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開機率跌至30%”話題近日引發關注討論,不少人將大屏電視的“沒落”歸因于小屏手機的衝擊。其實,與其“甩鍋”給小屏,不如正視電視生態存在的不足,提升用戶體驗感。
移動互聯技術深度改變了人們的娛樂、觀影習慣。相比于電視,移動互聯終端生産者和內容供應者更好滿足了人們個性化、差異化的交互需要和精神需求,將眾人共看一屏的家庭娛樂場景迭代為一人一機、一人一屏。而面對新興業態的挑戰,電視相關企業不僅在內容供給上樹起壁壘,在電視盒子等硬體配套上還提高了使用門檻,為消費者製造了許多不便。
“套娃式”的層層收費也讓人們詬病。消費者除了要為電視、盒子等硬體埋單,觀看優質影視作品還需另外繳費、充值會員。無論是對比從前一觸即達的電視觀看體驗,還是對比如今豐富多彩的手機使用體驗,電視大屏的競爭力都大打折扣。
在科技進步加持下,電視産業已經邁入智慧時代,一些企業在內容交互、人機交互、設備交互等方面作出了諸多嘗試與優化,然而持續下滑的開機率,反映出消費者對電視産品的智慧升級缺乏認可。調查顯示,內容生態不豐富、多場景社交不完善、設備操作不靈敏等仍是智慧電視使用的痛點。
如何讓開機率止跌反彈,是當前電視行業亟待破解的難題。對身陷“開機困局”的電視行業來説,破局的法門蘊藏在“不變”與“變”之中。
不變的是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理念。要認識到,消費者是企業在市場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最終主宰,只有精準貼合消費者需求,企業發展才能提質增效。面對小屏衝擊,電視企業要尋求大屏、小屏差異化共存,關鍵在於回歸用戶需求,開發最優應用場景、配套最佳服務體系、提供最快觸達路徑,在小屏無法替代的領域實現開機率回升。
變的是樹立“生態”發展思維。“生態”不止是數字經濟的熱詞,也深刻影響了傳統行業。大屏電視作為內容産品的播放終端之一,企業需將自身視為內容生態中的一環,在不斷改進技術、優化體驗的同時,努力構建涉及內容供給、終端展示等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回首過去,企業在市場變局中成功轉型的案例不在少數,化險為夷的關鍵正在於緊跟用戶需求,及時轉變思路。循著前人走過的路,堅守“用戶至上”始終不變,順應市場趨勢積極應變,才能更好應對一波又一波的競爭與挑戰。
來源:經濟日報 | 撰稿:雷雨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