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社交軟體,越“冷”越要“運動”的滑雪、登山、騎行等畫面在這個冬天不斷刷屏。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體育總局等五部門出臺《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推動戶外運動産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順著一股消費新趨勢,參與者們正“玩”出萬億級産業藍海。
戶外運動越來越火熱,浙江已發展成為全國戶外運動産業集群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整的區域之一。如今,這個戶外運動産業製造重地,正鉚足勁兒爭奪市場的版圖。
前不久,記者來到浙江戶外用品製造高地——寧波和台州,尤其是近年來經常出現在新聞裏的寧海和三門,在生産露營帳篷、登山杖和衝鋒衣的浙江工廠裏,感受傳統産業正迸發出新的活力。
三萬億元的戶外運動産業藍海,浙江製造如何脫穎而出?從塊狀經濟向現代産業集群升級躍遷時,浙江戶外運動用品産業該從哪發力?
行情火熱,8%的毛利潤率怎樣突破
在刷短視頻時,你也許看到過這樣的直播間:
長相清秀的主播穿著衝鋒衣,展示著衣服的不同細節,嘴上則回答著彈幕中的各種問題,推薦著不同身高體重適合的尺碼。幾分鐘後,主播換上另一種顏色的衝鋒衣,重復著這套流程。
這樣的直播間線上觀看人數也許還不到三位數,但從去年開始,賣衝鋒衣的直播間越來越多。低觀看量的背後,則是高成交量,“2023年的産銷量比往年增長了50%,在各個電商平臺,一晚上就能賣出1萬餘件衝鋒衣。”浙江藍途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金麗君告訴記者。
一件件從直播間以及各個網購平臺發往全國的衝鋒衣當中,大多數都産自台州三門縣。“我們剛剛做了統計,去年,三門衝鋒衣賣出了8000多萬件,産值超過120億元。”三門縣衝鋒衣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潘禮太告訴記者。
作為全國最大衝鋒衣生産基地,三門當地老闆有一句響噹噹的口號是,“中國衝鋒衣,六成三門造!” 這座名氣不顯的沿海小城,如何佔據中國衝鋒衣産量的半壁江山?
“這要歸功於三門在紡織製衣、絲綢貿易的悠久歷史。”潘禮太説,上世紀90年代,三門就有一批工廠和作坊專做刺繡生意,經營傳統繡衣。也是在那時,靠繡衣在北京擺攤闖蕩的一群三門老鄉率先嗅到衝鋒衣的商機。
“最初三門這些作坊是以國外衝鋒衣代工起步,後來逐步發展為泛衝鋒衣的概念,通過做夾克衫、校服和團服等打開市場。”三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吉平介紹,2008年前後,隨著電商、微商等平臺興起,加之北京奧運會掀起的全民運動熱潮,三門的衝鋒衣才被帶到了全國各地。
在一路狂奔的衝鋒衣賽道裏,除了凱樂石、探路者、駱駝等戶外品牌佔據國內主流市場,波司登、李寧、蕉下等非專業戶外鞋服品牌也開始積極佈局,隨著大量“新玩家”涌入,隱憂也漸漸浮現。
“2023年衝鋒衣行業內卷嚴重,常規産品原來的生産毛利潤率佔到15%,現在只有8%。”森波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人鄭源森指出,儘管目前行情依然火熱,競爭壓力卻逐漸凸顯——一些頭部主播為了獲得更大流量,往往會採取折價方式,導致生産端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
同時,三門大部分衝鋒衣企業售賣的是沒有形成品牌的源頭工廠貨品,受制于産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效應不足,溢價能力有限。“這也倒逼企業求新求變,走低端平價路線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生存需求。”鄭源森説。
當下,一些敏銳捕捉到危機的三門企業,已經開始尋求轉型升級。穿梭在森波的生産車間內,一台臺包著塑膠膜的嶄新自動化設備很是吸睛。“新機器價值100多萬元,一方面是用來提升産能,更重要的是工藝上有所突破。”鄭源森指向一片毫無縫合痕跡的布料,“這是採用新機器做到的無縫熱封工藝,能夠增強衝鋒衣的防水性和耐用性。”
此外,針對品牌力不足的短板,今年森波嘗試自主研發了幾款貼合潮流、風格時尚的衝鋒衣。“我們瞄準了一些上班族的需求,設計的款式既時尚又不過於休閒,上班著裝、下班穿搭都很合適。”鄭源森表示,校服也是衝鋒衣企業轉型的另一大市場。“過去許多學校冬天的校服都是呢子大衣、羽絨服,笨重且運動幅度受限,而衝鋒衣正好滿足了學生日常生活、跑步、打球等多個場景的需求。”
