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試點一年多,存在開戶熱、繳存冷現象—— 個人養老金,你存不存
發佈時間 | 2024-03-19 08:58:33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此前1月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佈,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城市和地區先行實施的基礎上,推動該制度“擴面”。

  作為應對老齡化挑戰的方案之一,個人養老金制度于2022年正式啟動。至2023年底,全國開立賬戶人數突破5000萬,繳存金額約280億元。同時,“開戶熱、繳存冷”等現象依然存在。

  個人養老金繳存劃不划算?制度吸引力如何提升?我們在首批試點的杭州和寧波,問了問首批“吃螃蟹”的人。

  誰在開戶

  前年底,銀行的個人養老金業務剛上線,在杭州從事網際網路工作的大恩哥(化名)就開了戶。目前,按每年1.2萬元的限額標準,他已累計向賬戶繳存2.4萬元。

  在他看來,這筆錢最有用的地方,就是享受稅收抵扣優惠。以年收入30萬元、全年繳納社保和公積金5萬元測算,扣除房貸利息等其餘費用後,未繳納個人養老金前,年度應納稅約13880元,繳存之後,應納個稅約11480元,共計節稅2400元。

  “最高可抵稅5400元。即使這筆錢完全不增值,收益率也跑贏了絕大部分理財産品。”大恩哥告訴記者,對80後、90後中等收入人群來説,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是挺香的。

  據介紹,目前,在寧波銀行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群,平均年齡為36歲。

  “分職業看,開戶數量最多的,是從事行政辦公、經營管理類行業的客戶;開戶比例最高的,是從事電腦技術、金融和醫護行業的客戶。這些客群大多收入較高,關注抵稅政策,並且願意嘗試金融産品。”寧波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

  浙商銀行杭州分行的數據也顯示,一年多來,該行共開立資金賬戶約3萬戶,其中,30歲至40歲客群佔總開戶數的41.5%。

  另一大開戶主力,則是距離退休時間較近的人。在杭州一設計院工作的秦女士,就是其中一例。

  按照規定,個人養老金賬戶需封閉運作,但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年齡後,個人就能將繳存資金和收益全部取出來。

  秦女士算了算,自己今年47周歲,再過幾年就能退休,資金“凍結”不長,還能節稅2萬多元,便趕在春節前開了戶,“就當強制儲蓄了,現在銀行定存利率低,個人養老金還划算些。”

  記者注意到,歲末年初是到銀行儲蓄、購買理財的高峰。以寧波銀行為例,2023年12月的個人養老金繳存額約為11月平均額的3倍以上。

  個人養老金制度“擴面”在即,銀行紛紛加大推廣力度。招商銀行推出“首次開戶贏288元還款金”活動,交通銀行推出“開戶繳存享8元至161元好禮”活動等。

  但除了節稅、強制儲蓄等剛需客群外,年輕人對個人養老金興趣並不大。

  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目前個人養老金繳存人數僅佔開戶人數的22%,每人平均繳存金額僅約2000元,遠低於個人養老金賬戶1.2萬元的繳存上限。此外,實際投資人數僅為682萬,僅佔繳存人數的62%。

  有何顧慮

  保險經紀人李建興,就是早早開了戶、但至今未繳存的人。

  他告訴記者,沒有把錢放進去,原因一是不靈活,照他的年紀,這筆錢要近30年後才能領取,中間有急用也無法退出,相當於變成了“死錢”;原因二則是沒錢賺,目前賬戶內可供選擇的保險産品,相比商業保險收益要差一些。

  依據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賬戶與美國的IRA個人退休賬戶類似,賬戶對外封閉,對內可以由持有人自行選擇想要投資的産品。

  記者查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網,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專項産品已超750隻,其中,固定收益類佔比60%以上,權益類産品佔比30%以上,其餘還有部分貨幣型理財産品。但這些産品收益普遍不理想。以2023年第三季度數據為例,當時已在實際運作的586隻産品中,權益類産品的本期投資收益率基本為負,固定收益類約有1/3虧損,剩餘産品雖未虧損,但盈利微少。

  “資金鎖定期長、靈活性較差、各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産品種類和數量有限、收益不高等問題,確實影響了開戶、繳存、投資意願。” 浙商銀行杭州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與全國數據類似,目前該行累計開設近3萬賬戶,繳納資金近4000萬元,戶均不足2000元。

  他也關注到,試點一年多來,廣大居民對個人養老金制度和養老財富規劃的認識有所提升,已有養老財富規劃的人群佔比相較上年也上升了5個百分點,“未來,在家庭結構小型化趨勢下,會有越來越多居民願意將部分財富投向個人養老保險,給予未來一定的生活保障。”

  “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實施,相信會有更多人開立賬戶。而繳存和投資規模的擴大,也將有助於激勵資管公司推出更多更優質的養老金融産品,形成良性迴圈。”寧波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針對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期間存在的痛點,他們建議相關部門不斷優化頂層制度設計,比如提高繳存限額,滿足中高凈值人群需求;加大稅收激勵,激發目前繳稅額相對不高的年輕群體興趣;優化退出機制,保障參與人在突發情況下的應急資金需求等。

  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何文炯表示,每個社會成員都有養老風險,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無論從理論出發,還是國內外經驗,養老金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機制,面世不久的個人養老金本質上正是這種金融産品,感興趣、有購買能力的人,不妨貨比三家、按需參與。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晶晶 實習生 王浩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