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在全球範圍內打響了封殺社交電商的“第一槍”——這在整個過去半個月裏,成為了電商界最為關注的事件之一。
社交電商禁令的影響不止于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也在評估類似政策。社交電商風雲突變之下,人們又開始把目光回歸那個本質問題——低價直播帶貨,對實體經濟到底是福是禍?
印尼緣何封殺社交電商?
印度尼西亞商務部在9月27日發佈新法令,宣佈禁止社交媒體平臺上的電子商務交易。新規規定,社交媒體平臺不得進行直接商品銷售交易,只能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推廣宣傳。
這意味著,社交媒體平臺和直播帶貨被正式割席。10月4日,TikTok Shop宣佈關停,至此,抖音海外版在印尼回歸純粹的社交內容平臺。
對於出海跨境熱土東南亞,多數商家會最先將目光聚焦于印尼——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數據顯示,2022年印尼人口達2.76億。其中,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4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且人口結構比較年輕,1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8%,15-6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66%。
龐大的人口紅利,正處增長爆發期的線上消費市場,成就了發達的直播電商業務——市場情報公司Cube Asia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 年,印度尼西亞的直播購物累計銷售額達50億美元。
低門檻、低成本的社交電商孕育出井噴的機遇,成為許多賣家淘金印尼的重要橋梁。
作為東南亞第一經濟大國,印尼為何與網際網路大潮背道而馳,對時興的社交電商“痛下殺手”?
或是社交電商禁令禍起低價內卷。
“電商不能和社交媒體關聯在一起,它們需要被分開。”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表示:“這一立即生效的舉措旨在保護線下商家和市場,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掠奪性定價正在威脅中小企業。”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指出,站在印尼本國的角度看,受産業帶分散影響,實體商戶的採購成本較高,本土生産供應水準難以支撐同廉價進口商品的競爭,來自全球市場性價比高的商品確實給印尼的本土企業帶去了衝擊,掠奪了實體商家的生存空間。
貿易保護主義或許是出臺禁令更重要的推手。“直播帶貨發展迅猛,體量龐大,觸動了印尼貿易保護的緊張神經。印尼政府不想讓社交電商平臺上的低價商品,擾亂本國中小企業的價格體系及市場競爭力。” 張周平分析説,在保護實體經濟的同時,新規也在打壓跨境電商。
在印尼,與社交電商禁令同步出臺的,還有對跨境商品的100美元(折合729.7人民幣)最低價限制。“跨境商家在印尼電商平臺銷售的商品單價最低為100美元,這也是很嚴苛的,傳統電商的客單價可能都在10美元以下。”張周平説,這意味著,跨境電商在印尼只能走品牌的路,做高溢價的商品。
東南亞或將掀起連鎖風潮
在電商領域,一場史無前例的風暴,正從印尼蔓延開,更多東南亞國家也正在考慮限制社交電商。
10月7日,馬來西亞通信和數字部長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將同步調查印尼政府禁止社媒平臺推行電商業務的計劃,甚至考慮將在馬來西亞本土制定適當的措施。
近日,越南公佈一項針對社交平臺的調查結果,指責其違反了越南內容分發網路儲存資訊的條例。另外,越南相關政府人士還認為部分社交平臺在越南的電商業務沒有遵守當地公佈申請人的資料、在登記時儲存賣方的全部資料等規定。
張周平稱,印尼將社交和電商的果決割裂在行業內外都是一個重磅消息,不排除東南亞其他國家跟進的可能性。
在他看來,社交電商應受監管,在規範中發展,但一刀切禁止的做法並不可取。社交電商和實體經濟在本質上並不對立,可以融合發展,“如果電商平臺通過強勢地位壓低企業定價,企業利潤受損以致通過電商無法帶來更好的利潤及增量,那可能對實體經濟發展不一定有利。但另一方面,如果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借助電商平臺擴展了銷量,助力了企業發展,也可以實現良性迴圈。”
“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勢不可擋。如果一味禁止,短期內可能會使本土中小企業免受衝擊,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終究要面對全球化競爭,企業的發展要依靠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是依賴政策增設的防火牆。”
印尼宣佈社交電商禁令後,相關平臺發言人表示,社媒電商的誕生是為了解決當地傳統小型商家的現實問題,將他們與本地創作者匹配,幫助增加網上商店流量。在平臺尊重當地法律法規的同時,“我們希望這些法規能考慮到對平臺上數百萬相關創作者的生計影響。”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