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我好像得了悲秋綜合徵” 醫學上真有這病?
發佈時間 | 2023-10-18 09:15:3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的心情也像跌入谷底。”進入秋天,不少網友的心境也起了變化,“我好像得了悲秋綜合徵”“看誰都不順眼,總愛在生活中挑毛病”……

  連日來,“醫生提醒警惕悲秋綜合徵”相關話題,引發網友共鳴。“悲秋綜合徵”是病嗎?秋天該如何克服低落情緒?

  10月17日,杭州市民張蕾在社交平臺看到“悲秋綜合徵”,她跟了條評論——“精神消沉、帶倦乏力、頻繁出現煩躁情緒,都中了。”

  現在,網友將此類季節性情緒總結為“悲秋綜合徵”,這種症狀到底影響幾何?潮新聞專訪了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浙大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陳煒。

  陳煒介紹,醫學上並沒有“悲秋綜合徵”這一説法。但是,秋天天氣轉涼,和夏天相比,會增加抑鬱的可能性。隨著季節交替,體內激素發生變化,敏感人群確實容易在此情況下發生輕度抑鬱或焦慮。

  “如果情緒低落是短暫的,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運動,中午多曬太陽來調節情緒。如果低落情緒超過兩周,甚至有輕生類消極想法,建議到醫院就診,或許是得了抑鬱症。”

  陳煒強調,秋季來精神科病人門診量確實會有所增加,但季節性抑鬱的病人數量總體並不多。來就診“悲秋綜合徵”的人群,大多數屬於大腦神經遞質對變化比較敏感,由此産生“情緒病”。

  類似的“情緒病”,近期也在校園裏蔓延。

  17日上午,杭州一所高中的心理教師王敏(化名)向潮新聞記者表示,“近期,來找我諮詢心理問題的學生明顯多了起來。”

  最近,每逢下課或者午休期間,不時有學生來找王敏進行心理疏導,大多數學生遇到焦慮、失眠等問題。其中,高三年級的學生佔比較多。臨近高考,有些學生擔心自己考不好,過度焦慮,也有部分學生陷入家庭問題或者情感問題的漩渦中,導致情緒控制失衡。

  在王敏看來,正值夏秋季節交替,人的情緒波動比以往更普遍、更激烈一些,大家對“悲秋”感受也更強烈。

  “悲秋綜合徵”,對更多人來説,是一種帶文學色調的自我調侃。類似的還有“發朋友圈困難徵”“過度換氣綜合徵”等。網友通過自嘲、自我取悅等方式,調劑生活。

  也正因此,網上有了一個特別外號——“脆皮青年”,是對脆弱易感年輕人的總稱。業內人士認為,“悲秋綜合徵”也是他們的其中一種秋季反應,本質是他們陷入健康焦慮。在輿論中,網友們容易根據症狀對號入座,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陷入自我懷疑、擔憂。

  生活調侃之外,千萬也別被輿論帶偏。秋季有人因看到落葉紛飛而悲秋,也有人在秋高氣爽的天氣感到愉快。自然萬物,換個角度欣賞,或許“悲秋綜合徵”也能隨風而解。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越 魯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