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農創客、茶葉紛紛“亮相”發佈會 2024年浙江省委一號文件這樣謀劃
發佈時間 | 2024-03-29 14:13:50    

   日前,浙江省委一號文件《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2024年工作要點》正式發佈。今年浙江在“三農”領域如何謀劃,文件有何特色、亮點、發力點?3月29日,浙江舉行新聞發佈會,詳細解讀相關內容。

  頗為亮眼的是,這場發佈會上的主角不光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還有農創客代表,發佈內容不光聚焦文件,更有“農時”,關注全省春耕備耕、茶葉産業的最新進度,記者對發佈會相關內容進行重點梳理。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如何謀劃考慮?

  今年,推動“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落地見效是重中之重。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王通林介紹,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期間,對深化“千萬工程”作出重要指示;10月,全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現場推進會在我省召開,強調要以“千萬工程”引領鄉村全面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主線,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系統部署。

  聚焦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去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的實施意見》,對以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充分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推進機制,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全面承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實施意見》工作部署,以年度工作要點的形式細化具體化,推動“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落地見效。

  全面對標“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今年,浙江設定了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等8項核心指標,細化了48項重點指標,持續推動浙江“三農”工作全面過硬、全域提升、全程領跑,全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

  聚焦國家所需、浙江所能、群眾所盼,浙江正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識度、群眾認可度的“三農”成果。比如,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實施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傳承發展名優茶葉等農業歷史經典産業等。

  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文件圍繞“住好房、走好路、喝好水、用好電”和“教育優、醫療優、養老優”等民生福祉,提出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2.0版、改造提升單村水站、構建廣覆蓋的老年助餐網路等一系列讓群眾可感可及的具體舉措,努力讓農民過上高水準現代文明生活。

  今年文件的整體框架和主要內容是怎樣的?

  王通林介紹,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整體框架為“2441”,即兩個確保、四個先行、四個強化、一個根本保證,共8個部分、29條。

  “兩個確保”,一個是確保糧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實,重點是打好穩産保供組合拳,力爭再奪豐産豐收,實現糧食生産“九連增”;另一個是確保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通過實施就業創業、經營增效、賦權活權、兜底保障等舉措,加快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繼續鞏固全國領跑勢頭。

  “四個先行”,一是鄉村“土、特、産”先行發展,立足一方水土,挖資源拓價值,抓特色強品牌,育産業塑優勢,統籌推進農業領域“四換三名”(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和名企、名品、名家)。

  二是詩畫江南鄉村建設先行示範,推動制定浙江“千萬工程”條例,全面打造美麗田園,鞏固提升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推進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和美鄉村覆蓋率達到40%。

  三是鄉村文明善治先行探索,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開展鄉村文化系列活動,持續擦亮“村歌”“村晚”“村禮”等鄉村文化品牌,健全黨建引領下的“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

  四是城鄉融合先行突破,提檔升級城鄉公路網、管線網、物流網、通信網,一體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等公共服務“七優享”,暢通資源要素雙向流動。

  “四個強化”,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深化湘湖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建設,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裝備研製推廣應用水準。

  二是強化改革開放,圍繞鄉村營商環境、農村土地制度等,實施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同時,加強農業對外交流合作,做大做強“地瓜經濟”。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省級財政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資金佔比8%以上,落實好農業重大産業項目用地保障機制。

  四是強化數字賦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引領區,深化“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越洋、“數商興農”工程,“浙農碼”日均賦碼用碼量50萬次以上。

  “一個根本保證”,即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重點是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各級黨委農辦建設,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發揚“四走訪基層”優良傳統,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抓落實的行動優勢。

  持續推動農民增收,浙江有何舉措?

  高品質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三農”是主戰場。

  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蔣偉峰介紹,2023年,浙江持續深化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創新推出促農增收“十招”和提低促富“八項舉措”,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實現了“兩大跨越、一個縮小”: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過4萬元大關,達到40311元;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首次邁上2萬元臺階,達到21440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86。

  今年,圍繞加快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讓農民的“錢袋子”持續鼓起來,達到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5萬元的年度目標,我們將重點採取四方面舉措:

  一是抓充分就業促增收。浙江將深化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推廣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模式,培訓高素質農民7萬人次,通過技能培訓讓農民群眾就業有“術”致富有“路”。全省還將建成1萬個“共富工坊”,方便更多的農民就近就地就業,鼓勵農民通過臨時性、非全日制、季節性等多種形式靈活就業。

  二是抓廣泛創業促增收。浙江將支援農民多渠道自主創業,推進返鄉入鄉合作創業,大力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推行“創客團隊+基地農戶”培訓幫帶、創業抱團模式,以創業帶就業。

  同時,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今年力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50家,規範提升省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600家,新培育示範性家庭農場1000家,以經營主體創業帶動更多小農戶共用産業增值收益。

  三是抓資源盤活促增收。一方面,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農民權益轉化,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讓農民承包土地、閒置農房等資源資産“活起來”。

  另一方面,推行強村公司、片區組團、“飛地”抱團等機制,進一步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産,持續做大集體經濟這塊“蛋糕”,推動村富帶民富。

  四是抓整合幫扶促增收。重點是針對低收入農戶群體,持續優化低保、醫保、教育等幫扶政策包,不斷完善保障機制。

  今年推出的政策中,有些是提高標準的,比如低保年每人平均標準要達到1.32萬元,去年是1.25萬元;有些是持續深化的,比如全覆蓋實施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對低收入農戶子女接受中高職教育的,全覆蓋落實“雨露計劃”補助;有些是拓展擴面的,比如將山海協作工程和新型幫共體的幫扶範圍拓展到海島縣。

  浙江作為糧食主銷區,對外依存度較高,如何確保糧食穩産、增産?

