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
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的實施意見
(2023 年 6 月 19 日)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作出了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20年來,浙江持之以恒、鍥而不捨深化“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成效顯著、影響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千萬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以“兩個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大場景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持續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大力提升縣城承載能力,全省域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全面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以推進“千萬工程”新成效為鄉村全面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浙江新貢獻,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國之治、“浙江之答”回應時代之問,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原則。堅持黨建引領、黨政主導,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形成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堅持守正創新、久久為功,持續鞏固提升“千萬工程”實施經驗成果,不斷豐富建設內涵、拓展建設領域、放大建設成果;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順應鄉村發展規律,把握鄉村差異性,科學做好頂層設計,分區分類實施;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用,充分激發群眾首創精神,形成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良好局面;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實施,系統擺布城鄉關係,注重多目標平衡,推動城鄉融合、共富共美;堅持由表及裏、塑形鑄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身有所棲、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園。
(三)主要目標
到2027年,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成熟,高效生態農業強省建設再上臺階,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鄉村振興樣板區。鄉村內生活力充分激發,建成示範村1000個以上,“千村引領”的優勢更加凸顯;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協同推進,和美鄉村建成率90%以上,“萬村振興”的氣象全景呈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取得突破性進展,“三大差距”明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85,“全域共富”的格局基本構建;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更高,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6%以上,“城鄉和美”的圖景全面展現。
到2035年,整體大美、浙江氣質的城鄉風貌全域展現,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全面建立,省域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製成熟定型,文明善治達到新高度,農民生活幸福和美,高水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成鄉村振興樣板區。
二、塑造鄉村風貌新氣質
(四)加強鄉村規劃引領。加快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建立健全以縣域和美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村莊佈局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為基礎的“1+4”規劃體系,嚴格保護農業生産空間和鄉村生態空間。全面完成“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嚴禁隨意撤並村莊、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
(五)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回頭看”,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精準化、回收利用資源化、末端處理智慧化,深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基增效雙提標行動,加快農村公廁服務提標提質。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有序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健全農房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凸顯浙派民居特色的現代宜居農房建設。加強農村“空中蜘蛛網”整治。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進村入戶延伸,加強村內支路、入戶道路和村莊停車場建設。廣泛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深化“一村萬樹”建設。全面推進碧水行動,全域建設幸福河湖。加快建設美麗海灣,陸海統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六)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以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引領,圍繞環境優美、産業興旺、生活宜居、富裕富足、鄉風文明等方面,建立健全和美鄉村建設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制定和美鄉村建設導引。完善縣(市、區)、風景帶、鄉鎮、村、庭院等“五美聯創”機制,點線面推進和美鄉村全域建設。聚焦“一統三化九場景”,加快推進未來鄉村與未來社區聯建聯創,打造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
(七)打造整體大美鄉村風貌。加強和美鄉村與美麗城鎮、美麗田園、美麗生態廊道、美麗公路統籌貫通,持續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深入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加快鄉村地區生産生活生態融合。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 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系統推進清潔小流域建設,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品質精準提升。保留浙派風貌和村莊肌理,深入推進“微改造、精提升”,以“繡花”功夫實施鄉村有機更新。
三、激發産業興旺新動能
