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規來了!惠及8400萬人
發佈時間 | 2024-03-02 09:53:08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佈了三份新辦法,分別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

  哪些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是指線上接受網際網路平臺發佈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工作任務,按照平臺要求提供平臺網約服務的勞動者。人們所熟知的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路主播等,就在其列。

  正是因為“新”,管理規範、勞動保障等方面難免存在諸多不足。這三個新規的出臺,就是給所有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駕護航。

  一

  先來看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這個群體可不小。

  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職工總數4.02億人左右,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達8400萬人,佔職工總數的21%。

  然而,這樣龐大的群體,過去一段時間的勞動權益卻難以得到保障。

  根據目前平臺企業的薪酬規則,無論是外賣小哥的計件制,還是網約車司機的線上時長與派單品質綁定,勞動者收入水準都高度依賴工作時長。

  此前,人社部等8部門制定了《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係確立、勞動基準確定、演算法制定時聽取勞動者意見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專門規定。不過,由於原則性強、操作性不足,導致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力度不盡如人意。

  這回,人社部一舉出臺三個新規,總結8部門意見實施以來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更有操作性、更具公平性的實施辦法,有利於糾正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和平臺企業利益擴張間的不平衡,引導企業規範用工,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依法維權。

  比如“超時工作”這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突出問題,相關指引就對企業科學確定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做出了具體細化指導。

  《保障指引》首次引入寬放時間的概念,明確工作時間在勞動者完成全部訂單的累計接單時間基礎上,需適當考慮勞動者必要的線上等單、服務準備、生理需求等因素。

  這既保障了勞動者休息權,也符合新就業形態的用工特點,不影響多勞多得。

  人們關注的工資方面也有規定。根據《保障指引》,他們不僅需要有保底工資還有節假日的加班工資,甚至有可能是節假日雙倍工資。就以網約車司機為例,現在的司機都是按單量計算月收入。新辦法落實後,網約車的月收入就是“底薪+計單”,司機的收入會有明顯提升。收入高了,司機也不用工作那麼久了,安全隱患也就小了。

  二

  新規出臺的背後,有一個很基本的問題:誰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

  一直以來,不少問題長期困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如,有的平臺企業為了規避法律責任、降低成本,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確認勞動關係,當發生工傷、事故以及與勞動報酬、待遇有關的糾紛時,勞動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此外,新就業形態類型勞動者加入工會組織缺乏明確的“操作指南”,工會組織也難以為這部分群體“撐腰”。

  這一問題,浙江已關注並正在探索。去年11月,浙江省總工會時隔20年新修改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發佈,就明確了新就業形態中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但是受企業勞動管理的勞動者、靈活就業勞動者、沒有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中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區域性或者行業性工會組織。

  同時,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可以代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靈活就業勞動者、沒有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中的勞動者,也可以與用人單位或者企業代表組織簽訂區域性或者行業性集體合同,並推動制定、完善勞動標準。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理無處講,有怨無處訴。

  如外賣騎手,意見最大的就是罰款申訴、扣分規則等問題。此次發佈的新規中,明確了“綠色通道”。有這一條做保障,騎手們長期以來未能有效解決的糾紛,就有了説理的地方。

  隨著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的開啟,他們也不用擔心自己“不懂法”,不用擔心自己“沒錢打官司”,可以更好地依法維護自己的勞動權益。

  三

  三份新規發佈的背後,不僅反映了對新就業形態類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加強,更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他們的地位正發生變化,人們對這一勞動群體的愈加重視與認同。

  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及“新就業形態”的概念,到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這一群體的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

  近些年來,新農人、陪伴服務、數字遊民等新的職業形態也開始涌現。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方面,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傳統産業大都面臨轉型,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伴隨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們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且更趨多樣化。當這兩方面的需求相遇時,人們也就有了更多新的職業嘗試。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在社會治理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何進一步挖掘新就業形態的發展潛能,推動這一群體健康發展?除了公平就業、勞動報酬、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現實問題,他們還面臨職業能力難提升、職業發展通道窄、轉型難等難題。而後者對於勞動者的長遠發展影響更大。

  如今,浙江各地紛紛整合區域資源,為他們提供公共服務、公益互助、成長教育等特色服務,助力新就業群體綜合素質能力、職業技能、服務技能提升。

  比如“跳橋救人小哥”彭清林所在的“小哥學院”,就是由杭州市西湖區委組織部、區總工會、西溪街道,聯合浙江開放大學開辦的。學院計劃3年投入100萬元,資助100名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免費上大專或本科。

  也就是説,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小哥”,得以實現大學夢。

  “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或成人教育來提升職業技能水準和學歷層次,提高就業競爭能力,有利於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變化。”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就業領域專家庫成員、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表示,要提供必要的優惠政策措施,包括必要的財政補助和企業實訓機會,提高新就業群體的就業品質和發展水準。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用者。他們更美好的明天,還需要更多力量的關愛與支援。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逸群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