銷售火爆的戶外用品裏,帳篷也是最“燃”的單品之一。
在位於寧波的浙江貝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記者看到,一名女工正坐在電子縫紉機前,將手中的布料仔細地對齊、縫織,另一名女工同樣正忙著打磨零部件,她們的動作熟練而精準。
“一頂帳篷從原材料到出廠,至少需要經過近百道生産流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瑕疵。”寧波市戶外運動協會會長兼寧波市休閒用品産品協會會長、浙江貝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黎告訴記者,自2020年以來,戶外露營熱潮在全國範圍內爆發,但産品同質化、價格內卷、國際市場風險增加,讓當地不少戶外用品的企業曾面臨困境。
“在我眼裏,沒有真正的紅海,所有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周黎談到,“國內大多數品牌相比歐美同行,無論在理念還是設計上有著10年的差距,和日韓品牌的差距也差不多在5年,要想迅速追平,必須提升專業度。”
周黎説,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們戶外用品企業也需要注重品牌建設和高端産品的研發,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無獨有偶,雖然代工業務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但寧波另一大戶外用品生産企業牧高笛近幾年來也越來越重視産品專業化。2003年從冷山徒步帳篷起步,如今已將産品拓展至高海拔攀登、遠距離徒步等硬核戶外運動,涵蓋中短距離徒步、山野露營、汽車露營、都市City Walk等全戶外情境,使産品線越來越專業化、科技化。
科技狠活,撬動産業的黃金杠桿
放眼如今國內衝鋒衣全球市場,高端市場幾乎被始祖鳥、北面等國際品牌壟斷,而有一定技術門檻的布料研發,則是這些品牌的“殺手锏”。
在三門接住了衝鋒衣“潑天的富貴”背後,是政府和企業的共同發力。就拿為科技含量低的衝鋒衣賦能這件事來説,政府和企業都在想辦法,近幾年,在三門縣政府的牽頭下,三門與浙江理工大學合作成立産學研聯盟,並設立浙江理工大學三門研究院,布料研發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浙江理工大學三門研究院院長黃玉冰介紹,目前已合作研發出帶有調溫蓄熱等功能的戶外布料、石墨烯抑菌戶外材料和溫感變色戶外布料等。
此外,該研究院還邀請專業技術專家線上線下開課,為企業分享國外高端戶外服裝的版型設計等經驗。“我們希望三門的衝鋒衣企業不停留于簡單的模倣階段,而是有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當地産品品質提升。”黃玉冰説。
在攻克技術瓶頸的同時,三門也開始嘗試打破“低小散”的行業格局,發揮産業集聚的力量。
眼下,一座規劃用地超170畝,總建築面積達23萬平方米的衝鋒衣科創園已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集交易、展示、研發、批發、電子商務、倉儲加工、物流配送于一體的全國首個衝鋒衣生態産業集群區。李吉平表示,“我們正在推動三門從衝鋒衣製造業大縣向衝鋒衣産業強縣轉變,未來能充分發揮品牌化、規模化效應。”
在離衝鋒衣生産基地三門縣不遠處的寧海縣深甽鎮興達旅遊用品有限公司産品組裝車間,雖然記者到訪時已是生産淡季,但仍有不少工人們正忙著進行春節前的最後一波趕工。剛上流水線上的登山杖零件,把操作臺堆得滿滿噹噹,他們快速進行組裝並檢查後,統一打包發往海外。
“2023年,興達的運動杖産銷量為190余萬根,大多都是銷往美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市場。”寧海興達旅遊用品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劉文告訴記者,深甽鎮的運動杖産業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然而在發展初期時,曾一度遭遇海外客戶的信任危機。
