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八百里甌江美不勝收。
作為浙江省的第二大江,甌江流經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鎮至青田縣湖邊村段時,被稱為“大溪”。麗水山城以水為脈,以水利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提升大溪防洪標準、改善人居環境品質、完善區域水系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19年以來,中交上航局水利公司積極踐行浙江“千萬工程”精神,急民生之所急,全面參與麗水大溪治理提升改造系列工程的施工任務。依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通過提升大溪防洪設施,新建棧橋、濱水步道,修復生態濕地,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的基礎上,優化水生態環境,提升水景觀品質,實現“水旅”融合,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攻堅克難 74天建成超馬跑道
“3月15日前,超級馬拉松跑道必須貫通。”進場施工伊始,項目部就接到了業主發來的要求。這意味著要在短短74天時間裏,完成13公里的綠道、5公里的堤頂提升、1.2公里棧橋,以及沿線綠化。看著眼前的荒蕪野地,項目團隊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冬天的麗水山區格外寒冷,項目部員工們白天頂著寒風,爬山涉水,踏勘工地,晚上住在四壁透風又沒有空調的民房裏,裹緊被子也抵擋不住從窗戶縫裏透進來的陣陣寒氣。面對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項目團隊卻絲毫不敢懈怠,一步一步踏勘了工程的全部線路,了解了周邊的整體環境,為整個項目的推進起了個好頭。
74天的工期裏有近50天都在下雨,嚴重影響了道路、橋梁和綠化種植施工。施工作業面被淹、彈性硅砂鋪設不能遇水、工程跨越春節難保持續施工……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
“我們現在能做的不是祈禱上天,而是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時間,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在晴天,搶足施工進度,在雨天,做好防雨保障措施,在不影響品質的前提下,全力推進工程進度。”時任項目常務副經理王震有堅定地説。
於是項目團隊全員上工地,各班組加足馬力,實施24小時輪班作業,做到人停機不停,遇到雨天則搭建移動雨棚,確保施工不間斷。春節期間,對遠方工人安排車輛接送,力求早日開工。所有人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項工程,更是一次戰役,必須全力向前衝鋒。
3月15日,在麗水大溪項目部會議室的倒計時牌變為0天時,整個工程全線貫通。周邊的居民們迫不及待地踏上嶄新的綠道一睹風采,紛紛誇獎道:“這項工程做得好,做得漂亮!”“以後家門口就是綠道,風景更美了!”
保護文化遺址 為呂埠坑窯改道
大溪兩岸水霧繚繞,林木蒼鬱,幾艘小船輕輕飄過水面,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快看這是什麼?”正在進行實地踏勘的施工員好像發現了什麼。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只見不遠處的草叢間立著一塊石碑。建設者們走近一看,石碑上赫然寫著“麗水市文物保護單位呂埠坑窯遺址”幾個大字。石碑不偏不倚地坐落在項目部計劃建設的綠道線路上。
項目團隊通過走訪文物保護部門得知,呂埠坑山上的這座呂埠坑窯是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址,對於研究甌江流域陶瓷歷史有很大價值。在麗水市政府公佈的241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中,呂埠坑窯遺址排名第一。
“若改道而建,涉及向上報批、設計更改和政策處理等,肯定要花費很多時間,可是現在我們一分鐘都耽誤不起啊。”眼前的情況可急壞了項目團隊。儘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項目團隊最終還是決定優先保護遺址,改道建設。
最初,項目部計劃沿著文化遺址紅線小幅改道繞行。經過“地毯式”搜索,更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所謂的呂埠坑窯不止一個,山上分佈著成片的古窯洞,幾乎佔滿半壁山體,小幅繞行的方案根本不可行。
項目團隊默默注視著周圍的綠水青山,整個村莊被包裹其間,顯得愈發清靜。突然有人靈光一閃:“為何不從村裏選道繞行?”綠道從這樣美麗的古樸村莊裏經過,也不失為一番樂趣。項目部立即與村裏進行協商,新方案很快得到村民的支援,也被證實切實可行,新路線終於敲定。
修建新線路並不容易,項目部要填補山體與村道的高程落差,增加了許多工作量和成本,令原本就迫在眉睫的工程節點變得更為緊張。“為了保護文化遺址,多花點錢和時間也是值得的。工期滯後了,可以再趕上,文化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建設者們如是説。
文旅融合 奏響美麗鄉村致富曲
“以前都是在馬路上散步,既不安全又不舒適。自從修了親水步道和堤頂路,依山傍水、人車分離,我們休閒納涼散步鍛鍊終於有了好去處,還吸引了不少跑步愛好者。”蘇埠村村委書記李愛永高興地説。
把工程真正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致富工程,讓老百姓享受到發展紅利,這是建設者們最大的願望。“保護生態是放第一位的,儘量利用堤岸、鄉道、小路等已有區域進行工程建設,必須通過水域的地方則採用棧橋架空的方式,針對沿線古木大樹專門制定了保護方案。”項目管理人員介紹説。為了給遊客更舒心的體驗,還在沿線設置觀景臺、驛站、指引牌、遊覽車、洗手間、垃圾桶,既能欣賞自然美景和田園風光,又能享受到方便貼心服務。
麗水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先行工程一經投用,便吸引了大批馬拉松愛好者和自駕遊旅客。大溪沿線曾經落寞的十多個山村,一時間變的人潮涌動。“我參加過麗水超級馬拉松比賽,在這條跑道上也認識了很多跑步愛好者,我們家種的楊梅、李子和桃子可受他們歡迎了,早早賣光了。”當地村民金麗龍笑著説。
風景美了,遊客多了,村裏很多人搞起了民宿,賣起了農副産品。山上養的土雞、土鴨,地裏種的蔬菜、水果,這些以前的滯銷貨現在都成了遊客眼裏的“香餑餑”。由於生意興隆,導致村民人手不夠,連村裏的五保戶都被動員起來幫忙養牛。
如今,中交建設者們正在全力推進後續工程建設,爭取早日完工,把綠水青山真正建設成金山銀山,帶動更多鄉村共同奏響致富曲。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梁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