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
14歲的鄭子墨,沒有去“大蓮花”看開幕式。作為亞殘運會年齡最小的火炬手,她參加完火炬傳遞後,接受了不少媒體採訪,還參加了部分活動,作業來不及做。
9月升入八年級的鄭子墨,覺得自己需要更“卷”一些。“作業要認真完成,不能讓大家覺得我是運動員就放鬆學業。”
關於鄭子墨,網上一搜一大堆,有簡介、有獲獎消息,也有電視臺的專訪。她被稱為“旋風少女”、“別人家的孩子”。
2021年10月11日,12歲的鄭子墨在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跆拳道K44,49公斤級比賽中,獲得一枚銅牌。那次比賽中該項目的冠軍28歲,亞軍30歲。
這個從小缺失左小臂的女孩好像紅了。
兩年後,14歲的鄭子墨談及這段經歷,用“運氣很好”來形容。她並沒有覺得自己特別勵志,也沒有覺得那次比賽過程特別艱難,只是恰好有機會參加全國比賽,恰好遇到了不太強的對手。
鄭子墨説只是恰好成為了自己:“我就是我,和大家一樣。”
人的一生中可能會面臨很多失去,有時是失去左手臂,有時是失去視力或聽力,我們需要反覆練習失去,並從失去中練習找回,找回能量,找回自己。
了不起的不只有14歲的鄭子墨,還有身邊很多他們。
缺失了肢體一部分,但他們照樣活出了自己,在跆拳道賽場,在舞臺上,在小店中。
“了不起的他們”,尋找身邊人的力量,這一次來看鄭子墨的故事。
練跆拳道5年,14歲加冕全國冠軍
鄭子墨是小學三年級左右開始接觸跆拳道的,一開在青少年宮上跆拳道的興趣課,後來加入文海實驗學校的跆拳道社團。一次比賽中,被啟蒙教練程益剛發現,並進入了相對專業的訓練。
“小學五年級,我想過要放棄的。練跆拳道太累、太枯燥了。別人放假,我要訓練、比賽,比賽成績也沒有很好。”鄭子墨説,那段瓶頸期是在教練、家長和隊友的鼓勵下度過的。
今年5月,鄭子墨再次站上了全國大賽的賽場。這一次,她一路過關斬將,戰勝了2年前戰勝自己的對手,站上了全國錦標賽的最高領獎臺。
“比我厲害的運動員還有很多。”鄭子墨再一次説了“運氣好”。她説她剛好處在一個“小眾”賽道,對手不多。
但教練程益剛卻説訓練時,她跟健全的同齡人比賽,也是不落下風的:“鄭子墨訓練和比賽時很認真。無數次重重摔倒,她都不曾落淚,會站起來繼續訓練,像個‘戰士’一樣。”
和雙胞胎姐姐一起,從小就被一樣看待
關於身體的缺憾,鄭子墨沒有在記者面前避諱。
“我不覺得這是我應該遺憾、難過的,反而這一切,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價值,更加明白應該去努力的方向。”她像個大人一樣説,她是雙胞胎,姐姐跟她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她總是笑著説,分辨自己和姐姐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看手。
鄭子墨的左小臂缺失與生俱來。
鄭子墨的爸爸説,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家裏就達成共識,一樣看待,“我們一直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兩個女兒。”
從小鄭子墨就自己吃飯、寫作業,跟姐姐一起學打乒乓球、學輪滑、學包餃子……“和別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
作為父母,鄭爸爸非常明白小女兒比常人付出的更多,他會心疼,但從不輕易表露。“子墨獲得成就時,我們會給她更熱烈的掌聲,而在過程中,我們更希望她能夠自己學會面對。”
子墨備戰全國賽時,集訓很辛苦,通常一整天都在訓練。“她年紀小,練跆拳道真的不容易。”
“我擁有了他們沒有的,他們也有我沒有的”
在學校,鄭子墨班長,學科成績名利前茅。她的老師説,這個孩子身上看到很多樂觀與善良。她與同學的關係都處得不錯,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有時,同學會把鄭子墨寫進作文裏。
“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和短板,我的是顯性,別人的是隱性,大家都是在努力戰勝缺點和短板。我擁有的或許是他們沒有的,但他們擁有的或許是我沒有的。”鄭子墨從不跟別人去比較自身條件。
今年,她的啟蒙教練程益剛又收了兩名徒弟,她們和子墨很像。子墨跟兩個師妹經常在一起訓練,跟她年齡相倣的大師妹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右臂。“她會一拳一拳打出來,也會慢慢走出來的。”
杭州亞殘運會期間,鄭子墨大概率不會去現場看比賽,因為比賽是在上課時間進行。她説,學業和跆拳道同樣重要,但她會去網上收集比賽錄影,也會給自己在省隊的隊友們發去祝福。
鄭子墨的下一個目標是亞運乃至奧運賽場。她對記者説,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春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