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發佈2023年外貿成績單,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2%,受外需下滑、價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外貿依然展現出較強韌性。
透過各地陸續發佈的進出口數據,中國外貿競爭格局正在悄然洗牌:浙江十多年來首次出口額超過江蘇;杭州以6.1%的增速,使其邁入城市前十,增速還居於十強首位;寧波直逼前五,與東莞的差距不到百億元;蕪湖以40.6%的增速領跑前50名……
浙江進位之勢喜人,離不開民營企業的“壓艙石”。數據顯示,浙江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首破十萬家,佔全省進出口比重首超八成,出口民營企業數居全國首位。杭州亦是如此,進出口總值首破8000億元大關的背後,超六成由民營企業貢獻。
外貿格局洗牌的背後,釋放出哪些新信號?杭州因何而進?又將如何行穩致遠?剛剛閉幕的2024杭州市兩會,給出了新打法。
杭州超越天津成都重慶
長期以來,在中國外貿城市格局中,杭州的年度進出口總額,常排在天津、成都和重慶之後,這三個城市也是杭州邁進前十的最大競爭對手——
2022年,杭州位列第13位,天津、成都和重慶分列第10、11和12,杭州市進出口總額7564.8億元,低於重慶的8158.4億元;
2021年,杭州依舊位列第13位,天津、成都和重慶分列第9、11和12,杭州進出口總額7379億元;
2020年,杭州位列第14位,天津、成都和重慶分列第8、9和11,杭州進出口總額5934億元;
從近三年來看,杭州距離最近的重慶,外貿差距常維持在600億元上下,而這一次,杭州連續超越重慶、成都、天津等三市,跨過中國外貿城市前十門檻。
特別是,杭州出口5339億元,佔全國份額提升至2.25%,已超越安徽5231.2億元的出口規模。
在杭州助力下,去年,浙江省進出口4.90萬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出口3.57萬億元,同比增長3.9%,躍升至全國第二,位列廣東之後。
十強之中,蘇州和東莞是唯二齣現下滑的城市,其中蘇州2023年進出口總額2.45萬億元,增速下滑4.6%;東莞進出口總額1.28萬億元,增速下滑8.2%。
蘇州雖然呈現出下滑疲態,但是其縣級市昆山,去年外貿進出口7610.6億元,同比增長10.3%,佔江蘇全省比重提升至14.5%,進出口依然活力強、潛力大,為外貿的新一輪洗牌增添不少變數。
十強城市的前三名之爭,也呈現出分外激烈的特徵:去年上半年,深圳外貿增速3.7%,遠低於上海的11.4%,總量也被北京反超。不過,到前三季度,深圳就以7.3%的增速,從北京手中奪回第二把交椅。
第五名之爭也有“鬆動”跡象。因為東莞的“大跌”,寧波日漸逼近,而在過去,起碼有著千億元以上的差距。
再將目光放大:前30名之中,另一個浙江外貿大市金華,以12.6%的增速領跑,位列第12位;前50名中,蕪湖以40.6%的增速成為“增長冠軍”,出口額增速更達到63.7%,汽車産業出海是重要因素。
“三個新”的增長點
服裝、傢具、家電是杭州外貿出口的“老三樣”,眼下,面對來自市場的壓力和挑戰,這些老賽道已日漸呈現飽和態勢。
去年,杭州外貿“老三樣”出口640.2億元,增長5.4%,增速略低於全省0.3個百分點。面對對外貿易的諸多壓力,杭州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可以從“三個新”進行解讀——
“新三樣”助推外貿結構持續優化,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和太陽能電池崛起,逐步成為杭州新的出口增長點。杭州“新三樣”産品出口135.3億元,同比增長76.3%,增速高於全省65.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46.4個百分點。究其原因,得益於杭州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的早佈局,它們均是杭州五大産業生態圈的發力方向;
新市場,持續拓展杭州外貿“朋友圈”。面對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態勢,過去的外貿傳統市場呈現疲弱態勢,杭州便強化了對俄羅斯、非洲、阿盟等新興市場的挖掘,對這些市場的出口增長較快,分別為42.3%、27.2%和19.8%。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杭州實現進出口額3500.0億元,同比增長7.8%;