  王通林介紹,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去年,浙江糧食播種面積(1537萬畝)、總産(127.8億斤)、畝産(415.6公斤)均創近八年新高,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其中夏糧畝産增量和早稻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一。

  目前,全省各地春耕正有序推進。根據農情調度,全省冬種小麥271.2萬畝、油菜216.4萬畝,分別較去年增加11.2萬畝、9萬畝,總體苗情均好于去年。

  春播計劃面積605.3萬畝,已播257.5萬畝,播種進度超過40%;早稻種植意向面積192.8萬畝,同比增加9.5萬畝,預計4月底前完成種植任務。

  為確保實現糧食生産“九連增”,今年浙江將重點擴種水稻油菜、穩定小麥、發展大豆玉米等特色旱糧,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520萬畝以上。

  提單産是今年糧食增産的重心,浙江將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分品種明確技術路徑和重點任務,力爭水稻、小麥、大豆、油菜平均畝産分別達到500公斤、291公斤、179公斤、144公斤。

  政策舉措方面,浙江將堅持“誰種糧、誰受益”的鮮明導向,優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落實好省級規模種糧動態補貼機制,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全成本保險政策覆蓋水稻、小麥等主糧作物。

  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浙江將堅持保數量、保多樣、保品質,也將嚴守耕地紅線,落實好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制定耕地佔補平衡改革政策,完善補充耕地品質驗收制度,深化“多田套合”耕地綜合整治,新劃定糧食生産功能區儲備區19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8萬畝。

  在鄉村營商環境、農村土地制度等領域,浙江如何以深化改革注入新動能?

  省委辦公廳副主任陳可標介紹,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堅持“農村改革探路者”的定位,將“強化改革開放”作為基礎性支撐,部署打造一批農村改革的標誌性成果。

  其中有三項改革比較重要。一是農村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浙江將以此為抓手,牽引推動鄉村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推動農村政務服務從便捷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級。比如,深化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一件事”整合改革,推行涉農信用審批“快易辦”服務,推動高頻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等。

  二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和農民群眾息息相關,關於承包地,重點是深入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目前浙江已在常山、諸暨開展整縣試點,下一步將深化試點、逐步擴大試點範圍,並著手研究全省整體推進延包試點規劃。

  關於宅基地,重點是實施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和強化規範管理行動,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家庭作為宅基地資格權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此外,浙江還將深化農業標準地改革,通過設定一系列準入標準,如畝均投資、産出、機械化率等,提供給農業項目的用地,今年將新建農業標準地50萬畝以上,加快提高農業産業質效和競爭力。

  三是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改革。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縣域城鄉融合先行突破”,就是要深入實施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一體推進“強村”“興村”“融合”。

  基礎設施方面,浙江將持續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到90%,新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50條,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到70%,加快實現城鄉同網同速。

  公共服務方面,浙江將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深化“縣中崛起”行動,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深化老有康養整合改革,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全民覆蓋、城鄉一體、均衡可及。

  資源要素方面,浙江將深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整合改革,推廣雲和“小縣大城”模式,完善城鄉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創新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模式,加快暢通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

  浙江耕地資源少、分佈散,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生産效能?

  王通林介紹,省委一號文件在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生産效能上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重點是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釋放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培育具有浙江特點的農業新質生産力。

  接下去,浙江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續深化農業“雙強”行動,驅動農業現代化先行。

  在科技強農上,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三農九方”農業産業技術創新項目建設,提升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湘湖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健全種質資源保護機制,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8%以上;

  在機械強農上,加快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現代農機裝備産業集群建設培育行動,開展首臺(套)産品工程化攻關和推廣應用,開闢急需適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82%以上。

  二是大力建設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做好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橋梁,就地就近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農技、農資配送、加工冷鏈儲藏等服務,讓農民群眾生産成本更低、收入更高。今年浙江將高品質建設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100個,實現省市縣三級聯動、全域覆蓋。

  三是加快推進智慧農業“百千”工程。

  以數字鄉村引領區為依託,加快構建“鄉村大腦+浙農應用+浙農碼”數字鄉村架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研發推廣感測器、植保機器人、溫室光溫環境調控等技術,建設未來農場100個以上、數字農業工廠(基地)1000個以上,其中今年分別建設12個、120個,為傳統農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

  四是啟動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

  浙江將大力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打造千名“浙農英才”、萬名産業振興“頭雁”、十萬農創客、百萬現代“新農人”的“1111”鄉村人才矩陣,重塑省級農民大學、市級農民學院、縣級農民學校、基層農民田間學堂“四位一體”培訓體系,為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提供人才支撐。

  浙江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作為一名“90後”農創客代表,您怎麼看、有什麼期待?

