長空間。
王健認為,地緣政治有四個走向:大國競爭重歸國際政治中心,地緣衝突加劇,陣營化趨勢顯現;推動全球地緣經濟沿著地緣政治裂痕逐漸碎片化,新技術主導的新産業生態可能出現分叉趨勢;應對氣候變化的産業轉型將形成新的能源貿易格局,“碳干涉”和關鍵礦産資源成為“綠色能源競賽”新焦點;全球南方不斷崛起,在世界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中的權重不斷增加,成為重要的政治中間地帶和經濟增長空間。
王健表示,企業做出海外經營決策,有三個戰略利潤動機:獲取自然資源或人力資源,滲透市場,提高經營效率。
與此同時,企業出海也面臨強制約束條件。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國際環境中投資或者經營的不確定性。法律、稅收、政府限制、勞工要求、當地消費文化和倫理、語言,還有地緣政治及由此引起的一些安全風險,尤其值得關注。
02 中企出海,機遇大於挑戰
在南風窗春季峰會上,TCL實業副總裁、全球行銷中心總經理江彪,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雷鳴,華堅集團副總裁、衣索比亞華堅輕工業園董事張蕓琪分別進行了優秀案例分享。
首先,TCL實業副總裁、全球行銷中心總經理江彪分享了TCL全球化實踐的豐富經驗。
江彪回顧了TCL全球化25年的發展歷程,並總結TCL全球化策略的三點思路——抓住産業升級機會,依靠一流産品打造全球性品牌;採用漸進式的産品競爭策略,逐步提高産品附加值,打造差異化走向高端;為産品賦予更多價值內涵,建立全球性品牌。
通過TCL的一些全球化案例,江彪還分享了諸多反思與經驗:以並購方式繞過歐美貿易壁壘,但因預判及資源準備不足遇挫,“嗆了一口水”,倒逼TCL學會了“游泳”;抓住市場替代機會快速發展,逐步打造成全球性知名品牌;依賴合作夥伴本地資源和行銷網路,實現TCL品牌産品快速增長;主抓渠道管理和終端零售能力,匹配精準的行銷策略,逐步成為市場領導品牌。
江彪表示,經過多年的全球化發展,TCL對於全球化也有了新的理解。
“全球化就是本土化,産品、製造和供應鏈、行銷、人力資源等堅持本地化佈局來實現全球領先;全球化就應該有中高端化能力,堅持自主研發創新,升級突破中高端;全球化就應該是全球文化、本地文化多元融合、文化共鳴。”
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雷鳴以《智造出海: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為題,分享了明珞裝備出海的一些經驗。
明珞裝備成立於2008年,主要幫汽車、新能源及一般工業企業做智慧製造産線解決方案。客戶主要是賓士、寶馬、福特、奧迪等全球頭部的整車企業。近幾年,明珞裝備一直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截至目前,明珞國際業務佔比超過70%,産品已經出口到美國、德國、日本、南非等全球15個國家。
雷鳴表示,明珞裝備的出海之路取得了三大突破:成立美國、德國、日本、南非、波蘭等地的子公司、辦事處;順利進入賓士體系,承接3億元南非項目;首套柔性總拼系統銷售到海外。
但在出海過程中,明珞裝備也曾遇到三大困難:海外車企技術標準、海外勞工人才短缺以及遭遇“黑天鵝事件”受到的衝擊。
最終,明珞裝備通過深度學習、共建新標準、自主人才培養等方式攻堅克難。
雷鳴希冀:“中國製造再出海已吹響號角,我們揚帆共濟,一起擁抱全球市場。”
非洲,作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出海非洲,中國企業會遇到哪些機遇與挑戰?
華堅集團副總裁、衣索比亞華堅輕工業園董事張蕓琪分享了在東非“新絲路”出海過程中的發展與探索。張蕓琪介紹,以東莞為起點,華堅集團走到江西,又出海到衣索比亞,積累了許多經驗。
她表示,之所以選擇到衣索比亞投資,是因為當地終年氣候涼爽宜人、政局穩定、治安良好,當地華人普遍受到尊重,此外在製造業成本、關稅、貿易等方面也均有優勢。
回顧自身的投資經歷,張蕓琪總結道,首條經驗是要知悉衣索比亞趨勢,內外銷的極端矛盾以及外銷的客觀條件;第二條經驗是積極入駐工業園,進行人才培養,同時尋求本地化融合。
她提醒,中國企業出海後,在當地也要注意守法經營、誠實納稅,尊重當地民俗及習俗,履行社會責任,同時要注意禮節,平等對待當地人民。
03 解碼出海,中企走向世界
圍繞著“中企出海”,一場大咖雲集的高端對談為解碼出海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專業觀點。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原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胡捷認為,對於中國企業來説,去東南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出海選項。
中國企業走向東南亞,有如下幾個優勢:首先是發展落差比較合適,適合我們的産業過去;第二個優勢是人口較多;第三,華人在東南亞地區有根基,在一定程度上有親切感;第四,地理距離較近。
被問及企業在現實中要如何開啟出海,EqualOcean創始合夥人黃淵普表示,出海首步就是真正走出去,“不只是站在國內聊,要真正出去看看。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最好是要結合起來”。
談及中國企業出海遇到的人才挑戰,領英中國出海招聘解決方案負責人王巍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她認為,人才與商業息息相關。人才挑戰和中企在海外目的地的商業化遇到的問題具有共性,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是文化衝突,它的反面並非是文化統一,而是文化融合;第二是合規問題,在出海過程中,企業對於人才合同的簽署、福利的管控,方方面面都涉及合規上的挑戰;第三是跨文化管理。
王巍表示,出海企業在不斷深入全球化的過程中,最終必然會走到真正的溝通協作,從只招中國人發展到全球化、多元化用工。
知識城産投集團總經理王國華表示,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雙邊合作項目,2016年7月,經國家正式批復開展智慧財産權利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在海外合作、智慧財産權服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正建設成為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走向海外的智慧財産權引領創新驅動發展之城。
其中一位來自新加坡生物醫藥企業的觀眾提問,企業應當如何國際化地管理專業高新技術人才。
領英中國出海招聘解決方案負責人王巍回答稱,企業尤其是當下的國際化企業,一定要做好人才的再培養,對人才庫擁有深度認知。同時,儘量讓人才的工作週期變長,留住人才,給國際化人才構建清晰的個人職業發展路徑。
最後,EqualOcean創始合夥人黃淵普回應了觀眾對於業務出海成本的疑惑。同時,他認為中國不應該滿足於在國內做出海業務,而應該“去世界開工廠”。
“要敢於走出去,我們年輕一代人才的舞臺,是世界舞臺。”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張婉瑩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