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第一屆杭州慈善獎頒發,杭州為何高規格表彰這102個集體和個人?
發佈時間 | 2023-12-14 15:49:41    

   前兩日受寒潮影響,杭州的晨間氣溫低至5℃。12月13日一早,第一屆杭州慈善大會召開,會議現場卻流淌著大愛之城的無限暖意。

  102個名字、一長串名單,此刻清晰地回蕩在會場空間。每一個名字,都是善意善行生動的詮釋者,以他們為代表的點點微光,凝聚成崇德向善的璀璨版圖,編織成“善城杭州”品牌標識。

  全場掌聲為他們響起。這是杭州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表彰慈善人士。這樣規格的表彰,今年全市僅有2項,其中一項就是杭州慈善獎。

  杭州為何高規格表彰慈善人士?第一屆杭州慈善獎的名單又是如何出爐的?記者和杭州市民政部門的相關人士聊了聊。

  (一)杭州為何要頒布慈善獎

  第一屆杭州慈善大會的會場,記者不止一次聽到一個名字“丁丙”。

  樂善好施、造福桑梓的寶貴品質,深深印刻在杭州人的基因中。往歷史長河深處尋,慈善家丁丙便是一例明證。

  晚清時期,丁丙是“杭州善舉聯合體”的總董,設立普濟堂、同善堂等機構,盡己所能救濟難民,不棄微末。

  

  歷史演繹至今,善意善舉在傳承中綿延,不僅是充滿英雄色彩的“點”,更是縱橫串聯的“線”、更立體紮實的“面”。截至今年11月,杭州已有慈善組織數量364家、省級示範性慈善基地8家,均位列全省首位。仁愛之心已經根植在社會角角落落,杭州的善心與愛心,已經有著非常深厚的城市氣候。

  頒發市級慈善獎,無疑是杭州重視慈善工作的彰顯。過去幾年間,杭州每年都舉辦“錢塘善潮”活動,褒揚慈善愛心人士。這次,規格提高了,是首次以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名義對慈善人士進行表彰,力度空前。

  原因也不言而喻。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僅要“做大做好”蛋糕,還要“切好分好”蛋糕。一般來説,初次分配是市場主導的“無形之手”,再分配是政府主導的“有形之手”,三次分配則是社會參與的“溫柔之手”,包括了募集、捐贈、資助等慈善公益的方式,是完善社會分配製度的重要一環。

  當前,浙江省肩負著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使命,杭州將慈善事業置於重要位置,是扛起省會擔當、展現頭雁風采的體現,目的就是以慈善事業來促進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這是杭州設立慈善獎的重要內涵。

  設獎、表彰,是一種儀式。儀式感拉滿的是氛圍感。就像“投石擊水”般,喚起人們心中向善的漣漪,繼而將源源不斷的愛心、善意化作實際行動,在全社會營造更優慈善發展生態。

  “現階段,杭州慈善事業的發展更為深厚,空間也更為廣闊,鄉村共富、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各領域,慈善事業必將大有可為。”參加大會的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滿懷信心。

  (二)首批名單是怎麼出爐的

  第一屆“杭州慈善獎”首批名單,表彰名額總數為102個。首批名單是怎麼出爐的?

  翻看獎項設置類別,分別為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2名、慈善楷模獎10個、個人捐贈獎20個、機構捐贈獎20個、慈善項目和慈善信託獎30個、志願服務獎10個、鄉村振興獎10個。

  這些獎項類別,重點表彰在抗疫救災、扶弱濟困、助殘救孤、助學助醫以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等公益慈善各個領域的傑出貢獻者。

  “今年8月,杭州慈善獎評選正式啟動,我們成立第一屆‘杭州慈善獎’評選領導小組和評審委員會,由市有關單位、新聞媒體、專家學者代表組成,通過初審、復審、終審等程式,報請市委市政府同意,産生表彰名單。”杭州市民政局慈善和未保處副處長尚宇虹介紹。

  

  這102個集體和個人的代表,今天全部身佩紅色綬帶,捧著獎盃,笑眼盈盈。其中不少都是長期活躍在慈善一線的熟悉面孔。

  獲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的,只有2個,獎勵對像是對杭州慈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單位或個人。如杭州慈善總會系統,近五年共募集善款逾20億元,幫扶困難群眾逾百萬人次;再如,杭州市“春風行動”,累計向368.46萬餘戶(次)困難家庭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8.36億元,成為政府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生活的有力補充。

  個人捐贈獎,以捐贈款物、慈善年限、社會評價等為參考依據。我們看到從臨安走出來的企業家,浙江大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魚海。這些年來,他資助大中小學生5055人次,個人和企業累計捐款2.6億元;杭州中華職業教育專修學校副校長 蔣兆悅,則向杭商博物館捐贈數百件珍貴文物,“為傳承歷史文化作出貢獻”。

  慈善楷模獎,則主要看慈善事跡的感召力、感染力。會議現場,上城區彎灣託管中心創辦人、主任徐琴,哽咽講述的“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令全場為之動容。

  徐琴還出版《心智障礙青年能力發展機構管理手冊》等書籍,成為全國300多家家長機構和社會組織日常的操作“指南”。她用個人的力量,影響了更多的人。

  杭州是座“有愛”的城市,捐贈物款、實施慈善項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愛心得到了弘揚。

  點點微光匯聚,那些表彰名單上平凡人的名字同樣值得被記住——每月為養老院老人洗頭理髮、修剪指甲,這是建德市健康志願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方敏7年堅守的平凡小事;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獻血量累計65100毫升,這是浙江省第四監獄警察靳毅的大愛義舉。

  (三)杭州慈善獎將走向何方?

  “頒發第一屆杭州慈善獎,在杭州慈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一個新的開端。”杭州市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期待這種做法能夠持續延續下去,形成常態化機制,最大程度地激勵和引領社會各界積極投身於慈善事業。”

  當然,這背後需要持續凝聚善城力量、推動社會向善,必須以慈善發展的肥沃土壤為基礎。如何進一步厚植杭州的慈善土壤?

  

  慈善就像根絲線,要實現散落資源的精準串聯,進而推動更多資源向基層延伸,讓慈善的溫暖底色被更多人可知、可感。“這就要進一步發揮慈善的連結作用,讓資源和需求碰撞、融合,”一位參與過杭州慈善促富行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從會議獲悉,接下來杭州還要加大慈善促富行動的覆蓋力度、合作深度,10個民政部門與西部山區繼續結對攻堅,每個攻堅團隊每年不少於3個幫扶項目,資金不少於100萬元。

  向慈善信託改革挺進,是記者在會上捕捉的又一信號。杭州是我省唯一的高品質發展慈善信託專項試點改革城市,目前已經在杭州實現從0到1 的突破,誕生多個全國第一,比如慈善信託“穿透開票”機制、全國首單全流程規範化不動産所有權慈善信託等改革成果。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慈善信託發展還面臨著稅收政策落地等系列難題。未來,杭州要深入推進慈善信託改革探索,比如股權、不動産、智慧財産權等多形式慈善信託。

  “爭取到2025年全市慈善信託備案規模從目前的13.7億元,增長至15億元。”杭州市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説,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也必將助力杭州的慈善信託再往上邁新臺階。

  關於目標性的數字,記者留意到還有“力爭2025年全市慈善組織力爭達到400家”。杭州未來將著力點放在發展培育“高精尖”慈善組織上,也是一招“自我加壓”,用意在釋放主體活力,為未來的慈善發展事業提供動力。

  在未來藍圖的描繪中,杭州慈善已然踏上了再出發的新征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丁珊 通訊員 孫華鋒 陳翔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