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 感受蓬勃發展的浙江殘疾人事業
發佈時間 | 2023-10-26 09:34:01    

   浙江康復醫療中心——康復一人 幸福一家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聽障男孩皓皓和搭檔一起唱響歌曲《我的祖國》,出演節目《夢閃耀》。看到舞臺上自信大方的皓皓,浙江康復醫療中心青蘋果學園幼兒園的老師們格外開心。

  2018年出生的皓皓被確診聽力障礙後,植入了人工耳蝸,並於2021年3月來到青蘋果學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從喃喃學語到正常溝通交流,再到能獨自聆聽音樂歌唱,如今的皓皓已康復畢業。這個雙耳重度聽損的孩子,已經可以站上大型舞臺自信面對觀眾。

  浙江康復醫療中心(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是浙江省殘聯和浙江中醫藥大學共建共管的大型省屬公立康復機構,主要有醫療康復、兒童教育康復、康復工程等三大康複業務。

  兩幢U字型的建築合圍,如同一個溫暖的懷抱,擁抱著這群特殊的孩子——這是中心兒童教育康復部(青蘋果學園幼兒園)所在地。

  “現在學園有約500名特殊兒童。我們針對聽障、智障、孤獨症、腦癱等特殊兒童,開展不同的康復治療和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生活、融入社會。”兒童教育康復部(青蘋果學園幼兒園)主任朱曉告訴記者。朱曉從事特殊兒童康復教育工作已經20多年,每年看到不少走出學園的孩子成功進入普通小學學習,她都感到特別欣慰。

  康復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除了做好省內殘疾兒童的康復救助外,自2021年起,中心還組織專家赴新疆阿克蘇地區開展殘疾兒童“啟明行動”救助工作。目前該項目已開展五期,累計有359名當地殘疾兒童受益。中心還先後組派32人次專家、選派13位康復教師赴阿克蘇進行指導和培訓。

  醫療康復是中心的另一項核心業務。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反重力跑臺、水中步行訓練系統、VR智慧康復、外骨骼機器人……中心裏,國內外先進設備不少。

  2016年,省殘聯與浙江中醫藥大學聯合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共建共管浙江康復醫療中心。2017年8月25日,中心正式運作。

  這裡按照國家三級康復醫院標準建設,目前,350張床位使用率在95%以上。中心與學校共建臨床教學團隊,培養康復領域複合型人才,實現教學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用,臨床康復教學科研一體化。如今,中心是全國康復研究華東區域中心和示範基地,也是我省首批省級康養聯合體試點單位。

  作為省殘聯直屬單位,中心還擔負著全省殘疾人康復事業發展的指導職能。此前,中心牽頭制訂殘疾護理員培訓省級標準,組織開展助殘護理員培訓班,加強助殘護理員專業人才隊伍培養。中心還與殘疾人托養機構、區級殘聯高科技輔具企業等多家不同類型的企事業單位簽約建立康養聯合體。蕭山區殘聯是第一批簽約的聯合體,利用專家優勢,中心在蕭山區開設了殘疾人社區康養學科帶頭人培訓班,為全區30名康養技術骨幹進行康復理論授課、領域前沿動態分享。中心還配合省殘聯,推進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助力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的規範化建設。目前,全省已有280余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通過規範化提升,有效提高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品質。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息息相關。中心組織康復專業團隊多次走出院門,走進群眾中,宣傳殘疾預防知識,開展義診,力爭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杭州亞殘運會來臨前,組織專家走進濱江社區服務;在全國愛耳日前後開展聽力檢測免費義診;赴麗水、舟山等地的山區海島縣開展康復諮詢、聽力檢測……康復醫療中心堅持公益助殘,助力守護群眾健康。

  在中心門診一樓的大廳裏,有一個特殊的“愛心驛站”。驛站面向市民免費提供輪椅、拐杖、步行器等輔具的租借服務,每年約有6000多人次租借。康復醫療中心還與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等國內外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基本型輔具適配和高科技輔具研發等服務,並承擔政府輔具救助項目的人才與技術適配和高科技輔具研發。

  (記者 沈吟 通訊員 韓靜)

  幫助特殊孩子融入社會,杭州彎灣託管中心——搭建一個愛的港灣

  “你看我好看嗎?”“我們什麼時候出發?”……10月22日上午,杭州彎灣託管中心一樓客廳格外熱鬧,身著統一背帶褲套裝的學員們,邊化粧邊聊個不停。讓大家如此興奮的,是期待已久的一件大事——當天晚上,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正式開幕,中心20多個孩子集體亮相“大蓮花”,在開幕式暖場節目中進行啦啦操表演。

  “能從幾百個報名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10個暖場節目之一,我特別為孩子們感到高興和自豪。”中心創辦人徐琴説著紅了眼眶,一路走來,她最清楚學員們付出的努力,更見證著他們的成長。

  杭州彎灣託管中心是杭州市第一家針對16歲以上心智障礙者開展教育等服務的公益組織單位。孤獨症、唐氏綜合徵、智力發育遲緩、部分腦癱和癲癇造成的發育障礙……這些障礙人群通稱為心智障礙者。彎灣的出現,讓這些孩子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到這裡託管的孩子不僅學費、託管費、餐費等全免,還能參加康復、培訓,獲得就業服務。

