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三戰”之後,他們放棄考研:人生並非只有一條路
發佈時間 | 2023-12-23 09:25:09    

   “放棄考研三戰,我要放過自己了。”12月,朱冉在社交平臺寫下這段話,為自己長達三年的考研歷程畫上句點。

  出乎意料,她收到很多評論。有人與她分享四戰上岸的心得,鼓勵還是要相信自己、堅持到底;有人抒發自己二戰、三戰的內耗和苦悶心情,借助網路排解壓力;也有人寬慰她,真誠祝願她有更好的未來……

  傳統語境中,放棄往往是非褒義的。但一次次竭盡全力地拼搏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考研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據教育部發佈,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相較2023年減少36萬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不能僅憑簡單的數字對比就得出考研熱開始降溫的結論。之所以出現報名人數減少,主要原因或許是部分考生對考研和就業有了更理性的認知,不再盲目跟風。

  中途放棄考研的考生們,有怎樣的故事和思考?幾位放棄考研的年輕學生告訴潮新聞記者,努力之後選擇放棄並不可恥,人生也並非只有考研這一條路。

  悄然傾斜的天平

  進入12月,考研再次回到公眾關注視野。與此同時,放棄考研也成為社交平臺的熱詞。

  10月底,距離網上報名確認的截止時間已經沒剩幾天,陳文文想到放棄。

  她在一戰的復試環節被淘汰,查分時,她發現自己只差一點點就能被錄取。父母覺得很可惜,鼓勵她今年再努力一下。

  本科所學的設計類專業,即使成功讀研深造,後續求職就業時還是會受到很多限制。出於就業考慮,考研二戰,她選擇跨考農業管理。

  然而跨專業考研難上加難。即使認真復習很久也很難掌握專業課知識點,上岸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能進復試,本科專業也讓她在競爭時處於劣勢。她意識到,研究生錄取只是一個開始:錄取後真能學好跨專業的知識嗎?導師會願意帶自己做項目嗎?這份研究生學歷會有助於找工作嗎?

  問題最終歸結為一個:“我還要繼續考嗎?”擺在陳文文心中的天平逐漸傾斜。

  而畢業于雙非本科院校的朱冉已經是“三戰”。二戰時,她成績提高了20多分,只差9分就能進復試,對中國人民大學的夢想逐漸演變成執念。

  她渴望名校的學術氛圍,但動搖的原因也很現實:當本就漫長而不確定結果的考研復習過程重復三遍,加上父母的期待、辭職後反覆的學習狀態,她在糾結和拉扯中陷入長久的疲憊、痛苦和崩潰。她開始想,要不要放過自己?

  

  秋天的晚上,朱冉在自習室的樓道背考研英語 圖源:受訪者供圖

  10月剛結束法考復習的潘雪晨則覺得,自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速通考研,放棄考研顯然是更現實的選擇,不如直接去找工作。

  一場漫長而孤獨的遠行

  距離網上確認截止時間的最後一兩天,陳文文決定放棄2024年考研。

  促使陳文文最終下定決心的,是備考過程中看到的招聘資訊。真正嘗試應聘後,她發現,農學的相關崗位也很少,還是沒有解決專業限制就業的問題。身邊已經考研上岸的朋友們,也還是在準備其他考試,考證書、考編制。“我突然覺得,考研上岸,只是代表上了一個臺階,但你離真正的‘岸’還很遠。”

  她心裏的猶豫突然煙消雲散。

  在今年12月的中旬,朱冉也做出了最終決定。在媽媽詢問她今年還考不考時,朱冉堅定地説,不。

  選擇放棄,就意味著他們並不努力嗎?事實並非如此。

  一戰時,陳文文從5月開始復習,每天早出晚歸,讀英語、背專業課、學政治、刷題。

  

  去年,陳文文為復習考研辦的自習室雙月卡 圖源:受訪者供圖

  去年12月,陳文文在距離考研只剩一兩周時“陽”了,直到上考場還在咳嗽。二三十人的考場,居然沒什麼人棄考,大家在低咳聲中奮筆疾書。這一幕直到現在她都記憶猶新,“那時候覺得大家好像都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

  早出晚歸是朱冉三次考研復習的常態,她見過早上5點半的太陽,也曾很多次和晚上11點的路燈打過照面。

  潘雪晨的一戰復習,戰線從3月拉到了12月。當時疫情還在反覆,每天早上6點半,潘雪晨起床去做核酸。因為去食堂不順路,早飯就是順帶捎上的小麵包,耳機裏放著英語聽力走到圖書館,然後在走廊邊吃邊背書。晚上10點50分,圖書館關門,她才收拾回寢室。復習用的書本資料,幾乎都被翻得卷邊,滿是各色筆記。夏天裏唯一有空調的自習室,冬天的暖氣片,都是她要起大早排隊的緊俏資源。

  