  寧波市鄞州姜山歸本水稻農場負責人(農創客)汪琰斌説,很榮幸能代表農創客、“新農人”來參加發佈會。

  12年前,懷著對農業的嚮往,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種糧大戶,一名“農創客”。12年來,得益於各級政策的護航,我的種糧規模從900多畝擴大到2500多畝,不僅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還建起了“掌上農場”,尤其是農業“雙強”的加持,讓種糧變得有趣、變得輕鬆,更有科技感、安全感,也讓我在種糧這份事業中實現了人生價值。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會”聚焦“三支隊伍”,讓“新農人”、農創客成為了焦點,讓我們在鄉村創業、施展抱負底氣更足、信心更強。

  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送上了“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全成本保險政策覆蓋水稻、小麥等主糧作物”等實實在在的種糧“大禮包”,還提到了“支援建設農創客孵化園”,我很期待各個孵化園建成落地後,我們的農創客小夥伴在園裏茁壯成長。我相信,鄉村一定會成為創業的藍海、年輕人追夢的熱土。

  創業12年來,我見證了“三農”的許多好風景,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創客。接下來,我將把省委、省政府重農強農惠農的“好聲音”“好政策”傳播到更多的農創客小夥伴身邊。

  作為寧波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我也會擔起自己的職責,與農創客夥伴們抱團發展、互利共助,積極搭建資訊集聚、資源共用、服務對接、農創孵化的好平臺,吸引更多年輕人紮根農村,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眼下正是新茶採摘上市期,浙江今年茶葉生産狀況如何,採茶工夠用嗎?

  蔣偉峰介紹,茶産業是最具浙江特色的農業主導産業和歷史經典産業,2023年,浙江省採摘茶園平均畝産值達到9200元,高出全國平均水準40%以上,在全國主要産茶省中排名第二。

  今年從2月16日開始,永嘉、泰順等縣的嘉茗一號茶樹品種少量開採,拉開了2024年浙江春茶生産序幕。受2月下旬持續低溫、寒潮等不利天氣影響,我省大部分茶園開採時間推遲了一週左右,目前,除高海拔地區外,全省茶園已基本開採,開採茶園面積佔比達85%以上。

  因開採時間有所推遲,今年我省春茶上市交易以來,新昌中國茶市(3月6日-3月24日)交易量1225.2噸、交易額12.37億元,松陽浙南茶葉市場(3月1日-3月24日)交易量2970噸、交易額14.1億元,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兩市茶葉交易價格同比略有下降,降幅1-2%左右。隨著近期溫度快速升高,我省茶園開採面積佔比提升,茶葉交易量、交易額將顯著上升,預計交易價格將與去年基本持平。

  目前,全省春茶採摘共需採茶工200余萬人,今年實際到崗採茶工約153.5萬人,其中本省採茶工105.2萬人,佔總量的69%,外省採茶工48.3萬人,佔總量的31%。由於我省茶葉自南而北陸續開採,採茶工也隨之流動,全省採茶工供需正常。

  近期氣溫上升較快,溫州等浙南特早生茶樹品種採摘已近尾聲,龍井43、中茶108等早生茶樹品種自南而北也開始進入旺採。浙江將密切跟蹤各地茶葉採摘進度,及時做好資訊互通,根據我省南北茶區採摘時間差,組織採茶工的有序流動,做到能採盡採、應採盡採。

  浙江如何壯大鄉村“土特産”,以産業化帶動增收增效?

  陳可標介紹,浙江鄉村“土特産”品類豐富,地域特色鮮明,品牌效應比較突出,目前短板是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水準仍有待提升。

  持續擦亮“土特産”這塊“金字招牌”,浙江將重點在三方面發力。

  第一,立足 “土”,挖掘開發鄉土資源。

  鄉村“土特産”不光是指有形的農産品,也包括鄉村山水、文化、生態等資源。我們將指導各地立足一方水土,全面開展摸底調查,從舌尖上的鄉味、山水間的鄉情、文脈中的鄉事、民俗裏的鄉愁中,挖掘當地鄉土資源,繪製鄉村産業地圖,因地制宜推動鄉土資源向特色産品活化轉化。

  第二,聚焦“特”,打造特色優勢産品。

  今年,浙江將著重在發揮特色優勢上精準發力,進一步做強名優茶葉、優質蠶桑、珍品菌菇、道地藥材等十大農業經典特色産品,做優特色小吃、農家鄉宿、風情小島、文化創意等十大鄉村新業態産品,做深安吉白茶、金華兩頭烏等一批地理標誌産品,進一步打響“浙字號”“鄉字號”等“土特産”品牌。

  第三,突出“産”,推動産業集群延鏈。

  充分挖掘利用好“土特産”的價值,浙江將加快建設高能級鄉村産業平臺,培育一批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農業産業強鎮、漁港經濟區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聯動實施農産品加工“百千”工程和“百鏈千億”行動,建成100條單條産值超十億元的農業全産業鏈。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祝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