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烏鎮峰會十年 在網際網路發展之路上留下深深印跡
發佈時間 | 2023-11-13 08:59:21    

   誕生50多年,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了世界。

  眾多創新成果、經典時刻、傳奇人物,標注在這片廣闊時空中。

  最近這10年,一個東方小鎮,在網際網路世界發出越來越耀眼的光亮。

  烏鎮峰會,從探討數字發展之路、網路安全之理、文明互鑒之道,到開展技術交流、項目合作、成果展示,小鎮展開了一本大書、搭建了寬廣平臺。十年間,思想、智慧的力量,為世界網際網路發展注入綿綿動力,時間愈久,愈顯光彩。

  回首“網事”——2014年,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落戶烏鎮,千年古鎮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倡導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今年的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視頻致辭中再次闡釋了這一倡議的重要意義:“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既是回答時代課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我們要深化交流、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十年,白墻黛瓦的古鎮煥發出新的魅力,宛如一扇窗,折射出全球網際網路發展之萬千氣象。

  隨著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閉幕,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回望,從這座千年古鎮到浙江、中國和世界,峰會的印記如此清晰。

  世界,因你而改變,有你更精彩。

  讓世界聯繫得更加緊密

  烏鎮峰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嘉賓説的最多的一個詞是“We”(我們)。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從烏鎮發出的倡議,正讓整個世界聯繫得更加緊密。

  琥珀色方框眼鏡、標誌性的笑容,烏鎮的老友之一——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首席執行官洪曜莊再次現身水鄉,今年是他第九次參加峰會。

  曾經,洪曜莊是個“技術控”,今年再次見面,他最先談及的卻不是網際網路新技術。

  “今年我最關注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如何用現有的技術更好地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他説。

  這些年,烏鎮峰會上發出《烏鎮倡議》,提出《烏鎮展望》,發佈“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在全球範圍內共識越來越多,繼而又化為具體行動在全球開花。

  在衣索比亞,咖啡種植戶賈邁勒發現,自家的高山咖啡豆産量依舊,但收入增加了不少。

  原來,賈邁勒種植的咖啡豆,經由海外倉轉運至中國,被加工成當下最受歡迎的挂耳咖啡,配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外包裝,再由淘寶主播講述咖啡豆醇香的故事……咖啡豆由此賣出了3倍于前的價格,一晚就能銷售近2萬盒,多賺的錢,最終回到“賈邁勒”們的手中,成為孩子的牛奶和學費。

  今年,衣索比亞咖啡豆變身的故事成為烏鎮峰會13項“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之一。“數字減貧”“數字化綠色協同轉型”“數字技術賦能”“網路基礎設施共建”……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更多溫暖故事正在全球展開。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説:“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就是要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旗幟鮮明反對‘脫鉤斷鏈’‘搞小圈子’,探索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路空間。”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中國傳統哲學的道理浸潤人心。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從國際會議升級為國際組織,自成立以來,廣泛吸引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南韓、日本、印度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家會員。

  十年來,峰會用一項項成果推動著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進步,呼應著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也成為風向標,影響著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治理,改變著國際網際網路發展的格局。

  未來十年,從小鎮到全球,這些從烏鎮向外傳遞的思想、倡議、展望與實踐,也將繼續讓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征程越走越寬……

  讓廣闊中國共用數字之光

  11月7日,全球第一個以網際網路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揭開面紗。這裡記錄下全世界網際網路文明的脈絡,系統展示烏鎮峰會豐碩成果,深刻闡釋網際網路治理中國主張。

  在中國、向全球。以峰會為媒,一個負責任大國形象愈加飽滿。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的戰略目標;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六個加快”:加快推進網路資訊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路管理水準,加快增強網路空間安全防禦能力,加快用網路資訊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路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今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3》顯示,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76.4%,已形成世界上最龐大的數字社會,在數字基礎設施、網路綜合治理體系、數字文化産業等方面發展勢頭強勁。