新動能,也源於更多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市場。有兩個維度可以體現:民營企業的壓艙石地位日益凸顯,去年,杭州民營企業出口4017.12億元,同比增長9.8 %;外貿主體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全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的16559家中,出口實績企業達14104家,主體數量創歷史新高。
在杭州外貿“追新”過程中,商務、海關等部門積極搭建優質平臺。去年一開年,杭州市商務局便升級“海外杭州”自辦展平臺,首次包機組織參加中國在RCEP區域自主舉辦的最大規模展會,時至今日,“專業展和自辦展”新模式,已成為杭州助力企業拿訂單拓市場的重要路徑。
在海興電力,去年參加了近30場展會,讓客戶現場感受産品及服務,提高訂單轉化率和成交率。去年,該企業在歐洲,用電領域合同額同比增長十倍,營收同比增長三倍;在非洲的合同額同比翻漲一倍,營收額增長30%。
數據顯示,去年,杭州出行團組共計773個,出行企業3485家次,參加展會數量超520個,獲取訂單金額達1114.9億元,拓市場規模和成效位列全省第一。
外貿如何越做越大
外貿,是觀察經濟開放及活力的“晴雨錶”。
當下,全球經濟整體萎靡,不少經濟體貿易不同程度承壓,無論是浙江還是杭州,外貿結構還處於調整轉型期,新一年將如何持續釋放對外開放紅利?成為省市兩會熱議的話題。
“拓展有優勢的外貿外資”“搶抓‘新三樣’出口機遇”“縱深推進制度型開放”……透過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我們也看到了浙江外貿的長期蓄力——
有壯大“新”動能。拿數字貿易來説,杭州已成功舉辦兩屆數貿會,擁有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多張金名片,根據杭州市商務局提供數據,去年,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1400.38億元,同比增長16.38%。“但由於各國關稅和法律法規政策不斷變化,國外監管政策不統一,國際物流體系複雜,電商企業在出海中困難重重。”政協委員宋成,是杭州佳成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提議杭州加強國際合作,通過與國家、平臺、服務商、賣家協作,得到有力的法律及資源支援,助力更多杭州企業出海。
有提升“老”優勢。杭州傳統製造雖面臨巨大挑戰,但仍是支撐出口的重要基礎,政協委員賴曉烜,擔任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他關注傳統外貿基本盤如何穩住。“經過10多次調研,我發現這些企業産能普遍過剩,但市場的需求日益乏力。” 賴曉烜提議,一方面,要給傳統企業留有熬過經濟下行的時間窗口,由政府牽線組織企業抱團出海,比如,聯動鏈主企業到墨西哥、東盟等地設立中資産業園;另一方面,鼓勵大企業在産業週期中抓住整合契機,加大研發創新投入練好內功。
無論“新”或“老”,信心貴如黃金。“保持定力,增強信心,是外貿企業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很多企業殷切盼望出臺更多更好的支援政策,特別是展會和金融的支援。”人大代表朱紅芬告訴記者,比如,展會上,很多企業參展報名積極性很高,希望能有更多重點展會的展位資源,滿足更多企業多元化參展需求;金融上,希望政府繼續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援力度,為中小型外貿企業減負降本。
尋找全新增長點,還在於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城市之間的協作,這成為當前中國外貿的最新趨勢。縱觀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産量已佔到全國四成以上份額,由其延伸出的協同創新,正在不斷深化:上海提供晶片軟體,江蘇供應動力電池,浙江提供一體化壓鑄機,安徽完成整車組裝……一輛新能源車從設計到生産,在4小時車程內便可完成。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誠然,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是,從2023的“新三樣”出發,未來可能還會涌現出“新五樣”“新八樣”……中國外貿城市格局,也將再迎新一輪洗牌,而這恰恰是中國製造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劉健 製圖 嚴東 通訊員 王聰 周敏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