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消委會對福州市20家咖啡銷售單位的59款現制現售咖啡開展比較試驗均檢測出低含量的2A類致癌物樣品涉瑞幸、星巴克……
圖片
上圖部分抽檢樣品
本次比較試驗,對福州市20家咖啡銷售單位的59款現制現售咖啡進行採樣(其中線下30款,線上29款),樣品涉及瑞幸、星巴克、 幸運咖、COTTI COFFEE等20個市面主流品牌,包括了美式咖啡、拿鐵和風味拿鐵等不同品類,基本涵蓋市面在售的現制現售咖啡産品。
本次比較試驗針對樣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反式脂肪酸、總糖、咖啡因、丙烯酰胺等8個項目進行測試。從本次測試結果情況看:
1.59款樣品均未檢出含有反式脂肪酸(低於0.0013g/100g的檢出限)。
2.在蛋白質、脂肪等項目檢測中,大部分産品檢出量較穩定,基本符合國家健康飲食推薦要求,咖啡中添加的奶及奶製品品質較好。
3.在能量、糖分、咖啡因、丙烯酰胺等檢測項目中,各家産品檢測結果差別較大,值得研究探討和消費者關注。
在本次59款樣品中,能量檢測結果有高有低,其中一杯咖啡能量高於一個成年女性一天所需能量的1/6;樣品中有2款美式咖啡和2款拿鐵標稱為“無糖”,但經檢測,其中2款拿鐵樣品含糖量超過標準對“無糖”規定的最高限量值;咖啡因檢測顯示其中4款樣品的咖啡因含量低於200mg/kg,在提神作用上略顯遜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59款樣品中均檢測出低含量的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目前我國暫未對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
針對此次比較試驗結果,福建省消委會聯合福州市消委會發佈消費提醒,提醒廣大消費者,現制現售咖啡口感醇香濃郁,但不宜多喝,應科學、合理飲用。在購買現制現售咖啡需關注以下幾點:
一、消費者在進行咖啡消費前要學習了解一些基本的咖啡常識,比如常見咖啡分類及區別(如美式咖啡、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等),了解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咖啡豆的區別,留意添加牛奶、風味糖漿等原料的咖啡能量及含糖量相對較高等。
二、消費者在購買咖啡時,要注意查看商家功能表或外賣平臺選項上有無含糖分、咖啡因等提示警示,並根據個人口味喜好及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咖啡産品。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青少年等敏感人群應儘量不飲用或減少飲用咖啡。
三、不要長期過量飲用咖啡,按每日咖啡因的安全攝取量不超過400mg,一般每天1至2杯,比較安全。同時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草酸等物質,過量飲用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會使人體長時間興奮、失眠、焦慮,嚴重的還會造成抑鬱、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四、養成正確咖啡飲用方式。平時喝咖啡水溫要控制好,最好不要超過65度,否則會影響口腔粘膜、胃腸粘膜,甚至造成粘膜損傷。注意喝咖啡的時間,儘量選擇在用餐後,避免在晚上睡覺前或早上空腹時喝咖啡。飲酒之後不宜喝咖啡,人在飲酒後會進入精神亢奮狀態,如再喝咖啡的話,只會加重人體的興奮狀態,對人體器官的傷害很大。
丙烯酰胺到底是什麼?
真的會致癌嗎?
丙烯酰胺主要在某些食物經高溫處理的過程中産生。
2002年由瑞典研究人員首次報告在油炸或烘焗食物中會産生大量丙烯酰胺。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受多種因素影響。
食物(尤其是含豐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較低的植物性食物)在>120℃的烹調條件下會大量自然産生,採用水蒸煮時較少産生,未經烹調的食物中含量很低。
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設立的專家委員會(JECFA),將來自24個國家的6752個檢測數據,按照食物類別統計出丙烯酰胺的含量如下表顯示。
丙烯酰胺真的致癌嗎?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四類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屬於2A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類致癌作用證據有限。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丙烯酰胺與腎癌、子宮內膜癌、頭頸部腫瘤有關,不過這些致癌性也只是“疑似”。
根據2010年國際《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第48期)一項研究結果,丙烯酰胺導致致癌時的劑量為2.6——16μg/kg.day(1微克是1克的一百萬分之一),即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攝入丙烯酰胺156微克(156微克=2.6 微克*60)就達到致癌的量。
依據上表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為13 μg/kg進行換算,也就是需要每天喝12 kg的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我們每天真能喝完12 kg的咖啡嗎?答案顯而易見。
離開劑量説毒性都是耍流氓,説致癌性也是一樣。但適當控制一下有害物的攝入量總是沒錯的!
來源:都市快報 | 撰稿:橙柿互動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