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國新辦“推動高品質發展”浙江專場發佈會問答實錄來了
發佈時間 | 2024-03-27 14:11:53    

   3月2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浩圍繞“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 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作介紹,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發佈會問答實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浙江實施“八八戰略”已經20多年了,下一步聚焦高品質發展,浙江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謝謝。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王浩: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為浙江發展擘畫了“八八戰略”,並作出一系列極具前瞻性的重大決策部署。去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週年。回顧這20多年來,“八八戰略”引領浙江大地發生了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的精彩蝶變,指引浙江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展望未來,浙江要“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必須堅定不移深入實施“八八戰略”。

  當前,浙江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就是要對標“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幹,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重點是“四個著力”:

  一是著力破解高品質發展“成長的煩惱”,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聯動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加快破解高品質發展仍然面臨的資源要素缺乏、發展動能減弱、發展空間受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努力打造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和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

  二是著力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標誌性成果,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先行示範。積極探索構建有利於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和機制,大力實施新時代“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加快山區海島縣高品質發展,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共用,讓共同富裕更加惠民利民、真實可感,努力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三是著力探索體制機制深層次創新路徑,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續寫新篇章。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打造高質效改革先行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鼓勵企業高水準“走出去”、高品質“引進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強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高能級對外開放之省。

  四是著力激活文化浙江的深層動力,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加強良渚、西湖、大運河等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全面打響“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

  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使命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將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好把牢幹事創業的“總開關”,推動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堅決當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浙江見行動見實效”。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各地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振興,能否介紹一下“千萬工程”給浙江帶來了哪些變化?謝謝。

  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徐文光:好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20多年來,“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浙江群眾,榮獲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被浙江的廣大農民群眾稱為這是“繼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最受歡迎、最為受益的一件實事”。這裡,我想從三個方面給大家講一下。

  第一,“千萬工程”讓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人都説,浙江的農村是最亮眼的,“走過一村又一莊,處處都是好風光”。通過深入實施“千萬工程”,實現了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寬頻、村村有公共服務中心,實現了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污水集中處理,農村庭院更整潔了,村莊環境更漂亮了。同時,我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各地實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美麗鄉村。農村成了城裏人的“詩和遠方”,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城裏人進村消費,形成了良性迴圈。

  第二,“千萬工程”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坐標。“千萬工程”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把它局限在農村環境整治上,以為都是粉粉刷刷、好看好看,不是的,而是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慮、系統推進,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讓城市與鄉村雙向奔赴的這樣一條新路子。無論是“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還是和美鄉村建設,我們都注重發揮城市對農村發展的帶動作用、農村對城市的支撐作用,這才有了如今浙江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千萬工程”推動農村走向了共建共治共用。我們堅持把“政府能做的事”和“群眾想做的事”結合起來,該由政府幹的主動幹、精心幹、紮實幹,該由老百姓自主幹的不越位、不包攬、不干預,構建起了善治善成的鄉村治理體系,真正讓鄉村振興主體是群眾、受益在群眾。這些年來,浙江生態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培育現代“新農人”,建好“共富工坊”,推動實現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農民收入邁上4萬元臺階,進一步打通了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這樣一個價值鏈條。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這樣三篇文章,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浙江力量。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是中央賦予浙江的重要使命。請問近年來,浙江在推進共同富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謝謝。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 杜旭亮: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幾年來,我們堅持以高品質發展為首要任務,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腳踏實地、精準發力,努力推動示範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我想,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是,縮小地區差距,“共富活力”涌入山區、奔向海洋。對浙江來説,共同富裕的重點難點在山區海島縣。我們制定了“一縣一策”,推動山區海島縣走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比如,我們浙江麗水市景寧縣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我們支援當地做大做好茶葉、綠色農産品等區域特色品牌,打造山區縣公共服務優質共用樣板,攜手畬鄉群眾邁向共同富裕。再比如,浙江最遠的海島縣嵊泗,結合資源稟賦,做好“漁旅港”三篇文章,打造了海島縣發展的一個樣本。這兩年,浙江山區海島縣的主要經濟指標和居民收入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第二句話是,縮小城鄉差距,城市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全景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居民幸福共同體。在浙江,以村(居)委會為圓心,在“城市步行15分鐘、鄉村騎行15分鐘”服務半徑範圍內,老百姓就能享受到看病、養老、上學等公共服務。全省90%以上村莊建成新時代美麗鄉村,“留得住鄉愁、生活有奔頭”的美好圖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第三句話是,縮小收入差距,努力實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我們深入推進“擴中”、“提低”行動,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打響“就業創業在浙江”品牌,更加注重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比如,我們積極推進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引導有條件的企業把適合的生産加工環節佈局到基層,方便更多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全省建成“共富工坊”超萬家,累計吸納就業近50萬人,每人平均月增收約2600元。

