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早餐奶奶”身上閃爍著善美的光芒
發佈時間 | 2023-12-25 08:56:44    

   近日,一個悲傷的消息傳遍了全國,浙江一位被人們親切稱為“早餐奶奶”的可敬老人悄然離世。

  一位老人的去世何以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並引發大眾一致的感動?

2.webp

圖源網路

  01

  這個善良的奶奶名叫毛師花,家住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黃壇口鄉。多年來,她默默地在這個小鎮上擺起了早餐攤,為人們提供著一份廉價的早餐。

  在這裡長大的一代又一代孩子們,都曾品嘗過她親手製作的早餐,這份僅需5角錢的美味,奶奶不但賺不到什麼錢,甚至還要花自己的退休金來補貼成本,她卻堅持了27年不漲價。這位親切的奶奶,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早餐奶奶”。

  12月18日,90歲的“早餐奶奶”不行去世。昨天是老人的“頭七”,再次引發大眾的哀思。

  “早餐奶奶”的故事簡單而樸實,她的攤位離黃壇口鄉中心小學大門只有幾步之遙,當地的孩子都在這裡讀書。

  “我沒存錢,我老頭子有點撫恤金……我的退休金也貼進去了。”“很多人説我傻,我不傻,只是不靠這個生活。這些孩子家在山區,他們父母不好賺錢,我想讓他們吃飽點。所以不漲價。”

  這是接受媒體採訪時老人發自內心的話。

  “那些孩子對她是個牽掛,她説聽孩子叫我奶奶,我就高興。”這是毛奶奶的孫女對奶奶善行善意的樸素理解。

  02

  以前有過一句傳播很廣的名言:一個人一生做一件好事容易,難得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位善良的老人卻在27年的早餐擺攤中,一直默默地做到為他人著想。

  媒體在采寫新聞時,這樣記錄老人一天的日常生活——

  每天淩晨一兩點鐘,毛師花的小屋亮起燈,隨後響起磨盤轉動的聲音,飄起炊煙嫋嫋。近三十年,她在這個時間起床,在昏黃燈光裏磨豆漿,做粿,蹬車去黃壇口小學校門口支起煤爐和鍋。出攤一趟,她辛苦6個多小時,凈賺三十幾塊,每個月還倒貼三四百塊,做大家口中的“賠本買賣”。

  多年來,毛師花一直住在那個和學校一墻之隔的小屋,放棄了兒女的小洋樓裏另一種安樂晚年。那時她家門口弄堂窄,泥巴路難走,但不論風雨,她的小攤永遠在那。

  説到自己所行之事,她神色堅毅,淚眼婆娑。“我要做下去,做到90歲,做到不能做為止!”

  這種堅毅源於她內心至為樸實的做人準則。

  毛師花奶奶的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又被央視《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經濟半小時》接連播報。她先後獲評“最美衢州人”“浙江省道德模範”“最美中國人誠信之星”等榮譽稱號,獲“浙江驕傲”“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這是對老人善行的褒獎,更是對真善美的彰顯和弘揚。

  03

  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這種能夠傳揚四海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推動社會道德向善向美的重要力量。

  早餐奶奶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甚至普通到有著卑微。她沒有享受過富裕和優越的生活,但她卻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周邊的鄉親們帶來了溫暖和幸福。她樸實無華的奉獻方式觸動了人們的心靈,激發出了大眾內心最深沉的感動。

  “早餐奶奶”的精神教會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課:愛與奉獻。

  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貧乏,都不能成為我們放棄愛與奉獻的藉口。每個人都有或大或小的能力去關愛比自己更弱的人,強者助弱,無私奉獻,一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毛師花奶奶在早餐攤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山區的孩子們提供了一份溫暖的關懷和幫助。這份愛和關懷,不僅僅是一份早餐,更是一份對孩子們的心靈滋養,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力量,並用愛與奉獻鋪就生命的底色,這樣潤物無聲、言傳身教的教育是非常難得的。

  毛師花老人一生平凡,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一份對孩子們真摯的愛和關懷。但是她的行動和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奕奕光輝,感受到了樸實奉獻的溫暖。

  “早餐奶奶”已去,但她留下的溫暖在這個寒冬裏綿延、流淌著。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