(八)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縱深推進“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探索開展“多田套合”耕地綜合整治,加快實現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一體化、糧食生産功能區全部落在高標準農田內。加強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開展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級,構建現代化農田灌排體系。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等六個“百千”工程。實施畜牧業高品質發展行動,穩定蔬菜生産,加強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農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全面深化“肥藥兩制” 改革,深入實施土壤健康行動。深化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全面構建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外來入侵物種防治。持續提升鄉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九)全面推進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構建“1+6+N”農業科技創新架構體系,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強省。大力推進種業振興,持續實施農業新品種選育科技專項,培育一批種業重點龍頭企業和制種大縣。實施農業産業技術創新項目,打造一批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加快建設丘陵山區適用小型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先導區。
(十)做強做大鄉村“土特産”。建立“土特産”動態監測調查制度,發佈“土特産”目錄。大力發展“一根草、一盤菜、一顆果、一片葉”等“八個一”優勢特色産業,加快推進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漁港經濟區等平臺建設。深入實施鄉村産業“十業萬億”工程,推進農業規模化、産業化、品牌化發展。擦亮“味美浙江·百縣千碗”金名片,支援農家特色小吃産業化、商業化。創新氣候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
(十一)全力建設數字鄉村引領區。大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建設一批數字農業工廠、未來農場、數字灌區。推進 “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越洋,培育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開展巾幗直播活動。深化“浙江鄉村大腦+浙農應用”建設,加快“浙農碼”推廣應用。提升鄉村生活智慧化服務能力和水準,打造一批“鄉村數智生活館”。加強鄉村數字新基建,開展偏遠地區、山區、海島等基礎網路補盲建設,加快實現5G網路鄉村全覆蓋。
(十二)全面推進農業開放提升。大力發展鄉村“地瓜經濟”,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交流合作,落實RCEP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浙滬優勢特色農産品産銷合作,加強長三角地區水稻新品種等科技創新成果示範推廣。深化農業全産業鏈“百鏈千億”行動,完善農業全産業鏈“鏈長制”,打造一批百億元級重點産業鏈。實施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加強農産品地理標誌管理和品牌保護。
(十三)著力優化鄉村營商環境。深化農業農村投資“一件事+明白紙”整合改革,構建“重大項目+涉農補貼 +農業信貸+農業保險”功能聯合體。加快建設“惠農直通車”應用,推動資訊服務進村入戶。加強農業農村領域“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框架下的條塊銜接、協同指揮。深化農業“標準地”改革,落實農業重大産業項目用地保障機制,有效保障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用地需求。
四、跑出城鄉融合新速度
(十四)加快提升縣城承載能力。強化縣城産業平臺集聚能力,提升發展各類開發區、産業集聚區和創業園,支援農産品精深加工、輕工産品等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完善廣覆蓋商貿網路,提高縣城就業吸附能力。強化縣城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推動縣城與大中城市交通高效聯通,優化縣城路網結構,加快電力、燃氣、供水、排水等老舊管線更新改造。強化縣城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加快高水準縣級“龍頭”醫院建設,加快“縣中崛起”,全面提升縣城民生事業水準。強化縣城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加快推進水網安瀾提升工程,深化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善縣城生態綠地系統。加快提升小城鎮服務能力,打造一批現代化美麗城鎮。
(十五)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持續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往戶延伸,加快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建設“四好農村路”2.0版,實施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完善城鄉供水格局,持續鞏固縣域城鄉居民同質飲水。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提升,加快鄉村綠色能源站試點。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更好支援新能源汽車下鄉。因地制宜推進燃氣下鄉。全面推動快遞進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完善鄉村防災減災基礎設施。
(十六)持續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完善全民覆蓋、城鄉一體、優質共用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構建城鄉全鏈條、一體化善育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內融合型、緊密型義務教育學校結對發展,推動教師資源向鄉村傾斜,加快鄉村中小學現代化建設,擴大鄉村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高水準建設縣域醫共體,推進村級醫療機構規範化建設,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適時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優化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健全黨建統領多方協同助力“浙裏康養”機制,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健全獨居老人巡訪關愛機制。
(十七)深化城鄉融合配套改革。完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城鄉公共資源合理配置“三大機制”。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到2027年縣城人口占縣域比重年均提高0.8個百分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探索以積分制為依據的緊缺公共服務梯度供給制度。協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産權制度、農村經營體制等改革。建設全省農村産權交易平臺。
五、譜寫共同富裕新篇章
(十八)持續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施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規範發展強村公司,推動“飛地”抱團領域擴展、項目增效,推廣多村合作、整鎮組團、跨鎮抱團等“片區組團”發展模式。開展農村集體收益分配權抵押擔保、自願有償退出等試點,加快農村不動産確權登記頒證。完善集體經濟組織聯農帶農機制。加強農村集體資産監督管理,迭代升級“浙農經管”應用。
(十九)鼓勵支援農民創業就業。推動百支農創客鄉村運營團隊走進鄉村,構建“專家+創客團隊+基地農戶”的組團創業機制。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深化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鄉村工匠培育計劃,建立農民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機制,提高農民工轉崗就業能力。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機制,支援農民工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
(二十)積極推進村莊經營。實施鄉村點亮行動,開展鄉村點亮試點建設。探索閒置宅基地和農房多種盤活方式,激活農村資源資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文化創意、康養運動等新型業態,加快休閒農業重點縣和美麗休閒鄉村培育。深入發掘民間藝術、節氣文化、傳統手工藝、戲曲曲藝、民俗活動等活態文化,開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試點和文化服務運營模式 創新試點。開展“空心村”綜合利用試點。
