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加坡國際工業博覽會,給浙企吹來什麼“風”?
發佈時間 | 2023-10-28 09:10:45    

   展示全球工業設計、發佈技術應用趨勢、推動國際貿易……工業博覽會,一直被譽為探看世界製造業未來的重要窗口。

  儘管不比有“全球工業領域奧斯卡”之稱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但作為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工業製造行業的風向標,新加坡國際工業博覽會在業內頗具分量。

  工業是大國競爭的根基所在。未來工業將走向何方?把握趨勢很重要。在這個風向標式的博覽會上,浙企捕捉到了哪些資訊?涌金君和幾家參會企業聊了聊。

  智造轉型“風”正勁

  今年的博覽會,包括了工業自動化、數字工業、增材製造、智慧物流、新能源等五個板塊。

  從板塊的排布中,也能看出工業的數字化趨勢所在。這其中,工業軟體是極為關鍵的一環,無論是研發、生産,還是組裝、運維,都離不開工業軟體的支撐。

  在這方面,中國做得似乎還不錯。

  “參展商普遍對中國的工業軟體持肯定態度。”國辰智企營運總監陳謙眾告訴涌金君,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工業應用場景多,許多軟體技術都是在“真槍實彈”中開發出來的,可靠性比較強。他們自己就是一家幫助企業實現全生命週期資訊化管理的企業。

  作為擁有完整齊全工業體系的國家,中國一直在力促工業産業的升級和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5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堅持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産業”簡單退出。

  國家層面的大力度引導和支援,在浙企身上有了體現,也得到了參展商的認可。

  比如首次參展,利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就被許多參展商圍著諮詢。

  利晟是一家做環保和過程式控制制的企業,他們開發出的環保新技術和新産品,如幫助企業做餘熱回收等節能方案,吸引了不少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參展商的諮詢。

  公司研發部經理孫成偉很是感慨,以前參展,享有這般待遇的都是行業龍頭企業,如今他們也能靠技術吸引人。

  再如熾橙科技的展位,人氣爆棚。博覽會上,他們對Czy3D工業智慧交互底座V1.0進行了全球首發。

  “全球製造業格局正在迅速發展。上雲、用數、賦智及全面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製造企業的基本共識。”該公司高級副總裁&CTO劉震宇表示。

  從技術層面看,他們自主研發的工業智慧交互底座,和國外一些重載的工業軟體封閉系統不一樣,可以解決國內工業企業多系統並行以及數據孤島的問題,同時具有輕量化、可視化編輯等優勢,大幅降低了開發者的使用門檻。

  這一工業領域技術,或許是他們被圍觀的魅力,也讓他們看到了自己在國際同行中的發展坐標。

  市場潛力“風”口來

  百年前,東南亞曾是浙企出海的首選區域,今天,這個選擇依然成立。

  作為家門口的市場,看清東南亞國家工業領域的發展進程,才能摸清楚市場的潛力底細。

  熾橙科技在新加坡是有代理商的。市場部負責人董燕飛表示,這次參展,在提高品牌國際影響力的同時,也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需要。

  從現場的反饋來看,國外需求很旺。相對於中國,東南亞國家的工業生産技術仍較落後,他們對國內企業展示的全生命週期運作系統,頗感興趣。

  董燕飛印象深刻,一位參展商連著兩天到展位諮詢數字孿生系統,馬來西亞、印度的參展團,也都專門到他們的展位進行諮詢了解。這讓她看到,未來東南亞市場的巨大潛力。

  産業數字化,不光是發展趨勢,也能實實在在給企業帶來發展紅利。

  浙江在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從浙江已認定的52家未來工廠看,建設前後平均生産效率提升57.8%,平均能源利用率提升17%、綜合成本降低19%,企業營收平均增長41.4%。

  産業數字化的方向和優勢,毋庸置疑,但也要考慮到經濟發展環境。

  聊天中,不少企業提到,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生存,面對錦上添花的軟體,企業變得更加保守。

  “國內競爭激烈,國外市場或許可以成為新的突破點。”孫成偉表示,這次出來,他們也想看看,行業市場到底有多大。在他看來,東南亞社會環境穩定、市場潛力大,消費力在逐步上升,這樣一個大市場,一定是要去爭取的。

  與此同時他也看到,要想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向行業龍頭對標學習。

  就他在博覽會的觀察,從技術上看,他們與龍頭企業的差距並不算大,但就管理上,後者比他們更專業。比如在節能環保工程上,對方有專業團隊,在海外有很多實踐案例,而這都是他們今後要提升的方向。

  國辰智企的陳謙眾也看到了海外市場的挑戰,“硬體産品好壞比較容易識別,但製造業管理軟體沒有最好、只有合適不合適之分。”在他看來,軟體企業走出去,更考驗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以及企業是否能走向本地化、是否適配國外企業的發展規律。

  未來,工業發展必然會朝著數字化、智慧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感受到這股“風”的浙企,還需乘風而上。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鄭亞麗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