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小區內3層高的社區服務綜合體基本裝修完畢,退休在家幫女兒帶娃的杭州下沙街道檸檬社區居民洪長根滿懷期待,“社區説已經在進行運營商招投標,5月份就能使用,太好了!”這個內嵌于東海·檸檬郡小區內部、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綜合體,具備養老、托育、健身、閱讀等功能,讓小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普惠的社區服務。
去年11月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首提“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並將選擇50個左右城市開展試點。檸檬社區的這個社區服務綜合體,就是杭州最新打造的“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之一。
今年初,杭州明確提出,2024年要“爭創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國家試點城市,完成項目30個以上”。
國家為何要在此時推進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杭州爭創試點城市的底氣在哪?推進嵌入式服務有哪些痛點需要破除?記者在杭州多地深入走訪調查。
新剛需
社區服務要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快速推進。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近七成的人口在城市安居樂業,預計到2035年,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口將達到八成左右。社區,既是城市人口安居之所,也是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
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解讀《實施方案》專題新聞發佈會上,有關負責人表示,能否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在“小社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根據《實施方案》,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面向社區居民,提供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閒、兒童遊憩等一種或多種服務。
“在家門口享受普惠優質的服務,成了新剛需!”在杭州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湯海孺看來,這一新剛需的出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對現有社區服務提出了“升級”要求。
首先要是“在家門口”,這意味著步行可及,居民能夠方便獲取服務。而這主要是服務“一老一小”。近些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城市養老托育的“一老一小”問題越來越突出。湯海孺告訴記者,對老年人和兒童群體來説,他們的活動半徑較小,對服務的便捷性有較高要求,如果遠距離尋找服務,將明顯增加時間、交通和陪護成本。
再看“普惠優質”。對老百姓來説,不管是商品還是服務,物美價廉永遠是他們的“心頭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魏義方觀察到,當前一些群眾迫切需要的就近就便、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難以找到;由於場地設施等運營成本高,一些服務收費超出群眾負擔能力。
比如在很多城市,托育服務價格居高不下,普惠性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大量有送托需要的嬰幼兒家長送不起、用不上。她認為,加快發展社區嵌入式服務,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公共服務惠及全民的重要舉措。
雖然“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是個新概念,但國內部分先發展起來的大城市更早地遭遇到相關問題,因此也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比如,北京在2021年就完成100個社區服務空間開放式示範點的建設升級改造,讓社區有了家的味道;上海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配置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項功能和設施,努力讓居民的幸福“近在咫尺”。
“從全國來看,杭州是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領域的先行者。”湯海孺告訴記者,杭州已邁入超大城市,各級政府“民呼我為”,率先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2020年,杭州就啟動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托育)建設,當年10月海康威視幼兒園開園,此後一批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和托育機構建成開放。
2022年,杭州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嵌入式體育場地,計劃用3年時間新增嵌入式體育設施面積115萬平方米,形成“10分鐘健身圈”。
2023年,在未來社區建設基礎上,杭州啟動“民生幸福共同體”建設,突破社區(村)服務行政區劃,以“共同體”形式提升完善“15分鐘公共服務圈”……
杭州的探索,為全國建設“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貢獻了有益經驗。
破難題
首先從空間入手
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面臨著諸多難題。以杭州的探索為例,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空間。
對很多社區尤其是建成超過30年的老社區而言,能夠完整利用的公共空間實在有限。怎麼辦?在杭州走訪中,記者發現了各種“乾坤大挪移”之術。
濱江區繽紛未來社區由星民、七甲閘、水電3個社區共同打造,東臨杭州亞運會主場館大小蓮花,南接物聯網小鎮核心區,可謂“寸土寸金”。社區現有居民兩萬餘人,其中9000多人是本地居民,且老年人佔了相當比例。
“在街道統籌下,我們整合了3個社區的存量空間,社區工作人員集中辦公,社區服務‘一窗’提供,整合出1.17萬平方米空間為居民提供需求最多的服務。”繽紛未來社區工作人員胡丹翡帶著記者走了一圈,臨街就是社區服務空間,有書房、助餐、健康、醫療、托育、公園等。
“乾坤大挪移”的故事還有很多:上城區紅梅社區將三里亭苑三區20幢原3層、2100平方米房屋拆除後重建,打造5層樓高、4300平方米的鄰里中心;濱江區長河街道的月明社區,向隔壁西興街道借了800平方米的服務用房用於鄰里中心建設……
對於服務空間,《實施方案》也提出了“改造和新建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推廣和優先建設(改造)功能複合整合的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社區服務中心),暫不具備條件的社區可“插花”式分散建設功能相對單一的嵌入式服務設施。支援以片區統籌、綜合開發模式推進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
空間的騰挪,有不少涉及土地性質問題。比如,蕭山七彩社區A區在土地出讓時,為更好建設嵌入式服務設施,就混合了住宅、商業、公共場站、停車場、文化設施等多種性質用地,在省內創新了土地混合利用模式。此外,杭州完善建築物使用功能變更政策和幼兒園建築標準等,為多家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托育)的開辦“開了綠燈”。
