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換乘50次地鐵公交 20歲小夥花3天半從青島來到杭州
發佈時間 | 2023-11-03 09:05:26    

   休學兩年的他旅程結束告訴爸爸:想參加明年高考

  10月17日,青島出發,日照、連雲港、宿遷、淮安、揚州、南京、常州、無錫、湖州、杭州……青島到杭州,800多公里,飛機一個半小時,高鐵6小時,20歲的張聰(化名)卻花了3天半,他用的是地鐵、公交、共用單車和步行的方式。

  張聰是和爸爸一起出發的。每人一個背包,麵包、水、藥品和衣物外,最重要的是必經之地的地鐵公交路線圖和行程表。

  第一天,早上6點青島站乘1號線,公交轉乘7次來到江蘇連雲港,當晚6點坐203路公交車抵達沭陽。

  “從青島到沭陽,有一次公交車差點沒趕上,203路按照計劃裏寫的末班車是晚上6點12分,結果我們晚上6點到了,公交車剛剛開走,還好追著喊公交車停了下來。”

  第二天,坐酒店附近105路,中途換乘10多次公交,經過淮安、揚州抵達南京。

  到南京已是第三天淩晨1點多,一路疲憊,父子倆睡了7個小時繼續趕路。從南京坐地鐵,一路換乘,抵達宜興、湖州,20日下午,來到杭州臨平。

  “我估算了下,地鐵加公交一路換乘50次左右,一人車票200元左右,加上吃住,兩個人全程一共花費2000元左右。”

  這一路張聰和爸爸幾乎沒有逗留,“來不及去欣賞風景,都只是看一眼。”

  到了杭州,他花兩天時間,按照網友和朋友的推薦,乘坐了杭州目前運作的幾乎所有地鐵線路。

  20日晚,坐地鐵到東站萬象匯,然後直接坐城際高鐵去紹興,21日逛魯迅故里、城市廣場後原路線返回杭州。

  21日下午,逛西湖,走到柳浪聞鶯,去了龍翔橋和武林夜市,當晚乘16號線去臨安住一晚。

  22日,從臨安到西溪濕地,接著坐公交去九溪煙樹,之後返回市區,當晚去下沙大學城,再坐6號線去富陽。

  23日,在富陽逛了逛,繼續坐6號線轉4號線去市民中心,看了“大金球”。

  “那天爸爸臨時有事回青島,我晚上獨自留在杭州,我先回到西溪濕地的酒店,騎共用單車按手機地圖導航到錢塘江附近,接著去了濱江啦喜街,再返回到西溪濕地。”

  24日上午,張聰臨時決定去寧波,坐杭紹高鐵轉車到寧波,之後騎共用單車去了城隍廟,吃了當地有名的百鶴炸雞和盧記燒餅,接著去了東錢湖、天一閣。

  “高鐵回青島車票400元左右,我一查,寧波飛回青島只要307塊,晚上住82元的小旅館,算下來成本差不多。”

  2020年,00後小俞從杭州坐地鐵和公交抵達青島,全程5天,換乘公交線路40多條,交通費180元左右。(快報2020年8月曾報道)

  “這個新聞我看了,我覺得我也行,其實也想挑戰自己,看能不能用的時間更短。夏天太熱冬天太冷,現在這個季節剛合適,爸爸也有一週假期。”

  20歲的張聰高三休學已經兩年了。

  “當時的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考大學不知道學什麼專業,自己沒有想好人生方向,所以想放慢腳步,想清楚再説。

  “按照成績我應該能上大學,但對我來説,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考上了大學又能怎樣?”

  張聰學習成績不錯,尤其化學,基本在年級前三,總成績年級前30,但爸爸希望他能更進一步。

  “爸爸總覺得我可以更好,總拿我跟堂妹的成績比,我覺得這不好,還跟爸爸爭執起來。”兩年前,臨近高考的張聰決定休學。

  休學後下決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減肥,當時的張聰身高1米8,體重250斤。他下了大決心,定了具體目標和計劃,每天跑步、游泳,兩年堅持下來,體重現在維持在160斤上下。

  “我覺得要做一件事就要堅持,學習也一樣,總要有個方向再去努力,沒有方向就放慢腳步再走也不遲。”

  “然後我就想著還能做點什麼,於是想到每天回家坐的地鐵,每次坐2號線轉3號線時,同一個站臺上下車時間都不同,於是就想問問看為什麼,我開始研究地鐵,畫地鐵路線,書桌上有200多支刷題用的畫筆,我就用畫筆畫,先畫青島,接著畫成都、北京、南京、杭州……”

  張聰説,這次旅行結束,他終於想清楚了將來想做什麼。

  “明年參加高考,考南方的學校,最重要的是學跟地鐵有關的專業。”

  這次杭州之旅,對張聰爸爸的觸動也很大。

  張聰爸爸是上世紀90年代大學生,學機械類專業,畢業分配進入一家大型企業,從一線維修開始,先後在設備、安全、採購、計劃與調度等崗位工作,目前從事管理。

  “我在工廠上班,老婆開店,都很忙,張聰小時候到初中幾乎都在我岳母家,我們夫妻都很忙,對他幾乎沒怎麼教育,現在想想小時候應該多陪著他、引導他。”

  “但那時候他成績很好,小學成績語數外幾乎都考滿分,很喜歡去新華書店買書看書,但他表達能力弱,可能在學校受到了排擠,但我們那會兒缺乏對他這方面的關心和觀察,現在想想還是比較後悔。”

  “上初中他迷上電子遊戲,後來戒掉了。成績不好,我想讓他考職高,比如學個維修,他媽媽也同意,説學個幼師也好,但他不願意,於是就開始拼命讀書,考上我們青島排名靠前的高中,當年考進去400個學生,他排258。高中他開始認真讀了,高一258名,高二前80,高三進了年級前30。生物、化學全年級都排前三,還代表青島參加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

  張聰爸媽覺得孩子讀書不錯,對他的學習越來越上心,覺得兒子應該上更好的大學,“可能是我們突然的管教,讓孩子一下子不適應了,再加上他説話很直接,和學校部分同學相處不太融洽,所以那段日子他壓力很大。”

  2021年高考前三個月,張聰決定放棄高考。

  “當時我很生氣,最終也同意他休學在家,沒和他説重話,只是説這個年代沒有文憑是不行的。”

  “他休學以後,我除了上班,就是每天晚上陪著他出去走走,跑跑步,這兩年我們幾乎把青島角角落落都走遍了,他高一高二時體重有250斤,我陪他鍛鍊,跑步游泳,孩子也一天天堅持下來,體重降到160斤了。”

  孩子什麼時候能走出來,是夫妻倆繞不開的話題。

  “我們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説這件事,只是陪著他,這次來杭州,真的讓我很意外,我一點都沒參與,他説怎麼走就怎麼走,想去哪玩我就陪著,我這輩子幾乎都待在青島,説句誇張的話,東南西北我也分不清了。”

  杭州之旅結束,張聰主動告訴爸爸,決定明年參加高考。

  “旅行結束,他主動告訴我,決定明年參加高考,我聽到很高興啊,別人家孩子考大學吧,可能是好進難出,咱家孩子可能是難進好出,現在我的心態跟兩年前完全不同了,孩子什麼時候進大學也無所謂。”

  張聰爸爸説,自己今年57歲,目前體力還行,能陪著孩子到處走,但兒子將來的路還得靠他自己,參加高考、畢業工作、立業成家……都要他一步一步向前走,自己能多陪一段路就多陪一段路。

來源:都市快報    | 撰稿:董呂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