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做強“水文章” 壯大“水經濟” 我國水安全保障進展成效顯著
發佈時間 | 2024-03-17 09:55:0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024年3月14日,國新辦就國家水安全保障進展成效舉行發佈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表示,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我國治水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近年來,我國不斷做優做強“水文章”,培育壯大“水經濟”,加快推動水利高品質發展,水安全保障進展成效顯著。

  節水優先 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10年來,全國用水總量總體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2.8%、58.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30提高到0.576。

  發佈會現場,劉偉平帶來了一組令人欣喜的數據。

  “節水優先”是新時期治水方針的重要內容。在河南,不斷加強剛性約束,將135.78萬個取水口、7.1萬個取水項目納入日常監管;在湖北,不斷優化用水效率,萬元工業增加值年用水量由115立方米降至50立方米……各地擰緊節水“水龍頭”,做好節水這道“必答題”。

  劉偉平表示,通過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水資源利用方式實現深層次變革。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持續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去年,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受水區全面節水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受水區省(市)要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全面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全面健全節水制度,全面加強節水管理,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

  “實踐證明,節水是南水北調受水區的根本出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相關負責人説,“南水北調受水區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

  如今,南水北調已經成為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1.76億人,有力地促進了受水區産業結構調整、經濟佈局優化和節水工作深入開展。

  “南水北調工程有力促進了受水區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蔣旭光在第三屆中國節水論壇上表示,以南水北調和國家水網事業高品質發展,積極推進佈局現代節水産業、參與現代灌區建設,全面助力節水型社會建設。

  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為的是世世代代都能可持續發展,用上用好寶貴的水資源。10年來,我國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機制,以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為重點,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空間均衡 加速推進現代水網建設

  1月26日,國家水網重大項目——開化水庫工程上瑤上游輸水隧洞全線貫通,成功實現了開化水庫庫區與輸水區的“會面握手”。

  與此同時,浙江、安徽、雲南、重慶、海南、河南、甘肅、陜西、內蒙古、青海、遼寧、天津、河北、湖北等省區市加速佈局,一批重大項目正加速落地實施。

  劉偉平表示,加快國家水網建設,促進水資源與人口經濟佈局相均衡。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推進實施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代表的重大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工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已經完成南水北調中線沿線調蓄體系研究,有序推進雄安等調蓄庫立項建設,完成西霞院連通工程可研初稿,基本完成東線北延鞏固提升可研編制。”上述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介紹,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將進一步完善,“四橫三縱”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均衡,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10年來,我國水利基礎設施網路效益不斷增強,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全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從2012年的7000億立方米提高至2022年的近9000億立方米。

  系統治理 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親人們,明天見。”

  3月9日下午,網紅“歌手洋仔”結束在浙江省余杭區徑山鎮北苕溪泥灣頭段竹筏上兩個多小時的視頻直播時,獲得數萬人點讚。

  近年來,余杭區以“幸福河湖”建設為抓手,堅持水岸同治,通過清淤疏浚、引水調度、拆除違建等措施,保持河道行洪暢通,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使徑山北苕溪成為余杭區“最美家鄉河”金名片。

  “浙江的河湖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浙江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銳介紹,浙江省先後開展“五水共治”、河湖庫塘清淤、美麗河湖建設、幸福河湖建設,全省累計完成美麗河湖建設726條(個),貫通濱水綠道1萬餘公里,串聯濱水公園、文化節點3390余處,水生態、水環境面貌有了質的提升,百姓對治水的滿意度不斷增強。

  圍繞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立足生態系統全局謀劃治水,10年來,長江、黃河等七大江河全面建立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以河長制促“河長治”,逾100萬名村級河湖長(含巡河員、護河員)守護河湖“最前哨”,河湖面貌發生歷史性改變。

  劉偉平表示,通過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斷水百年之久的京杭大運河實現全線水流貫通,斷流26年之久的永定河實現全年全線有水,白洋淀水域面積保持穩定。華北地下水超採治理區地下水水位顯著回升,深層地下水人工回補紮實推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2萬平方公里,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

  兩手發力 水利投入高速增長

  近年來,水利部建立起兩手發力的工作框架體系。錨定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目標,通過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兩手協同發力,“三管齊下”推進金融信貸,吸引市場主體投入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拓寬投資渠道,解決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劉偉平介紹,10年來,全國水利建設投資年度完成額從3758億元提高到11996億元,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從782億元提高到3482億元。

  “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另一方面,地方水利部門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水利建設資金渠道。”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説。

  “各地應用特許經營、股權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模式,建立合理的回報機制,吸引更多市場主體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張祥偉説,“另外,一些水利企業利用産業投資基金、企業債券、資産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融資,探索REITs試點盤活水利存量資産,投入水利建設。”

  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10年來,全國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7.5萬億元,是上一個10年的5倍以上,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邁上萬億元大臺階,創歷史新高,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鞏固夯實安全發展基礎貢獻了水利力量。

  張祥偉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深入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協同推進水價、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等方面改革,進一步拓寬水利建設長期資金籌措渠道。

來源:人民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