  發生在峰會上的變化和中國各個角落的故事,印證著報告中的一字一句。

  杭州亞運期間,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在杭州建成5G-A萬兆網路精品示範路線,實現了5G網路基礎能力十倍的提升。今年,中國移動將這項技術帶到了“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十年來,中國移動的展區詮釋了中國先進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有個故事,讓人感慨——

  青海玉樹,約古宗列盆地的黃河源區平均海拔5000米,氣候惡劣、空氣稀薄。在這裡架設5G基站,工作異常艱苦。

  中國行動通訊集團青海有限公司玉樹分公司工作人員祁海順,和同事們度過了一個個晝短夜長、每天只能工作三四個小時的日子。為了不破壞生態,設備材料運送至山底後,他們又採用人力搬送。喘幾口氣,走兩步路,72斤重的48塊電池,五個人搬運了一星期。

  再苦再難,也不能讓偏遠地區在數字時代掉隊。“祁海順”們的執著與努力彰顯著中國的決心。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93.7萬個,5G網路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5G行動電話用戶數達6.76億。全國已建成千兆城市110個,千兆接入用戶突破億級規模。

  隨著網際網路相關服務不斷觸及傳統的邊緣地區和邊緣人群,很多人、很多地區的命運正在被改變。資訊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中國為世界提供豐富的經驗。

  硬核實力之外,悠久的中華文明也得以立體呈現。

  在本次烏鎮峰會上,千百年前的中國古籍站上了C位,甲骨文、敦煌遺珍、永樂大典、碑帖拓片、民族文字古籍……中華文明精華在大螢幕上緩緩呈現。

  “我們要構建起一座中華典籍大廈、數字家園,使中華典籍通過網際網路傳遍全球。”中國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志清向人們講述著“中華古籍資源庫”的故事——

  十年來,在全國各地的古籍修復師、古籍保護專家和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古籍文獻經過了原始書影的數字化,並通過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其中的內容得到進一步處理和提取。大部頭的典籍由此轉化為一幅幅可視化的知識圖譜,讓現代人能更輕鬆地走近它們、喜愛它們。

  讓浙江腳步越跑越快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提出建設“數字浙江”,強調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峰會十年,是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戰略機遇期”。

  自2014年首屆烏鎮峰會起,對於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為浙江帶來什麼、留下什麼,人們給予了極高的期待。

  毗鄰桐鄉市區,烏鎮大道與龍翔大道交界處,一座藍色立方體格外矚目,它以烏鎮命名——“烏鎮之光”。2022年3月,“烏鎮之光”超算中心投運。這是14個國家級超算中心之一,整體計算能力躋身國際前十。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

  頂尖技術永遠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寶貴的資源,峰會就像一扇窗口,讓全球看到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肥沃土壤,吸引更多“烏鎮之光”技術落戶。

  接踵而至的還有人才與産業。

  2019年峰會期間,來自哈佛大學的大衛·韋茨教授第一次來到烏鎮,面對江南的小橋流水而感嘆:“這裡美麗、靜謐,適合潛心做科研。”

  “能不能把團隊帶到這裡?”站在西柵景區河邊,韋茨問自己的中國學生裴顥。

  “這裡環境很好,但恐怕滿足不了研發需求。”裴顥坦言。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裴博士,我是之前在烏鎮陪同你們的人,我們建了個院士之家,不知道您導師有沒有意向?”一年後,全省首批八家“浙江院士之家”創建單位之一的“烏鎮院士之家”啟動,大洋彼岸的裴顥接到來自烏鎮的電話。

  這通電話,改變了韋茨和裴顥的人生軌跡——他們紮根烏鎮,帶來了整個研究團隊,也帶來了高新技術産業項目墨卓生物。

  自首屆峰會以來,這樣的故事在之江大地越來越多。

  今年11月7日,“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再次開幕。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區面積不大但很精緻,展示著公司新産品智熱芯發熱畫,通過數字化控制系統,讓畫迅速地發熱,相當於為一件裝飾品賦予了超薄暖氣片的作用。