有了空間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入服務,實現空間的最大化利用。“從全市目前的實踐來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問計於民。”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啟動“民生幸福共同體”建設前,他們做過一個網路問卷調查,從回收的3000多份問卷中遴選出居民最急需的家門口服務,實現“按需精準嵌入”。
拱墅區和睦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社區,社區內60周歲以上老年人佔戶籍人口約36%。這幾年,社區利用居民樓的樓下空間打造了“和睦養老愛心街區”。
“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基本都能在這條街上找到,一站式解決。”和睦街道黨工委書記饒文玖帶記者逛“街”:街口是早點餐飲,街尾是和睦公園,在和睦社區4幢至10幢之間嵌入了樂養中心、小超市、小藥房、小修小補店等,覆蓋“15分鐘生活服務圈”內的近萬居民。
饒文玖告訴記者,“街”上每家店的類型,都是徵求居民意見設立的。“比如很多居民反饋修鞋、換拉鏈沒地方,我們就專門保留了一間門面給‘小修小補’。”《實施方案》提出,要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和訴求,鼓勵居民和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項目設計,按需精準嵌入服務設施。
“這間也打算騰出來,但還沒定下引入哪種服務。”在小區一個轉角處,饒文玖停了下來,指著一間閒置用房説,社區里正在討論要不要把這裡改成相親角,因為年輕人的交友問題,已經成為“新需求”。在饒文玖看來,隨著青年人不斷涌入,青年友好型的需求將會在社區嵌入式服務中更多涌現。
錢哪來
持續運營待探索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空間是相對比較好解決的問題,更為重要的難題是“錢從哪兒來”。這是建設和運營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無法回避的問題。
先看建設資金。在記者走訪的杭州多個嵌入式服務設施中,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是政府。
而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比如,新加坡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的90%來自政府投入。“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屬於公共物品,建設投入大,應由政府提供。”湯海孺説。
對於嵌入式服務設施的建設資金,《實施方案》提出“通過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投入、社會力量投入等積極拓寬資金來源”。具體如何統籌呢?比如,結合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大對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相關項目優先納入、應保盡保。還有,將符合條件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援範圍。
再看運營資金。投入大量資金建成的設施如何可持續運營,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搞得不好,就容易出現“建設轟轟烈烈,服務冷冷清清”。記者在杭州走訪中發現,目前絕大多數模式均為政府兜底。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慮到社區人手有限、專業人做專業事,優質社區服務的供給必須引入市場化力量。然而作為公共服務,收費水準不能太高,沒有利潤的話沒有企業願意運營,也無法保證公共服務的優質。“政府兜底是沒辦法的辦法,這真的是一個大難題!”
在新加坡,社區基礎設施日常維護費用的50%來自財政資金,有不少市場化力量加入其中。
七彩集團在杭州運營著多個未來社區。七彩集團社區經濟和營造事業部助理總經理何睿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社區服務以政府購買形式委託運營商運營,也就是政府買單,也有物業公司接管周邊片區的“大物業”模式,設計、採購、施工及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還有越來越多的社區與運營公司合資成立“強社公司”聯合運營探索全域可持續的政企合作模式。
在湯海孺看來,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公益性、惠民性、經營性三種服務,公益性服務由政府提供,惠民性服務由政府補貼,經營性服務由社會投資提供。“由於社區服務的微利屬性,街道可以幾個社區打包競標,以規模化克服微利的不足。”
從現實情況來看,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需要集基本服務、公益服務以及商業服務等多種服務為一體,僅靠政府大包大攬難以持續,單靠企業投資又難有作為。
如何探索解決之道?在城鄉社區“民生幸福共同體”整合改革中,杭州突破社區(村)服務行政區劃,轉變公共服務傳統供給方式,以“共同體”形式推動社區(村)綜合性服務設施的空間共用、資源共用和服務共用。
《實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可持續的建設運營模式。比如,服務運營主體要根據服務成本、合理利潤等提供價格普惠的社區服務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務。探索專業性機構連鎖化、託管式運營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服務體系。引導社區物業、家政公司提供普惠社區服務。
如何實現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的可持續運營,實現普惠型與市場化的平衡?“我們正探索建立創新長效管理機制,研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激勵政策,支援群團組織積極參與村社服務,推動村社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公益慈善資源聯動開展服務。”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為老百姓在家門口提供更多優質普惠的服務,還需要各地更多的探索。
【記者手記】
匠心提質“繡”杭城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對剛剛跨入超大城市的杭州來説,在城市治理上必須下更大的“繡花功夫”,以精細化治理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在全國城市中,杭州在民生服務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連續17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即是明證。但在採訪中,我們仍能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家門口優質普惠社區服務”供給之間的矛盾。
比如一個很小的細節:少數社區健身房免費或優惠時段是在工作日的白天,這對於上班的年輕人來説幾乎就用不到。“説起來好聽,用起來很難”是他們的直觀感受。
要有匠心。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在民生服務領域也適用。引進的嵌入式服務是否老百姓所需?普惠化服務是否能覆蓋社區內多數居民?服務設施有沒有安全隱患和盲點……這不僅是對工作負責,更是對群眾負責。
更要提質。家門口的社區服務,不能停留在有沒有,更要看優不優。專業機構提供的服務品質怎麼樣,享受過服務的老百姓最清楚。時不時走進去跟居民聊聊天,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更多“痛點”,督促提升服務水準。
只有用心用情,更為細緻,才能“繡”出一個更好的杭州、幸福感滿滿的杭州。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唐駿垚 詹麗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