  去年十月的某天,潘雪晨第一個到了學校圖書館自習室 圖源:受訪者供圖

  離考研初試還有一兩天,潘雪晨“陽”了,吃不下飯,在宿舍裏難受得嘔吐也只能等稍微緩解後爬下床自己收拾。發著高燒,喉嚨難受,怕頻繁上廁所來不及答卷連水都不敢喝,潘雪晨就這樣上了考場。考場裏能聽見的,只有起伏的低聲咳嗽,紙筆摩擦和翻捲的聲響。

  那是一段想起來就會因為辛苦、委屈和無愧於心而熱淚盈眶的日子。因為曾竭盡全力付出,所以即使第二次選擇了放棄,潘雪晨也覺得至少對得起自己。

  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在他們選擇放棄考研之後,終於有個機會述説,只是聲音難免哽咽。

  與自己和解很容易,但要説服父母卻並不簡單。

  為了不再重蹈二戰覆轍,朱冉甚至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在準備考研三戰。她找了個自習室,每天悄摸出門復習,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10點多往家走,時間要把握得恰好,不讓父母發現異常。

  家裏人原先並不理解陳文文的決定,他們為只差一點點就能成功的一戰倍感惋惜,熱切地希望她今年再努力試試。所幸後來她還是成功説服了他們。

  跳出考研,生活不只有一條路

  放棄就意味著一無所有嗎?

  這些選擇放棄2024年考研的學生並不這麼覺得。當他們在思考後選擇放棄,發現自己再次看見了考研以外更廣闊的生活,也才明白,這場漫長的旅程即使沒走到終點也帶來了寶貴的財富。比起充滿不確定性的考試結果,腳踏實地的復習過程留下了更多。

  一戰、二戰時,考研對朱冉來説,是一件痛苦和快樂並存的事。復習確實是漫長枯燥的,但每一次進步、每次吃到好吃的食物都能讓她快樂。可開始三戰後,這種感知快樂的能力消失了。糾結了一個多月,當她決定放棄的那一刻,仿佛長舒了一口氣。終於可以擺脫負罪感、好好休息了,朱冉想,她終於可以走出心裏名為考研的那個封閉角落,走出停滯了三年的生活,去看不一樣的風景了。

  雖然這三年回憶起來並不算輕鬆,但朱冉覺得,這段經歷讓她學會重新關注自我、與自我對話,也對自己所學的人文社科專業産生了更多思考。

  考研復習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一往無前的勇氣和信心:“我都經歷過考研復習了,以後碰到什麼事都相信自己能做到的。”

  放棄考研,也意味著和夢校告別。朱冉並不覺得可惜,她知道即使硬著頭皮上考場也無濟於事。對她來説,這只是一次暫時性的撤退。她打算做個長期主義者,未來可能再次回到考研的跑道,也可能會出國讀研,只是現在她想先往別處走走。

  最近,朱冉開始看自己喜歡的書,閒時寫些隨筆,也不時關注招聘動向。她不打算再停滯腳步,她要大步往前走,期待能在明年2月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務實理性的陳文文沒有停下腳步,她繞開考研這個路口,奔赴其他方向。不考研之後,她找了份工作,還打算以設計技能為核心拓展未來的就業方向,美術、教育機構、辦公室文員等,她覺得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如今,潘雪晨入職一星期,她很喜歡這個法務崗位,可以運用專業知識、離家也不到十分鐘,她仍然有提升學歷的想法,但她相信,相比研究生學歷,工作幾年積累的經驗也同樣寶貴。她坦承,新入職的工作讓她可以名正言順地跳出考研“困局”,“如果沒找到工作,我可能還得繼續考研吧。”

  

  愛好攝影的潘雪晨,現在基本每個週末都會出去拍拍照片 圖源:受訪者供圖

  交流中,幾人都覺得,無論是考研熱還是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減少36萬,其中很大的影響因素都在於大部分考生有著明確的就業導向。有些人仍在追求考研上岸,有些人也許只是跳過了考研去追逐更“終極”的上岸。

  熊丙奇認為,近年來我國考研有高考化的趨勢,不少學生將考研視作“就業避風港”,二戰三戰考研,困在考研之中。他表示,在考研熱中,要樂見部分考生更理性的選擇,主動走出“考研之困”。當越來越多學生能進行理性規劃,也有助於考研整體回歸理性。

  幾個年輕人在經歷了多次考研後意識到,人生並不只有考研、讀研這一條路,條條大道通羅馬。他們説,在寶貴的青春時期,如果選定了一條路,不妨堅定走下去,勇往直前,拼盡全力,當然,也不必美化自己沒走過的那條路。在盡力嘗試後放棄,也不意味著是弱者,畢竟,後退也只是一種與前進相對的選擇。

  (應受訪者要求,除熊丙奇外,其餘均為化名)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肖暖暖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