  公司CEO王昕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工係。作為參會者參觀了多年“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後,他認識到網際網路技術與化學能産生奇妙的結合,點燃了自己的創業熱情。

  “每年的峰會都在秋冬季,南方的冬天格外冷。”王昕是大連人,他將北方的暖氣與網際網路嫁接在一起,創辦清焓科技,主攻智慧取暖設備。2021年的峰會上,清焓科技正式簽約落戶桐鄉市崇福鎮。

  土壤吸引人才,人才帶來項目,項目聚成産業。因為峰會,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版圖被越拉越大;因為峰會,本就在數字經濟發展道路處於領先地位的浙江越跑越快。

  2017年,浙江啟動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23年,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285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8977億元,年均增速13.6%,是同期GDP增速的兩倍以上。時至今日,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50%、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人們猶記得,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手持“薪火”的數字火炬人“弄潮兒”,踏著滾滾錢江潮,點燃亞運會主火炬。

  此次在烏鎮,又有一大批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賦能浙江,一大批優質的高新技術産業項目落地生根。

  時隔一個月,生動演繹出網際網路推動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硬核浪漫和“數字浙江”建設的美好前景。

  讓千年古鎮更加美好

  峰會十年成就了烏鎮。面對網際網路浪潮,在變與不變之間,是千年古鎮的成長。

  十年裏,烏鎮日新月異卻模樣如初。

  2005年8月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烏鎮古鎮二期保護工程現場提了三點要求:要尊重烏鎮的歷史遺存,要修舊如舊;要把環境尤其是水環境搞好;要做好傳統文化創新的文章,給古鎮植入現代的、年輕人喜歡的文化。

  十八年如一日,烏鎮堅持修舊如舊,小鎮風貌依然那般典雅。但經過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白墻黑瓦下,變化悄然發生。

  十年前,鎮上4G網路尚未普及,老百姓想要高速上網,有時都是奢求;現在的烏鎮,小橋流水、古宅古街已然成了各种先進應用的集聚地。

  “從前的烏鎮很閉塞,現在變得開放又便捷,能有這樣的幸福生活,要感謝總書記。”烏鎮居民胡暉感慨。

  讓老百姓享受到網際網路發展紅利,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的事情。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在智慧烏鎮的展臺前,現場視頻連線智慧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老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聆聽工作人員介紹之後,微笑著詢問老人們:“你們現在生活好不好?”

  “好!”老人們回答得毫不猶豫。

  “也祝你們健康長壽!”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説。

  胡暉是其中的一名老人。那時的她,還沒有走出兒子過世的悲傷,和總書記在“網”上面對面之後,她説:“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讓我鼓足了勁要好好生活!”

  她開始留意到,鎮裏實現了WiFi全覆蓋,鎮上很多人靠著一部手機就能走天下。這一年,她換上了智慧手機,開始學習使用微信、支付寶,完成生活支付、學習新穎舞步,在網路分享美好生活……

  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烏鎮有了緊迫感。基礎設施改造、智慧應用普及,硬體軟體“兩手抓”,每年峰會,烏鎮都會關注最時興的便民應用,並爭取率先落地。首發無人車、第一家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改變了烏鎮人的生活。

  一切改變都才剛剛開始。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對話世界的窗口,烏鎮歷經十年沉澱,錨定了新的奮鬥坐標:“國際網際網路小鎮”。

  網際網路總部會展區、網際網路文旅展示區、網際網路教育集聚區、網際網路生活示範區、網際網路産業集聚區、數字農業展示區。未來,網際網路基因將浸潤到烏鎮全域110.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峰會讓烏鎮變得更美,烏鎮的下一個十年,將繼續書寫千年古鎮與現代科技的精彩故事……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王世琪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