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光影中的振興之道
發佈時間 | 2023-11-02 14:53:34    

   提到松陽縣葉村鄉,攝影人的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炊煙嫋嫋、屋舍儼然的畫面。鏡頭裏,漫山竹林隱隱綽綽,百年老屋黃墻黑瓦,處處皆風景。

  20年光影交錯,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山鄉間,一顆衝破傳統邊界的當代藝術之心開始有力跳動。

1.jpg

  今年5月,2023松陽縣第一屆橫坑“竹也”大地藝術節在葉村鄉橫坑村舉行。走進橫坑,穿堂過屋,透過遍佈村莊各個角落的藝術裝置,很容易就能發現藝術家對場景營造的巧思。這些精心的設計製造出與傳統建築風格截然不同的反差驚喜,也使這座小山村一躍成為國內外攝影愛好者鍾愛的“藝術部落”。

  以攝影為媒,憑藉原生態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葉村鄉開啟了對藝術可能性的持續挖潛,為鄉村振興找到了一個個強有力的支點。

  鏡頭定格美麗鄉愁

  在新舊事物的更新迭替中,相機記錄下美好事物、沿途風景,這些留存的影像資料,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發珍貴。

  數十年來專注于紀實攝影,是葉高興引以為豪的事,也是他的樂趣所在。當然,作為一名攝影師,他的樂趣,遠不止忠實記錄事物這麼簡單。

  葉高興是葉村鄉葉家村人,從35年前拿起相機起,就熱愛捕捉周圍的“動與靜”。他把村莊的四季變化、生活瞬間定格為鄉愁記憶——

  雪後的古村天地一色,綿綿白雪覆蓋在綠水青山間,將“江南秘境”襯得更顯夢幻、詩意,風雪中,一位身穿紅襖的村民在白茫茫的世界裏逐雪而行,像是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熱情而奔放……2004年,葉高興在官田村采風時,偶然遇見一位村民冒雪嬉戲,覺得十分有趣,便抓拍了作品《江南雪景》,獲得了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月賽優秀獎;

  此後多年,葉高興走遍葉村,將流年碎影定格在鏡頭中,在其作品《進城》中,肩挑背扛的村民、街邊老人質樸真誠的笑充滿生活氣息,鮮活而不加矯飾,2007年,這組作品在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展出,讓默默無聞的山鄉一夜走紅,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進鄉采風……

  20年來,葉高興足跡遍佈葉村,他的拍攝設備也不斷更新,從新力F707、佳能EOS 20D、佳能5D Mark II、佳能EOS 5D Mark IV,再到精靈4、精靈4Pro、大疆禦Mavic 2無人機,“攝影技術的進步降低了攝影的門檻,但攝影的核心內容——充沛的情感、創新的構思等始終沒有變,也正因如此,攝影作品呈現鄉村之美的角度更全面、內容更豐富,我們才能在樸素的畫面細節裏看到鄉村潛移默化的改變,葉村的攝影藝術生命才能歷久彌新。”葉高興説。

  時光流轉、光影變幻,數位相機、智慧手機等設備的興起,讓曾經的“稀罕物”不再稀罕,人人皆可“隨手拍”,鏡頭裏的葉村也在不斷變化,呈現出“跨廿年而來”的歲月感。

  過去,從縣城到葉村,道路狹窄、顛簸難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家都繞道走;20年間,經過多次改造,出入葉村的道路越來越寬敞,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門口,昔日破敗、倒塌的老房子,經改造得以活化利用,村民辦起了農家樂、民宿,還吸引了一批藝術家入駐。

  隨著交通、村莊環境不斷改善,當地開始釋放強大的藝術魅力。為進一步開發當地攝影資源,松陽縣攝影家協會開發了8條攝影采風線路,其中包括葉村鄉的橫坑村、南岱村、岱頭村等。大批攝影愛好者慕名而至,用鏡頭記錄當地的人文地理、民風民情、生活變遷,不少影像資料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已經産生了獨特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美學融入鄉村生活

  在“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葉村鄉成為人們“用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感”的寶藏鄉村。

  在橫坑村,一幅幅精美的攝影作品被佈置在村巷小弄、文化禮堂、農家庭院,村景在數百幅影展作品中呈現。在村中心主幹道上,一條穿越20年的光影長廊猶如一部微縮的鄉村變遷史,直觀展示著當地變遷,鏡頭裏,有辛勤勞作的農人,也有盡享豐收喜悅的孩童;有田園故事,也有鄉村新篇……