一方面,很長一段時間內,深甽鎮生産的登山杖主要依靠外貿出口,憑藉價格低廉被國際品牌視作首選代工地,然而産品性能及品質問題在生産過程中逐漸顯露;另一方面,登山杖企業對貼牌代工産生了路徑依賴,對於産品的自主設計研發缺少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産業的發展一度陷入遲滯。
為了使産業發展重現活力與榮光,深甽鎮的登山杖生産企業在技術上進行了自主研發和創新。
以登山杖為例,劉文表示,登山杖最常用的設計是三節,往往是伸縮結構,但由於長度和重量的限制,攜帶不便。“我們加強了鎖緊裝置系統及碳纖維材料的研發,將登山杖從可伸縮式變成了可折疊式,從58釐米長縮減為34釐米,重量還減輕了300克左右,方便收納,尤其是在攀登過程中甚至可以收納到背包內部。”
在技術創新優勢與代工成本優勢的加持下,深甽鎮運動仗的生産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大,目前,深甽鎮已形成了完整的運動杖産業鏈,涵蓋塑膠零部件、五金加工、鋁材成型、表面氧化、外包裝以及碳纖維等生産。
“寧海的運動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整個産業鏈在深甽鎮,每道工序之間都要嚴絲合縫才能拼裝出品質好的産品。我們作為本土企業,足不出鎮,就可以買到好的配件,找到好的供應商,並且還有一些完整的加工工藝。”劉文説。
通過不斷試材、研發,提升品質標準,完善産品功能,深甽鎮生産的運動杖産品技術日趨成熟,目前該鎮運動杖産業已形成年産1500萬根、年産值9.2億元以上的規模,産品出口比例逾80%,佔據全球約六成市場份額。
沒有傳統的産業,只有傳統的企業
戶外運動持續升溫,帶動更多浙江企業和從業者進入相關産業。那麼,浙江發展戶外運動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浙商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明文彪認為,浙江的優勢可以總結為4點,一是“造得出”,觸手可及的産業鏈供應鏈集群優勢;二是“買得起”,建構在龐大中産基礎上的新消費優勢;三是“出得去”,海路雙向開放的港口貿易優勢;四是“賣得好”,線上線下互促共進的電商平臺優勢。
“戶外運動産業的細分領域中涌現出浙江的這些優秀企業,它們的背後有共性。”在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主任肖亮看來,戶外運動産業發展起來的首要條件是浙江企業的敏銳性,即對市場變化的嗅覺靈敏。
“以徒步登山項目來説,十幾年前,徒步登山線路眾多的藏區、川西等地,路況較差,專業壁壘高,受眾小。而現在,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戶外運動日益大眾化、休閒化和輕量化,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浙江企業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的變化,加大投入,取得了目前的領先地位。”
其次,浙江本身就有優秀的戶外運動基礎,浙江的丘陵地貌、山水條件,以及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同樣推動了浙江的戶外運動産業、市場。同時,中低端的戶外運動産品發展,與電商運營密切相關,作為電子商務大省的浙江,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
肖亮表示,浙江原有的産業結構優勢也使得浙江企業能快速進入戶外運動産品賽道。例如,浙江企業很容易將戶外運動的相關功能拷貝進原先的保溫杯、背包、服飾等産品中,更容易進入中低端市場。
的確,沒有傳統的産業,只有傳統的企業。明文彪也表示,“表面上看戶外産業是浙江塊狀經濟的重新排列組合,底座還是那些不織布,小螺絲,五金件,但這種排列組合是一種化學反應,而不是簡單的物理形態的變化。”
未來,浙江的這些塊狀經濟向産業集群躍遷,能否補鏈強鏈提質增效,關鍵靠什麼?
“靠創新。”明文彪談到,這種創新是全方位的系統創新,要求産品創新,技術創新、行銷創新,管理創新要‘四個輪子一起轉’。
“浙江的很多縣域經濟製造業很發達,但智力高端資源是有限的,如何用資本和股權的方式去吸引人才,用産學研合作或者收並購的方式去拓展‘能力圈’,用‘地瓜經濟’的思維去打造自己的全球供應鏈網路,這些都需要企業組織理念和管理體系的變革創新。”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穎 張苗 周林怡 通訊員 章雪瑤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