  彎灣創立的背後是一個感人的故事。30多年前,一場意外讓徐琴的孩子弘毅成為重度心智障礙者。病情穩定後,弘毅進入特教機構學習,但畢業後無法融入社會,智力和能力也出現了退化跡象。焦急中,徐琴得知兒子一直想念同學和老師,很快有了一個大膽行動——為了兒子,也為了和兒子一樣心智障礙的孩子們,她決定個人出資創辦彎灣。

  “一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可能健全的孩子一天就能學會,但我們的孩子,四五年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徐琴説,比如淘米、洗菜、煎餅,學員們要重復很多遍才能完全掌握。

  隨著學員們陸續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徐琴發現,他們更多的困境在於如何融入社會。個性化就業支援計劃由此推出。2014年起,在社會各界支援下,彎灣先後成立書屋、小超市、洗車行等殘疾人就業點。中心根據每個心智障礙青年的特點和特長為他們量身定制適合的工作崗位和學習培訓。很快,學員們也擁有了自己的工作,開始上班了。

  彎灣啦啦操隊成立於2020年。“當時是‘尋找2022個亞運夢想’公益行動啟動後報名的,主要也想為運動員喝彩。”徐琴説,孩子們學操不容易,剛開始一次課只學幾個動作,再用一週的時間反覆練習。得知啦啦操入選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暖場節目後,舞蹈編排又有改動,動作難度很大。但學員們興致很高,平時幹活更有勁、效率也更高,就是為了“擠時間排練”。

  “大蓮花”內,彎灣託管中心的學員們用精彩表現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也證明了自己。這讓徐琴很驕傲:“希望他們和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一樣展翅飛翔,享受大舞臺帶給他們的激情,同時也告訴更多人,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幸福地生活在這座城市,力所能及地為這座城市發展作出努力。”

  (記者 王璐怡)

  14年培訓3000多名殘疾人,陽光藝術中心——點亮不屈的靈魂

  早晨9時,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剛剛甦醒。22歲的聽障青年黎遠坤走進中山中路的一幢小樓,臨窗坐下。清洗畫筆,研磨顏料,提筆作畫……不到20分鐘,他手中的龍泉青瓷茶壺上,多了一株栩栩如生的夾竹桃。“濃淡得宜,畫得不錯。”一旁,老師許峰豎起大拇指,男孩臉上露出靦腆笑容。

  一個多月前,黎遠坤找到許峰“拜師學藝”。作為陽光藝術中心創辦人,許峰在殘疾人藝術界小有名氣——過去14年,他為3000多名殘疾人開展文化藝術培訓,培育出十多位優秀殘疾人藝術家。他們創辦工作室,通過藝術創作帶動當地殘疾人創業就業,把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傳承下去。

  “陽光”,是許峰創辦這間殘疾人民間藝術製作中心的初衷。十多年前,許峰擔任紫陽街道上羊市街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時發現,許多殘疾人因為身體缺陷很難就業,只能待在家裏,很是苦悶。他利用自身書畫特長,將社區裏的殘疾人召集到一起,學習手工藝製作。“希望能給他們的生活打開一扇窗,照進陽光。”

  這束“陽光”,來之不易。最開始,來學習的以智力殘疾人為主,帶領他們走進藝術世界,常常要一點一滴“從零教起”。比如,一支淩霄花的顏色、花蕊形狀等,許峰會耐心地講解給學員聽,再教他們畫出生動的線條。

  視障人士、聽障人士、肢殘人士……隨著“陽光藝術”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找到許峰。“單是繪畫,沒有太大市場競爭力。”為了讓更多殘疾人的藝術創作被社會“看見”,讓學員能夠掌握看家本領,許峰在繪畫基礎上增設了釉上彩培訓,通過在瓷器釉面上彩繪,形成有辨識度的瓷器工藝品。

  “釉面彩繪有一定技術難度,從平面的畫紙到立體的瓷器,最開始一束花要畫整整兩天。要想畫得又快又好,唯有反覆練習。”許峰絲毫沒有放鬆要求。“這一筆太濃了,重新畫過。”黎遠坤手邊,擺著一長溜“廢品”:不符合要求的作品,畫完就會被擦掉,一遍遍精益求精。

  精雕細琢,是為了讓殘疾人創作者走得更遠。許峰拿出了一隻精巧的白瓷茶罐,一朵粉蓮躍入眼簾。“這是學員王賦斌畫的,學了三年了。”在今年的一次博覽會上,這款售價100元的茶罐一口氣賣出了百餘個。“這既是對殘疾人創作能力的社會認可,也點燃了他們生活的信心和人生的希望。”許峰説。

  像這樣的優秀作品,如今在陽光藝術中心比比皆是——2018年,陽光藝術的作品在印尼雅加達作為禮品贈送給亞殘運會組委會主席;杭州亞殘運會期間,中心又推出了龍泉青瓷代表作“如意”,將成為此次參會來賓的紀念禮品。