  推進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將持續發力,不斷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努力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鳳凰衛視:我們也知道浙江的民營經濟非常活躍,經營主體數量非常多。請問,下一步在促進民營經濟更好發展方面,浙江還有哪些舉措?謝謝。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 杜旭亮: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廣大浙商是浙江寶貴資源和寶貴財富,他們發揚“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講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曆盡千辛萬苦,為浙江高品質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用一組數字來説明:截至2023年底,民營經濟創造了浙江67.2%的生産總值、71.7%的稅收、80.2%的進出口、87.5%的就業、96.9%的市場經營主體;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25年居全國首位。我們常常講,既要關心民營企業飛得高不高,更要關心民營企業飛得累不累。為此,我們全力以赴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努力在環境上解壓、幫扶上解渴、發展上解憂,切實增強民營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主要舉措是:

  一是以法治環境護航,讓民營企業放心投資。我們先後出臺《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展涉營商環境法規制度“立改廢釋”等工作,廢止、修改規章20件,清理規範行政規範性文件2379件,努力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環境。

  二是以政策環境引航,讓民營企業舒心經營。在浙江的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32條政策中,有不少實實在在的新舉措。比如,為了進一步破除“玻璃門”、“隱形門”、“彈簧門”,我們提出了“不準限定投標人的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或者股權結構”等“七個不準”,努力消除民營企業公平參與招標活動的障礙。再比如,為了全力滿足民營企業對資源要素保障的迫切需要,我們創新提出“3個70%”的要素保障機制,産業基金、新增用地、新增能耗支援民間投資項目的比重都要在70%以上。

  三是以發展環境續航,讓民營企業安心發展。我們梳理提出了向民間資本推薦的“3張項目清單”,也就是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清單、重點産業鏈供應鏈項目清單、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清單。同時,我們積極支援民營資本進入鐵路、油氣等傳統壟斷領域,參與了杭紹臺鐵路、杭溫鐵路、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三澳核電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建設。

  總之,我們將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以更大力度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推動民營企業既“鋪天蓋地”、又“頂天立地”,不斷擦亮浙江民營經濟的“金名片”!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中宏網:我們注意到,今年浙江“新春第一會”對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請問,浙江接下來對吸引高水準人才、激發創新活力有哪些舉措?謝謝。

  浙江省副省長 盧山: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今年浙江的“新春第一會”,主題就是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全面加強高素質幹部隊伍、高水準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素養勞動者隊伍這“三支隊伍”建設,為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提供堅實支撐。

  這裡,我重點圍繞高水準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介紹三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引育並重,集聚人才。浙江始終以求賢若渴的態度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浙江發展,去年就引進了125萬大學生,新引進培育535名國家級領軍人才和523名青年人才。同時,我們以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重點,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特別是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整體性躍升,推進科教融匯、産教融合、職普融通,培養更多適應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求的青年人才。

  二是搭好舞臺,成就人才。加快提升國家實驗室、10大省實驗室、10大省技術創新中心、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19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等科創平臺建設水準,支援企業建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為人才施展才華、實現抱負提供廣闊舞臺,讓浙江成為各類人才價值實現之地。比如良渚實驗室,特別注重讓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培養了一批既有科學家精神、又有企業家素養的創業創新人才。

  三是優化服務,留住人才。我們聚焦人才反映比較集中的房子、車子、孩子、本子、票子等“五子”問題,持續迭代完善人才發展金融支援體系、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學有優教的教育服務體系、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體系等四大體系,努力解除人才後顧之憂,把浙江打造成為各類人才安居樂業的福地。推進人才服務增值化改革,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構建高效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生態,包容審慎監管創新創業活動,支援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努力形成“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的良性互動。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浙江日報潮新聞:每年年底浙江人都能看到一封來自省長的公開信,內容是徵集第二年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請問,這件事浙江是怎麼做的,成效怎麼樣,能否為我們作一些介紹?謝謝。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 王浩: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民生實事,不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發展工程,更是重大的民心工程。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推動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並首次把“突出抓好十個方面民生實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年來,我們堅持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省、市、縣(市、區)三級聯動,每年辦好民生實事,打造了一張浙江的“金名片”。

  2023年,我們又圍繞為民辦實事改善民生,啟動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努力做到“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所得、病有良醫、老有康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這就是“七優享”的具體內容。省政府圍繞這“七優享”,2023年確定了十方面民生實事,細化為56個大項、31569個具體項目和事項,通過過去一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任務,群眾滿意率達99.5%。2024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繼續謀劃實施32個事項。我們在具體工作中,主要的做法是:

