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了一種侵害未成年人的新型犯罪。二三十歲的成年人在網上偽裝成無話不談的貼心閨蜜,誘騙未成年人發送隱私部位的照片、視頻。北京市海澱區檢察機關就辦理了一起這樣的案件,3年間40多名未成年人受侵害。
1
2022年8月,一家網際網路平臺在後臺巡查時發現,男子舒某向未成年人索要身體隱私部位的照片和視頻,於是立刻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將舒某抓獲。
在舒某的電腦和存儲設備中,公安機關發現了40多名未成年人的私密照片和視頻。這些證據顯示,舒某索要照片、視頻的行為已經長達3年之久,但沒有一名被害人報案。
那麼,這40多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為何不報案呢?舒某與被害人的聊天記錄顯示,一旦對方將照片發給舒某,就落入了他的圈套。之後,舒某就會要求對方拍攝他指定的身體部位或是他要求的動作。一旦被害人猶豫或拒絕,舒某就會威脅對方。
面對威脅,有些孩子不敢把自己的遭遇告訴父母,也害怕自己的私密照片被公佈甚至傳播,只能繼續聽舒某的話,完成下一個指令。還有一些孩子把遭遇告訴了家長,或是家長主動發現了孩子的遭遇,但這些家長也僅僅是切斷了孩子與舒某的聯繫。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李思瑤:部分家長意識到這可能是違法犯罪行為,但是因為涉及到孩子隱私,出於羞恥感沒有報案。
2
檢察機關認為,舒某利用網路,誘騙40多名未成年人發送隱私部位的照片、視頻,甚至發送侮辱淫穢的語言,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侵害。
2023年9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舒某犯猥褻兒童罪,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今年3月上旬,這起案件已經開庭審理,舒某犯罪情節惡劣,檢察機關建議按照這一罪名的量刑標準,頂格量刑有期徒刑15年。
法學專家認為,犯罪分子在網路上對未成年人實施侵害,雖然不存在身體接觸,但是同樣會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侵害。
法學專家還提到,基於網路實施的侵害行為,危害後果持續的時間會更長。由於網路空間內的數據儲存機制,犯罪行為實施期間所産生的視聽資料留存記錄相對簡便,一旦行為人在網路空間中傳播這些視頻、圖片,不良影響將會被無限放大,而且網路數據資料快速複製後也難以從技術上予以根除。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通過保存視頻資料等相關方式,壞人可以繼續勒索、敲詐小朋友,小朋友的家庭也會遭到滅頂之災,而且可能會發展到線下等。
3
在這起案件的辦理過程中,民警和檢察官用了一年時間,找到一個個被害的孩子,蒐集到了舒某犯罪的關鍵證據。面對孩子遭受侵害,他們的家長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檢察官到被害者家中取證時,親眼目睹了家長們的真實反應。
李思瑤:這點讓我非常痛心。有一個小女孩説到嫌疑人怎麼威脅她的時候都沒有哭,但是説到把這件事告訴爸爸,被爸爸打了以後,眼淚唰地就下來了。
心理學家認為,由於未成年人的心理髮育還不健全,父母的責罵實際上是推責的表現,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除了專業的心理幫助,家長們可以通過共情和引導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武漢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喻豐:家長不要去責罵孩子,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家長也要檢討自己的過失,同時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和缺失的地方。此外,還應該告訴孩子,這件事已經尋求法律幫助,不再害怕。
在這起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網路平臺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今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綜合立法。不僅明確規定了網路平臺的法律責任,還加以嚴厲約束。
《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發現未成年人私密資訊或者未成年人通過網路發佈的個人資訊中涉及私密資訊的,應當及時提示,並採取停止傳輸等必要保護措施,防止資訊擴散。網路服務提供者通過未成年人私密資訊發現未成年人可能遭受侵害的,應當立即採取必要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公安機關報告。
為了讓網路平臺可以更早地發現侵害未成年人的端倪,《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還督促網路服務提供者完善技術,對未成年人用戶實施更加週密的保護,減少對未成年人的網路傷害。
檢察官建議,網路平臺識別出針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後,除了向公安機關報案外,還應當第一時間封禁有關賬號。此外,發現某些用戶有違法犯罪行為後,平臺應當了解到用戶加入了哪些群聊,判斷群聊內是否存在潛在危險,進行進一步的篩查,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張李彬 王思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