  最讓許峰欣慰的是,這支殘疾人藝術創作隊伍越來越龐大,有了傳承和延續。“有兩位殘疾人創作者學成後,自發在這裡當起了老師,培育更多的學員,這些年我們也會走出去,為6萬餘名全省各地的殘疾人培訓授課。”

  就像多年前許峰榮獲“最美浙江人”時的頒獎詞一樣,陽光藝術中心正在成為殘疾人“藝術田園裏的守望者,更是他們生命裏的點燈人”。這束“陽光”,點亮著不屈的靈魂,更照耀著一路同行的人。

  (記者 張夢月)

  嘉興陽光康教園——讓笑容在孩子臉上綻放

  踏進嘉興市陽光康教園的那一刻,就能感受這裡的歡騰:烘焙室裏,剛出烤箱的麵包、蛋糕被一搶而空;音樂治療室裏,動聽歌曲此起彼伏;樂高教室裏,積木搭成的房子、動物形象生動……孩子們的學習聲、歡笑聲,從一間間教室傳來。

  眼前看似尋常的場景,其實來之不易。“我們正努力讓這些‘折翼天使’,獲得生命的綻放。”陽光康教園園長張月新的話,道出了這群孩子的特殊。2020年5月開園以來,陽光康教園主要承擔嘉興9歲以下智障、孤獨症和語言障礙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和家庭培訓工作,也是全市唯一的公辦學前特教機構,目前園內共有198名孩子。

  相比普通學校,陽光康教園是允許孩子“隨報隨讀”的。“因為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干預,多數特殊兒童情況能得到明顯改善,尤其0至3歲是黃金干預期。”張月新説,但入園前需進行全面評估,針對不同障礙類型,陽光康教園設置了一對一個性化訓練、10人以下小組課、半日制及全日制課程等。

  “披薩、蘿蔔、火車……”三樓一間個訓教室裏,老師李婧手拿玩具耐心引導,她正帶領5歲的孤獨症兒童圓圓做一對一認知訓練。圓圓從剛開始的不聽不問不理會,到如今的耐心聽講、並能開口説幾個簡單詞彙,李婧花了一年多時間。“每次看到孩子有進步,我都能開心很久。”李婧説。

  這樣的感觸,陽光康教園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康復效果好不好,師資力量很關鍵。”張月新告訴記者,特教老師的“特”,首先就是教育對象的差異性,他們在社交、情緒、行為、語言等方面,都與健全兒童不同,根據孩子的實際康復情況,老師們需要動態調整康復進度和教學目標。

  為此,陽光康教園攜手華東師範大學,共同打造實踐教學研究基地,開展學科建設、教師培養、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等項目合作,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性。如今,這裡也是全國康復研究基地華東中心康復示範基地,省、市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

  作為大多數特殊家庭的依靠,陽光康教園還為家長定期開展心理諮詢,幫助家長緩解壓力。

  孩子們的轉變令人欣喜,開園三年多時間,近20%的孩子經過康復訓練後,能進入普通幼兒園或小學就讀,其中一半以上綜合表現處於班級中上水準。

  (記者 王雨紅 見習記者 許鐘予)

  東陽胡先民工作室——雕刻不平凡的人生

  晚上6時,東陽木雕小鎮胡先民工作室2樓,一場無聲的指點正如期進行:國家級非遺工匠、全國技術能手胡先民比劃著手勢,用肢體語言加寫字溝通的方式,指導徒弟們如何在圖紙上臨摹荷花、廊橋等細節。

  他的徒弟中,李海峰和吳曉東是東陽當地木雕廠裏的老員工。過去兩個月,每天下班後,李海峰和吳曉東等人都會來到胡先民工作室請教練習。胡先民説,由於他們都是聽障人士,當地殘聯也會對工作室給予一定政策支援,鼓勵工作室帶動提升殘疾人技能水準。

  胡先民工作室成立20多年來,致力於社會公益活動和殘疾人事業。工作室先後被授予國家級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省級殘疾人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杭州亞殘運會殘疾人事業展示點。工作室還承辦了2019年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浙江選拔賽,並與浙江特殊教育學院、金華特殊教育學校展開闔作,積極培養殘疾人加入木雕行業。

  無論是職業技能競賽,還是創作重大作品,胡先民都樂意帶上自己的徒弟一起參與。張真飛是胡先民的第90位徒弟,本次杭州亞殘運會,由中國體育代表團送給杭州亞殘運村的入場禮品《最憶是江南》,就出自胡先民和張真飛等徒弟之手,其中3位徒弟都是聽障人士。

  胡先民告訴記者,幼年時,他因身患骨髓炎,導致右腿終身殘疾,是學習木雕讓他展現了突出的才能。那會,為了到20公里外的老師傅家學藝,學會了單腳騎自行車。年少時,為了學習,他手抄大師彙編的木雕技藝書籍,不僅抄寫了幾十萬字,還細細把書中的示意圖也畫下來。

  至今,胡先民工作室已經帶徒90余人,其中近20位是殘障人士。他的徒弟,有的在省市縣乃至國際技能競賽舞臺上表現突出,有的被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等。

  (記者 傅穎傑 共用聯盟·東陽 李 磊 杜丹)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