  在徵集環節,就是民生實事事項的徵集環節,通過省長公開信方式徵集民生實事項目,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每年10月份,省政府會以省長名義向全社會發出公開信,就下一個年度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徵求全省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反響一直比較熱烈,群眾的參與度也非常之高。徵集2024年民生實事的事項公開信,瀏覽量達2933萬人次,徵集意見建議4萬餘條。

  在民生實事的謀劃環節,我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工作中突出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瞄準人民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切身有感的關鍵小事,真正把民生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同時,注重以民生實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用、均衡可及,不好高騖遠,也不吊高胃口,切實把保障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各級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

  在民生實事決策環節,我們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來審議和討論,政府嚴格執行、抓好落實。我們把省政府的民生實事十個方面作為每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提交省“兩會”來進行審議和討論。同時,在市、縣(市、區)、鄉鎮這三級,我們還實行了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也就是説把民生實事項目提交到人代會上,最終實施哪些民生實事,由人大代表差額票決來決定。按照各級人大代表投票結果,確定每年的具體實施事項,推動為民辦實事機制更加民主化、規範化和法治化。

  在具體實施環節,我們堅持量化細化、數字賦能、閉環管理,確保“言必信、行必果”,每年的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我們都細化為項目清單、建設標準清單這“兩張清單”制度,逐一明確每一件民生實事具體點位、建設標準、完成時限和工作責任主體,並全部納入政府數字化平臺來進行監管。到了年底,每一個項目、每一個點位完成得怎麼樣,都要向社會進行公開,向省兩會代表和委員進行報告,並同步開展對民生實事辦理情況群眾滿意度的評價,確保“説一件、幹一件,幹一件、成一件”。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中國日報:前段時間,浙江設置的“跑一次沒辦成兜底窗口”吸引了網友和媒體的關注,還上了熱搜。請問未來浙江在優化企業環境、為企業提供便利方面還有哪些創新和探索?謝謝。

  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徐文光: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也感謝大家對浙江營商環境的關心。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這個問題跟前面杜旭亮同志關於民營經濟的回答高度關聯。浙江優化營商環境的步子一直沒有停止過,從機關效能革命到“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數字化改革,特別是2023年以來,浙江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以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為牽引,持續推動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連續4年被全國工商聯評為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順帶説一句,我就是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專班的班長。

  我們推進的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是“4個新”:

  一是打造進一扇門能辦各類事“新平臺”。我們依託各地現有的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企業到了這裡,既可以享受到基本政務服務,也就是便捷審批等,還可根據需要享受到精準化、個性化的衍生服務。比如,開辦一家餐飲店,不僅設立登記、刻章備案等基本政務服務事項可以一次辦好,同時還有餐飲選址勘查、消防安全指導等10多項增值服務可以一併提供。你剛才提到的“兜底窗口”就設置在企業綜合服務中心,讓依照常規“技術判斷”不好辦、但遵循“價值判斷”應該辦的各類事項、“疑難雜症”,都能在這裡兜底辦理。

  二是強化數智賦能政策直達快享“新體驗”。我們依託數字化改革成果,打造線上版的“政策計算器”,把我省出臺的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32條等惠企政策精準推送給企業,讓政策直達快享、企業免申即享,將“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2023年,全省兌現獎補資金712億元,為市場經營主體減負3300億元以上。

  三是構建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新機制”。説千道萬,主動積極回應企業訴求,為企業解決各類困難問題,才是最實在的。我們建立了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機制,努力做到涉企問題“一個口子”歸集、分類分層分級高效解決,我們叫“三分機制”。這套機制改變了企業碰到問題時“找熟人、靠關係”的傳統思維,為政商交往、營商環境評價提供了制度性安排。

  四是攻堅難點堵點問題實現“新突破”。我們聚焦招投標、仲介服務、智慧財産權保護、政商交往等重點,謀劃實施專項行動,努力破解一批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比如,我們圍繞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出臺了親清政商交往行為指引,制定了正面、負面、倡導“三張清單”。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浙江將縱深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大家。

  中阿衛視: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浙江作為外向型經濟省份,請問將如何應對挑戰,促進開放?謝謝。

  浙江省副省長 盧山:謝謝您的提問。剛才省長在發佈中已經提到,去年浙江省實現進出口總額4.9萬億元,對全國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居省區市前列。正像您所説的,浙江的經濟外向度超過60%,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對我們意義十分重大。接下來,我們將著力推動開放型經濟水準、雙迴圈戰略樞紐、制度型開放體系“三個再提升”,全方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入實施“一號開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強省。具體我報告三個方面:

