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從更新非遺認知開始 之江非遺大講堂開講啦
發佈時間 | 2024-03-25 16:57:07    

   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讓非遺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促進保護成果人民共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當前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課題。為此,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設立“之江非遺大講堂”講座活動,通過學術講座、交流等,宣揚和凝聚新時期非遺保護工作力量,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提供新陣地、新手段和新方法,合力推進浙江省非遺保護事業發展。

  3月23日,“之江非遺大講堂”講座活動第1期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二樓學術報告廳舉辦,原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原會長楊建新以《浙江省非遺保護事業的回顧和展望》為題作專題講座,講座由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館長郭藝主持。古琴藝術、杭州刺繡、東陽竹編等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進行活態展示展演。近百名觀眾到場聆聽講座,並觀摩非遺傳承人技藝展示。

d.jpg

  浙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在非遺保護上也走在全國的前列,為全國的非遺保護提供浙江經驗、浙江模式。講座上,楊建新系統地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由來、意義、價值和非遺保護工作的歷程,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dd.jpg

ddd.jpg

  楊建新以人類非遺項目古琴藝術作為切入點,圍繞人類社會對文化遺産保護的認識,講述了非遺就是我們老祖宗、我們先人們的生活方式,是他們留給我們的文化資源,是我們今天可以用的文化資源和精神遺産,它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價值,所以將“非遺”歸納為四個性,分別是歷史性、文化性、地域性、瀕危性,既然是老祖宗的生活方式,那時代不同了,現在是工業化、城市化的時代了,又可以將非遺歸結文化符號,精神家園、生活方式、鄉愁情懷這四個方面,民族標識、家國認同,是我們民族的胎記。所以,再回過頭來看,什麼是非遺?什麼是文化?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非遺保護好,發掘它的文化價值、文化意義,使得非遺融入今天的生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相麗眉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