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經濟大省要有新作為
發佈時間 | 2023-11-23 09:36:10    

   多個經濟大省日前陸續發佈“三季報”,顯示各項主要指標穩定增長,經濟運作呈現持續恢復態勢,發展質效穩步提升。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穩中求進的“頂梁柱”,促進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在推動全國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方面發揮了核心支撐作用。

  今年前3季度,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6個經濟大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約40.78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約45%,其中江蘇、山東、浙江、四川4個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是穩經濟的壓艙石。

  經濟大省創新資源豐富,更容易有新作為。這些省份科技資源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創新人才多,在創新投入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作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更具備開闢新領域新賽道以及重塑新動能新優勢的能力。這些省份擁有5.6億多人的超大人口規模,且居民收入水準位居全國前列,消費市場潛力足。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浙江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浙江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8.5%,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3.6%,製造業投資增長16.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8%;河南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1.7%,比上半年加快3.7個百分點。

  接下來,應繼續發揮經濟大省的優勢,推動其産業結構加快優化,新動能持續壯大,多措並舉,充分釋放其內需潛力。

  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經濟大省的內生動力和安全韌性。發揮好投資對這些省份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兩端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促進産業和消費“雙提升”。切實做好經濟大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工作,全力實現進出口穩規模提品質。還要充分發揮這些省份經濟基礎好和發展潛力大的優勢,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夯實經濟大盤“穩”的基礎。

  經濟大省還要主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激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骨幹企業等各方面創新的積極性,暢通科學技術和産業化連結的快車道,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産業化水準,加快將這些省份的科研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優勢。積極整合相關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資訊化賦能實體經濟,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傳統産業發展效率與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開展重點産業強鏈補鏈行動,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推動産業向中高端邁進,積極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經濟大省也要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良好營商環境。加快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係,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穩定、透明、規範、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在更大範圍以更高水準集聚中高端要素資源。這些省份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援企業深度參與産業分工合作,促進産業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夯實産業基礎,更有針對性地補上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短板,不斷提高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確保國民經濟迴圈暢通上作出更大貢獻。率先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構建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統一大市場,努力將經濟大省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轉化為現實市場需求,在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上作出更大貢獻。同時,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通過高水準開放增強對國際迴圈的吸引力、推動力,在更好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上體現更大擔當。

來源:經濟日報    | 撰稿:賈若祥 夏成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