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更加白熱化。先有高合汽車陷入停擺困境,工程項目總監直播間帶貨自救;後有長城汽車經歷中高層人事震蕩,一時沸沸颺颺;比亞迪更是打出“電比油低”帶頭降價;而小米SU7尚未上市發佈,就面臨眾多競品的組團圍攻。最近,一向低調的合創汽車也被攻訐全員行銷,以及總部員工到店賣車……這一系列或真或假的消息甚囂塵上,引發了業界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喧囂的背後,凸顯了當前國內汽車市場空前激烈的競爭態勢。一方面新品扎堆上市,大家都要卷技術、卷産品、卷服務;另一方面,像比亞迪等頭部廠商帶頭降價,又把價格繼續往死裏卷。無論是汽車廠商、供應商、經銷店,還是工作在一線的員工,都備受巨大壓力,從整體到個體都在適應激烈變化的環境,用盡一切辦法,謀求生存空間。
就拿合創汽車來説,2023年銷量承壓,2024年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而最近網傳的合創汽車全員行銷、總部員工赴一線賣車,結合以上背景來看,並不是一件“開先河”的事情,而是在內卷時代的主動應對。
不要忘了,賣車是汽車行業的本分。經歷了3年的口罩時期,絕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尤其對於房地産、汽車、快消等行業來説,産品的銷量就是決定企業命運的核心因素,再加上威馬、天際、愛馳等前車之鑒,現存車企都卯足了勁提升銷量,這在情理之中,更沒必要過分解讀。
關於合創汽車全員行銷的舉措,經了解,消息並不完全屬實。據合創汽車相關人士透露,2024年合創汽車內部並未下發相關的通知,企業員工傳播自家的品牌和産品,助力銷量提升,是當下市場的常規行為,並非合創汽車獨有。
另外,汽車廠商總部對區域、門店進行銷售支援,也並非是新勢力車企獨有的做法,合創汽車更不是孤例。在燃油車時代,吉利、豐田等主流汽車廠商就經常會從總部派行銷專家到一線支援經銷商的店頭銷售工作。畢竟在一線現場辦公,才能更好地實現總部與區域、門店的聯動,更有效幫助門店改善銷售、經營能力,提升銷售和售後的服務水準,最終更好地服務用戶,這是一個良性互動和迴圈,也是汽車行業的慣例。
前面也提到了,後疫情時代的黑天鵝事件不斷,企業的經營和資金壓力都很大。春暖花開前的黑暗時刻,只有攜手並進、共克時艱。畢竟,只有企業生存下來,員工才有收入,顧客也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務,沒有人希望其中一環崩壞。
總體而言,電動化和智慧化方興未艾,當前的汽車行業正處於一個變革與機遇並存的時代。只有那些能夠迅速響應市場變化、持續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汽車廠商,才有可能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中脫穎而出。
作為旁觀者,面對越來越卷的汽車市場,我們可以多一點寬容和耐心,更多去關注汽車的技術、産品,以及實打實的服務,而非東拼西湊的“吃瓜”爽文,把選擇權留給市場和消費者,讓那些真正專注打磨産品和服務的企業勝出通過“優勝劣汰”勝出,這樣才是對消費者最好的方向。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