  一是推進制度型開放,提升對外開放能級。支援浙江省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對標國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貿易投資合作新機制,全力推動寧波舟山港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提升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功能。支援義烏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讓全球採購商更加便捷地“買全球、賣全球”。要創新發展數字貿易,優化“跨境電商+産業帶”“海外倉+前置倉+獨立站”模式,幫助更多中小微企業“店開全球、貨賣全球”。

  今年9月份,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將在杭州召開。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去年升格為國家一類展會,也寫入了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將進一步突出“國家級、國際化、數貿味”,全力以赴地辦好這次盛會。在這裡,也誠摯邀請全球的客商前來參展參會,共商合作、共促發展、共用成果。

  二是要堅持高品質“引進來”,讓全球企業共用浙江高品質發展機遇。我們致力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通過定期舉辦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同題共答,努力幫助解決生産經營等難題,讓外資企業的投資更安心、發展更順心。深化“投資浙裏”全球大招商行動,努力招引一批“大好高”以及專精特新的外資項目。去年,沙特阿美和榮盛石化成功實現了戰略合作,我們真誠希望更多的優秀外資企業把浙江作為投資中國的重要目的地,搭上浙江高品質發展的“快車”。

  三是要堅持高水準“走出去”,發展壯大海外浙江人經濟。浙江人歷來就有敢闖天下路、敢為天下先、敢爭天下強的傳統,目前有200多萬浙商在全球打拼。我們將深入推進“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促進外貿穩進提質。推動民營企業實施“領航行動”,鼓勵民營企業開展全球佈局,建設一批浙商為主體的境外産業園區,建好一批絲路電商等“小而美”的項目,培育一批深耕國際市場的本土跨國公司。同時,將深化與友好省州、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更大範圍促進經貿往來、民心相通、文明互鑒。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我們注意到,去年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是在湖州舉行的。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請問浙江是如何發揮好生態價值,讓“綠”生“金”的?謝謝。

  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徐文光: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剛才王省長也介紹了,我們是全國首個生態省,去年8月15日,全國首個生態日主場活動就在浙江湖州舉行。這些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浙江不斷探索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和諧的發展路子。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一是提升發展“含金量”。我們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持續淘汰“散亂污”、培育“高精尖”,讓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不斷提升發展品質。我們率先開展了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從城市、園區、企業等多個維度入手,推動減污與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加快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

  二是扮靚生態“高顏值”。我們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打出了一套組合拳。2023年,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為97.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91.6%。這兩年,我們投入更多精力解決噪聲、臭氣、黑臭水體等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12年提升。

  三是塑造治理“新優勢”。作為全國首個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試點省,我們打造了全流程、一體化的決策指揮平臺,在環境品質保障上努力做到“指哪打哪、精準管控”。特別是推出“浙裏環評”數字系統,力爭以最經濟的手段,花最少的時間,確保既“管得住”又“放得開”,助力企業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目前,登錄使用“浙裏環評”的企業已達27萬家次。

  四是培育綠色“增長點”。我們注重用社會化資本、市場化方式、第三方力量賦能生態價值轉化,推進生態産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比如,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的海洋塑膠污染治理“藍色迴圈”模式,就是由漁民、船東和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通過吸納沿海地區群眾加入海洋塑膠廢棄物收集項目,設立基金進行價值二次分配,不僅為破解海洋塑膠污染這一全球性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還帶動一線漁民增收。我們相信,依靠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未來我們一定能夠讓更多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科技日報:浙江作為經濟大省,下一步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有什麼舉措呢?謝謝。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 杜旭亮:謝謝記者的提問。我們落實中央部署、立足浙江實際,正在加快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我想,可以用8句話來概括: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導向,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以現代化交通物流體系為動脈,以現代化基礎設施為支撐,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我們覺得4個方面的工作尤為關鍵:

  一是打造“315”科技創新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我們講的“315”,“3”就是打造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15”就是聚焦雲計算與未來網路、智慧計算與人工智慧、大數據與資訊安全等面向未來發展的15大戰略領域加速突破。力爭到2027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4%,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8%。

  二是打造“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建設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是“八八戰略”中明確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講的“415X”就是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先進産業群,15個千億級的特色産業群,以及“X”個高成長型的百億級新星産業群。力爭到2027年,“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2萬億元,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穩定在1/3左右。

  三是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賦能産業鏈供應鏈提能升級。浙江有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我們提出“一號發展工程”,就是希望發揮數字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更好賦能産業發展。我們將加快培育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紅利,力爭到2027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和核心産業增加值分別突破7萬億元和1.6萬億元。

  四是堅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加快提升對外開放的能級。推動高水準“走出去”和高品質“引進來”有機統一,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推動海港、空港、陸港、資訊港“四港”融合發展,在更大範圍內掌握資源、調動資源、配置資源,以開放能級的提升來開拓産業發展的新空間。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