(二十一)大力推動山區海島高品質發展。深化新型幫共體建設和“山海協作”工程,實施先富帶後富“三同步”行動。拓展鄉村振興(山區26縣)十大助力行動,實施以“一縣一鏈”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綜合試點項目。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千僑幫千村”行動,紮實推進新鄉賢“同心共富”工程。啟動新一輪民族鄉村振興結對幫扶行動。支援景寧畬族自治縣、嵊泗縣打造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山區海島樣 板縣。鼓勵有條件的山區26縣設立高品質發展科技專項。實施紅色鄉村振興計劃,加快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加強海島海域生態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化完善生態保護和資源補償制度。統籌發展與安全,協同推進海上漁船安全設施、船容船貌、規範生産整治提升。
(二十二)促進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深入實施農民異地搬遷工程,配套落實後續幫扶共富項目。深化黨員帶頭致富、帶領創富、帶動共富“三帶行動”,加快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加快實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實施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完善防範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健全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精準高效、智慧溫暖的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推進殘疾人托養照護機構建設,實現縣(市、區)殘疾人專業托養機構全覆蓋。
六、引領文明善治新風尚
(二十三)加快提高鄉村文明程度。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 設,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推進“浙風十禮”鄉村實踐,廣 泛開展“好家風”建設,常態化開展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典型選樹。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旗幟鮮明反對封建迷信、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不良 習氣,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十四)著力繁榮興盛鄉村文化。制定全省鄉村文化振興實施意見。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提升農村文化禮堂使用率,建設文化驛站、“石榴紅”家園等鄉村新型文化空間。 實施“文藝星火賦美”工程,開展“百村爭鳴”評選活動,推廣“藝術家駐村”模式。推廣“省賽村辦”模式,支援馬拉松、自行車賽等賽事向鄉村延伸。開展“我們的節日”“跟著節氣遊鄉村”等民俗活動,打造一批留住農村記憶的鄉村博物館。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推進傳統建築“老屋復興”。挖掘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資源。
(二十五)迭代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深化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和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家事矛盾糾紛化解綜合服務“一類事”試點。紮實推進“民生議事堂”和“協商驛站”建設擴面提質增效,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有效實現黨建統領下的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模式。加強民主法治村動態化管理,推進共用法庭建設。構建新時代鄉村誠信體系,探索“誠信+鄉村治理”模式。深化黨建統領網格智治,完善網格事項準入、規範運作、作用發揮等機制。
七、強化黨建引領
(二十六)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工作導向,深入推進基層黨建“百縣爭創、千鄉晉位、萬村過硬”工程。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健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統籌協調機制。制定加強新時代鄉鎮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意見。加強黨組織對村級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等的領導,對軟弱後進村和重點複雜村實行 “一村一策”整固提升。強化農村發展黨員和流動黨員排查納管工作,健全黨員“進出育管愛”管理機制。傳承發揚“後陳經驗”“寧海經驗”,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完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縱深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二十七)深入實施新時代“領雁工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基層帶頭人培訓體系、課程體系、學制體系、考評體系,把“千萬工程”經驗作為教學培訓的重要內容,打造一批教育實訓基地和基層實踐教學點,加快提升基層黨員幹部能力素質。加強村級後備人才引育儲備,推動每村儲備不少於2名主職後備人才。加強對基層黨員幹部激勵關愛,完善村幹部基本報酬制度。
(二十八)下大力氣抓好鄉村人才振興。堅持黨管人才,健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制度機制。深入推進“兩進兩回”行動,實施鄉村“綠領”人才培育計劃,深化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完善基層農技人員、鄉村衛生人員、農村學校教師定向 培養工作機制。選優配強村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和駐村工作組,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
八、強化工作保障
(二十九)落實領導責任。各級黨政“一把手”要堅持親自抓,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項目落地。各級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推動落實等職能,各有關單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把“千萬工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重要內容,納入市縣、省直部門綜合考核和省政府督查激勵。
(三十)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千萬工程”貫徹落實閉環機制,實行項目化、清單化、時間化推進。健全“千萬工程”專項任務責任制,制定專項推進方案。完善“千萬工程”項目管理機制,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建立動態調整項目庫,優先納入群眾需求強烈、短板突出、兼顧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條件改善的項目。探索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有效機制,保障農民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
(三十一)強化政策支援。省財政和地方財政要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加大對“千萬工程”投入力度,到 2025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達到10%以上。各市縣原則上每年安排不低於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5%保障鄉村重點産業和項目用地。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千萬工程”項目建設。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和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引導金融資金參與“千萬工程”建設。政府産業基金向 “千萬工程”項目傾斜。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