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AI助教AI講師AI課程來了 國內外AI教學引發熱議激發教育潛能
發佈時間 | 2024-03-12 13:01:05    

   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每日電訊報》3月11日報道,印度首位人工智慧(AI)教師“愛麗絲”近日在喀拉拉邦一所學校“正式上崗”,引發關注。

wps_doc_5.png

  報道稱,可以移動並回答問題的“愛麗絲”深受當地學生喜愛,但凡是“愛麗絲”上課,就不會有學生曠課。

  據了解,“愛麗絲”由印度Makerlabs教育科技公司開發,是一款基於生成式AI技術的人形機器人,並配有輪子,可以四處移動,會説英語、印地語和馬拉雅拉姆語三種語言,能有效地與學生進行互動。開發“愛麗絲”的工程師計劃在未來將其語言庫擴展到20多種語言。目前,“愛麗絲”主要負責教授幼兒園至中學課程,不僅能作為課堂上的智慧助理,回答不同學科的複雜問題,還能夠創建包含測驗、活動和個性化內容的互動學習模組。

wps_doc_4.png

  與印度AI教師上線幾乎同時,由港科大(廣州)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講座教授、港科大元宇宙與計算創意研究中心主任許彬帶領的團隊利用AI生成工具製作了10位AI講師。

  這些AI講師來自世界各地,屬於不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從事各行各業。這10位AI講師將在這個學期,教授“創意社交媒體”課程的部分內容,該課程為跨校區教學,異地同步地面向香港和廣州校區的學生。

  為探討“AI講師”對學習動機、教學成效及學生成績等方面的影響,許彬團隊在每節課後會收集學生的回饋,從而了解不同風格、外貌特徵、言語及非言語訊號、維度(2D /3D)、口音及表達方法如何影響信任度、親近度,也會通過引入不同版本的“AI講師”研究各款角色背景及視覺效果對教學的影響。

  港科大表示,團隊計劃在下一階段利用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為“AI講師”引入互動功能,使其能回應問題,與學生有更深入的交流。團隊希望最終能開拓一個創新平臺,讓學生可依個人喜好挑選專屬的教師形象,建構個人化學習,推動非同步學習 (asynchronous learning),提升學習動機。

  許彬指出,AI科技的興起為教學釋放無限潛能,此次研究不但可為學生帶來嶄新的學習體驗,激發他們思考將AI應用到不同領域,也為AI教學研究帶來全新方向。“我相信,利用AI製作出來的數位教師將可與人類教師相輔相成,讓一些較沉悶的課題變得更有趣,也可讓教師騰出空間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並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

  記者了解到,港科大鼓勵師生在教學上採用ChatGPT,並在去年撥款一千萬元港幣推出“教育及生成式人工智慧基金”,全方位鼓勵教學人員善用AI。為建設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港科大將於本學期推出“AI校園大使”,可直接與學生進行語音互動交流,解答各種校園生活上的查詢。

wps_doc_3.png

  事實上,早在2023年9月28日,清華大學就已經啟動了AI助教——人工智慧賦能教學試點計劃。

  清華大學自2023年秋季學期開始8門課程試點,已有5門課的智慧助教系統完成開發並投入使用。這些AI助教系統不僅能夠提供24小時的個性化學習支援、智慧評估和反饋,還能輔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激發學習靈感。

  其中,在“化工熱力學”課程中,授課教師、化工係教授盧滇楠將100多篇相關文獻和書籍用於垂直模型的持續訓練與校準。目前,該系統已完成初步開發,具備主動出題與答題功能,並在學期末課程大作業中作為輔助工具被使用。

  “心智、個體與文化”授課教師、社科學院副教授錢靜介紹,經過一學期的初步嘗試,學生們認為從內容準確度、結構清晰易懂度、認同程度和幫助性方面,智慧助教相較于通用大模型(例如GPT4)、甚至相較于真人助教,都更具優勢。

  今年,清華大學還將開展100門人工智慧賦能教學試點課程,利用人工智慧輔助或深度介入課程,打造人工智慧助教、人工智慧教師,持續創新教學場景,提升教與學效率與品質。

wps_doc_2.png

  今年2月18日,新學期開始,北京大學也發文介紹了該校的AI助教——Brainiac Buddy(簡稱BB),是一個基於GPT-4的AI交互工程的産物。

  2023年秋季學期,BB啟用於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董彬老師的《圖像處理中的數學方法》課上,學生通過對“BB”進行提問,實現了對課程的預習和個性化知識庫的建立。未來,這位AI助教也將適用和支援更多的課程。

wps_doc_1.png

  今年2月27日,南京大學在全國首創開設AI課程,將面向2024年9月入學的全體新生,該課程由院士等頂尖學者領銜,以多樣化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理解人工智慧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談哲敏表示,集全校之力開設的人工智慧通識核心課程體系,結合不同專業方向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科特色,在課程組織形式上,實施“集體授課+小班主題研討+實習實踐+AI助教”的教學形式,構建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合、人機深度互動的人工智慧課堂,“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滿足一定條件,可以獲得人工智慧專業修讀證書。”

wps_doc_0.png

  今年3月4日,西北工業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張瑩教授團隊精心打造的首門基於“課程知識圖譜+AI”形式的新形態數字化課程—《微積分》正式在智慧樹平臺上線並投入教學運作。

  西北工業大學以人工智慧(AI)賦能“新工科”建設。目前,學校已開設《人工智慧導論》《人工智慧程式設計》《倣生智慧材料》、《智慧製造技術》等200余門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相關的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覆蓋26個教學單位。

  人工智慧(AI)技術正逐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之一。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驅動力,已成為驅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和來源。

  在教育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為教育釋放無限潛能,全方位鼓勵教學善用AI的時代即將到來。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