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購車補貼退場之後,新能源汽車行業又有新政。
近日,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啟動第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北京、寧波和柳州等15個城市入選首批試點。
本次試點主要聚焦公共領域車輛,比如公務用車、城市公交車、環衛車和城市物流配送車等。目標是到2025年,這類車輛的推廣數量將超過60萬輛,還要建成超過70萬台充電樁和0.78萬座換電站。
試點城市要“試”出什麼?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對新能源汽車産業有何影響?
因地制宜各顯神通
《通知》把15個試點分成了三類,每類有5個城市,還分別標記了各自特色。
第一類屬於産業規模全國領先的城市,比如深圳,它被標記的特點是“電動化水準全國首位、新技術示範高地”;
第二類屬於有區域特色的地方,比如寧波,它被標記為“港口特色示範應用,地方財政支援力度大”;
第三類屬於前期已經做過示範性的城市,比如長春,它的特點是“綜合性汽車集群、季凍區推廣普及示範”。
試點城市裏既有一線城市,也包含二、三線城市;既有全國領先的“領頭羊”,也有小而美的“新晉者”,廣布我國東南西北。
這種分佈的差異化也説明國家在試點遴選上強調典型代錶帶來的示範意義,同時還綜合考慮各省市經濟發展水準、新能源汽車産業基礎、推廣應用情況等因素,相對比較週全。
這種安排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好處:激發各個城市根據自己的實際和優勢來創新,形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更有利於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試點要“試”出什麼?
《通知》明確提出了4個重點任務:提升車輛電動化水準、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
像深圳,早在2017年就成為了全球率先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的城市。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0萬輛。
這種情況下,深圳的試點工作將在提升車輛電動化水準以外的幾個方面發力,比如,在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上,該市目前已經在重點攻關車網雙向互動技術。
作為長三角唯一入選的城市,寧波最大的特色就是港口。依託港口大平臺打造一個新能源汽車應用特色場景是寧波要“試”出的成果。
遠在東北地區的長春,一直在充換電模式上不斷探索。試點開始之後,該市將重點推動高寒地區的應用換電模式,同時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提供超級充電系統。
如何確保試點順利進行?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要解決好規劃的問題和系統配套的問題。如果規劃好了,系統的配套到位,比如投放了多少車輛,充電站需要建多少,在什麼地方建,不同的這種場景需要用什麼技術。這些問題解決了,可能試點就比較順利。
城市的機遇
試點會給一座城市帶來什麼?記者專程來到了位列試點第二類首位的寧波採訪。
向東是大海,寧波最大的特色就是港口。據統計,2022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超12.5億噸,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3335萬標準箱,穩居全球第三。
港口既是優勢,也是使命。如何通過港口這一載體打造新能源汽車應用特色場景是寧波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寧波這些年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成效已經初步顯現。
目前,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已經實現了“遠控橋吊+遠控輪胎式龍門吊+智慧集卡”單個泊位的全自動化作業。
如今在港口,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輛輛無人智慧集卡(運載集裝箱的新能源無人智慧卡車)往返于堆場和港口之間,高效快捷。
從裝卸集裝箱到把集裝箱吊到貨船上,幾乎看不到人。這些集卡一次可以運載1個標準集裝箱,大約20噸左右。車子使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1小時充滿,續航約130公里。
車子還會自動檢測電量,如果電量低,它們會按照電腦設置的路線,自動返回充換電站充電或換電池。
據測算,無人智慧集卡與傳統燃油集卡比較,每輛車每年油費可節省約16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4.2噸,減排降碳效果明顯。
目前,該港區已累計投放62台無人智慧集卡,可以與傳統燃油集卡一起作業,數量佔入境口總集卡的10%左右。
順利入選試點,讓寧波港口特色示範應用打造開啟“加速模式”。
寧波市經信局透露,根據此輪試點方案,預計到2025年,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自動駕駛試驗區基本建成,屆時會有更多的無人智慧集卡代替傳統燃油集卡作業。
可以想見,試點産生的示範效應還會進一步推動該市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根據規劃,寧波城市公交、出租汽車、郵政車、城市物流配送以及短途運輸、城建物流等特定場景重型貨車,在2025年實現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超過80%。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寧波工程學院新能源學院院長夏永高認為,入選試點對於寧波是一件大利好。雖然寧波發力新能源汽車較晚,但是汽車工業家底厚,還擁有港口優勢。試點工作會為寧波整個産業鏈帶來更多商機和市場需求,還會加速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進程,距離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又邁進了一步。
一舉多得
“國家政策重點從乘用車轉向商用車是一種必然趨勢。”對於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試點啟動,浙江中車電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並不感到意外。
他認為,與乘用車相比,當前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整體滲透率才10%左右,這塊市場是一片“藍海”。國家這個時候出臺試點政策,對於提升商用車的普及率以及整個産業鏈的迭代升級都是一件好事情。
這些年,關於新能源車的發展和推廣,中車一直緊跟國家政策。早在2021年,他們敏銳地捕捉到了新變化,把商用車研發製造寫入公司“十四五”規劃中。
王翔透露,目前中車已經推出物流配送車、環衛車和城市大巴等10多種公用領域新車型,還改造了一條年産1500台的生産線以應對未來爆發的市場需求。
上游整車企業“整裝待發”,下游配套企業也“引頸顧盼”。
“上游車子賣得好,我們下游生意自然好。”臥龍採埃孚汽車電機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給新能源整車提供驅動電機的一家零部件配套企業。
該公司行銷總監孫賽軍説,試點以後對於他們而言,能想像到的直接好處就是:訂單會增多。他還透露,公司正在研究部署相關工作,以提高訂單增多之後的産能問題。
除了生産端,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帶給使用端的感受更直觀。
記者在杭州一家城市環境工程公司看到,停車場上停放著一溜排綠色牌照的新能源垃圾和餐廚垃圾收集車。
負責人李斌説,他們早在2018年就購買了一批新能源前端收集車。到今年3月份,16輛前端收運車全部更換成新能源車輛。換車之後,他感受到了兩個最大的好處:
首先是噪音小。垃圾車一般會在淩晨4點多到小區收垃圾。以前燃油車噪音大,他們經常會接到居民投訴。現在開車電車進去,噪音小了,投訴也少了;
第二運作成本降低了10%-20%。除了前期採購的費用比燃油車貴,後面的油費和保養都省了,總體來説用電車還是比油車划算。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吳松泉認為,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是促進汽車行業節能減排、加快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以公共領域車輛為突破口加快全面電動化“一舉多得”。一是加快轉型升級、帶動綠色消費,二是帶動技術發展、提升創新能力,三是促進節能減排、助力環境改善。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薛文春 夏丹 王凱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