  穿行于村裏的巷弄間,一個個造型獨特的藝術裝置引人注目。一截從損毀的老屋裏拆下來的舊樓梯、一個木製窗框,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具有獨特審美的裝置藝術。在這件作品中,窗框變成了取景框,村子周圍的各種景觀在其中“流動”,每一個當下都是最美的;老屋旁,幾根刷上紅漆的實木幾何裝置,形成戶外長廊的基本框架,在長廊頂部,一頂頂竹笠緊密排列,用現代設計打破了老建築原有的陳舊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些都是“竹也”大地藝術節的作品,以竹制藝術為主體,對鄉村公共空間進行美化、利用。藝術節上,共有來自全國以及在地藝術家的359件作品參展,其中包括200余幅攝影作品和9件戶外作品,另有大量作品在玖層雲水美術館、博物館和植物藝術空間展出。

  “竹也”大地藝術節的名字靈感來源於當地豐富的竹資源,在視覺化表現手法的基礎上,更是融入了當地特色的風俗文化,將竹林、竹海融入其中,讓自然、人文、藝術展現到極致。其中,“拾竹”竹文化專題攝影展,深度挖掘本土竹文化,包括竹製品傳承人調查、竹器風物調查、竹與水土氣候調查、竹與本土建築調查、竹與本土生活調查等內容,以藝術攝影、文字紀實等形式體現並集中展陳。

  藝術不僅停留在攝影作品中,還融入村民生活,燃起了這片土地嚮往美、守候美的熱情,讓鄉村充滿生機活力。藝術節籌備期間,村民積極打掃房前屋後,改善村容村貌,為藝術節布展提了不少有建設性的建議,甚至有些村民還主動出鏡擔任攝影模特。

  藝術節舉辦後,更多攝影愛好者得知了葉村有這樣一群熱愛拍照、嚮往藝術的村民,在他們紛至遝來的同時,當地“藝術部落”的名號隨之不脛而走。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攝影文化逐漸從小眾圈層走向大眾市場,進而融入鄉村生活。

  通往共富的藝術之路

  正如攝影構圖各有創新、攝影設備各有特色,鄉村振興也有多條路徑可選,以百花齊放的方式,讓更多新思潮涌入鄉村。

  葉村鄉境內的村莊大多是依山傍水的典型傳統村落,具有獨特的山水風光、農耕文化資源,近年來吸引了許多攝影家前來采風創作。在橫坑村,有一個很有藝術設計感的地方——竹林劇場,這個劇場由天然竹子圍合而成,不需要打基礎、搭結構,伴隨竹子新老更替,成為了一座會新陳代謝的藝術建築。在當地政府和攝影愛好者的開發利用下,這個天然劇場成為融合了自然、藝術和文化的多功能空間,央視戲曲頻道《山水有戲》欄目、Vivo亞運宣傳片、百思圖2022秋冬大秀《回青》等都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年逾八旬的葉養心,是村裏資歷最長的老篾匠之一,離他家不遠處就是竹林劇場。近年來,常有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到村裏打卡、拍照,面對鏡頭,早就習以為常的葉養心表現得落落大方,主動展示起竹器編織技藝,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的竹文化。“很多人拍完照後,還會買些我製作的竹器帶走,一年下來也能掙不少錢。”葉養心笑著告訴記者,他還成了村裏的“御用模特”,每到週末節假日,村幹部以每天150元的報酬聘請他坐在家門口製作竹器,接受攝影師的拍攝,“既然攝影師愛拍,那我就多展示一點,也希望通過鏡頭傳承和發揚篾制工藝。”

  發展出多元業態的不只有橫坑。南岱村由南岱、岱頭、鬥米岙3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合併而成,是攝影采風、藝術寫生、文藝創作的基地。為了激活鄉村資源,南岱村積極招引藝術文化産業落地,2022年引進了麗水問山傳媒文化有限公司,打造集原鄉民宿、寫生創作、藝術培訓、休閒觀光等於一體的“南岱問山”寫生基地項目。同時,當地還建立了南岱手繪藝術共富工坊,通過“保底+分紅”的合作經營模式為村集體經濟創收,自去年6月合作以來,已帶動村集體增收15萬元。

  通過攝影作品,葉村鄉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也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不少攝影師、藝術家慕名到村裏開展活動、舉辦展覽,甚至長駐村裏創作,把葉村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松陽有許多這樣的村莊,過去隱匿山中無人知曉,後來因為攝影作品的廣為傳播成了網紅打卡地。隨著麗水攝影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松陽更要抓住攝影文化發展的機遇,培育攝影服務産業,讓更多人到松陽鄉村攝影、旅遊、創作,帶動鄉村振興。”松陽縣攝影家協會主席包桂林説。

來源:麗水日報    | 撰稿:付名煜 通訊員 葉夢雨 李倩倩 圖 松陽文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