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亞運會舉行一場特別的記者見面會 掌聲,為一線工作人員響起
發佈時間 | 2023-10-08 08:38:09    

   7日下午,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舉行了“杭州亞運會一線工作人員記者見面會”,6名杭州亞運會一線工作人員走到臺前,向大家講述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亞運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無數一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他們幹的是服務1.2萬餘名運動員、1.2萬名媒體記者、近5000名技術官員的工作,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舉辦這次見面會,就是要向他們表示致敬。”杭州亞運會主新聞發言人許德清表示。

  他們中,有“餐飲廚房大師傅”,有籃球場“擦地哥”,有參與保障槍彈的“00後”姑娘,也有在賽場內外爭分奪秒的記者。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或許沒有賽場上的運動明星那般驚艷,但他們的故事同樣動人。

  “00後”姑娘呂淑怡是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安保工作人員,主要負責亞運會競賽槍彈的保障工作,同時參與涉亞人員的保障,“開始得最早,結束得最晚”是她的工作常態。

  負責“大蓮花”體育場清廢保潔工作的於丁丁和他的“保潔天團”,總是在觀眾入場前和散場後出現,每日工作時長達10小時以上,賽時則會達18小時。

  杭州亞運會運動員村餐飲主管胡傳剛為餐廳的規劃佈局、功能表制定、運作管理等操碎了心,脖子上滿滿挂著的徽章是運動員和技術官員對他的感謝,像是一枚枚榮譽的勳章。

  還有和兒子分別堅守崗位保障亞運的亞運會班車司機盧保林,參與製作杭州亞運會官方英文會刊《Asiad Daily》的中國日報記者石甫天,在比賽場上快速閃現身影擦乾地面的杭州奧體中心籃球館競賽志願者李冠霖……他們像一顆顆螺絲釘,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辛苦和汗水,為亞運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時好,走時順。我們做到了!”“作為體育記者,在亞運會後,我相信我一定會一次次地回到這座城市。”“我只是數萬服務保障人員的一個代表,祝亞運會圓滿成功。”在見面會尾聲時分,幾位一線工作人員送上了自己的承諾和祝福。下一秒,也許他們又將回到幕後,回歸到平凡的工作中,但這一刻,請為他們鼓掌。

  “大蓮花”保潔人員於丁丁:

  我們再辛苦也是甜的

  於丁丁已不記得自己在“大蓮花”體育場的邊邊角角走過多少回了,當我們關注激動人心的亞運賽事時,他正緊張地關注著地面上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紙團,廁所裏的水漬有沒有擦乾。

  “大蓮花”是一座能容納8萬多人的體育場,由525名一線清廢保潔人員保障場館的清潔工作。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清廢保潔主管於丁丁就是其中之一。也許是不習慣處於聚光燈下,於丁丁靦腆少言。沒等到記者單獨採訪,他就悄然離開,繼續忙碌接下來的保潔工作,直到空閒時才和記者聊起來。

  杭州亞運會期間,各比賽場館、訓練館、接待酒店環境保障是極其繁雜的工程,尤其是像“大蓮花”這樣人流量大且使用率高的場館。於丁丁從去年4月就開始保障亞運會,每天都很忙碌。於丁丁給記者看了他在亞運會5次綵排演練及比賽期間的行程計劃——

  每天6時前到崗,對當日的保潔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安全教育等工作,6時30分左右安排各組人員檢查樓層各自區域的看臺、座椅、衛生間、通道、週邊道路等,並進行清掃工作。賽事中期,他們會退居幕後,但是仍然把注意力集中在衛生間、樓層通道等處。“確保不留一滴水、一張紙”。等到比賽結束觀眾散場後,原先“隱藏”的保潔人員重新進行區域清掃……

  運動員和觀眾進場時,也許不會特別注意到,場館各處都乾乾淨淨,也許也不會注意到那些早已默默退居幕後的保潔人員,但這並不影響於丁丁和他的團隊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説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保障場館的整潔和環境的舒適是我們最大的心願。”於丁丁説。

  於丁丁更願意談起那些保潔阿姨們留給他的感動瞬間。比如,開幕式結束的那晚,觀眾散場後,保潔人員抽空來到舞台中央拍集體照留念,一家媒體把話筒遞給保潔阿姨:“辛不辛苦?”保潔阿姨來不及多想就脫口而出:“我們再辛苦也是甜的!”

  “不少保潔人員是從外省過來的,一直沒有時間去遊玩,也沒時間看比賽,只能聽到頒獎儀式時雄壯的國歌聲,或是運動員得分後觀眾的歡呼聲。”於丁丁曾經問過團隊保潔人員,亞運會結束後有什麼打算。他們説,想在杭州玩幾天,購買亞運會漂亮的紀念品回老家,送給家裏的親朋好友,表明自己曾為亞運會出過一份力。

  班車司機盧保林:

  期待閉幕後與家人團圓

  “我是杭州亞運會班車司機盧保林,我的任務是每個比賽日,把運動員從亞運村送到西湖高爾夫球場,再把他們平安接回到亞運村。”

  做完自我介紹後,這位52歲的東北漢子又補了一句,“我以前就是開車的,這次能服務亞運,感到非常幸運。”淳樸的話語讓現場不少記者會心一笑。

  開車,對於盧保林來説並不難,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他的任務就是“順利送達,平安接回”。但對他來説,適應“亞運時間”費了一番功夫。

  從9月22日開始,他每天都要淩晨2時起床,4時半發車,開車30多公里將運動員送達比賽場館,再返回亞運村。“每趟來回差不多2個小時,每個比賽日要來回行駛3趟,早上來不及吃熱乎乎的肉包子,只能吃點麵包應急。”

  説完,盧保林有些不好意思,他又想起一個細節,亞運比賽期間,駕駛員需要在車上等候,“觀眾在裏面看亞運會,我就在車上聽比賽。聽到現場響起一陣陣的歡呼聲,我心裏就特別激動。”

  儘管一家三口都在杭州,但盧保林和家人已經很久沒見面了。他的兒子在杭州臨平,服務亞運安保工作。“中秋節我們一家三口,手機視頻聊了一個多小時,算是在‘雲’上團圓過節了。”盧保林説,他們一家人已經約定好,亞運會圓滿閉幕後,就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吃一頓自己親手包的東北餃子。

  “亞運會舉辦得這麼順利,我很開心,想到終於可以見到老婆孩子了,我也很開心。”興許是忽然想到亞運會即將結束,説著説著,盧保林又顯得有些傷感。

  他默默垂下了頭,“其實我還有點不捨,你説亞運會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呢?”

  運動員村餐廳大師傅胡傳剛:

  徽章代表我的心

  “你們看,他的徽章!”10月7日下午,杭州亞運會一線工作人員記者見面會開場,胡傳剛甫一落座,便引發了陣陣驚呼——他胸前的工作牌上,綴滿了亞洲各個體育代表團的徽章,馬來西亞、泰國、沙特、汶萊……這些徽章大多是市面上難以尋覓到的“珍藏款”,一枚一枚別在綬帶上。

  杭州亞運村運動員村的餐飲主管,怎麼會變成一位徽章“達人”?

  “這些徽章不是交換的,是運動員與隨隊官員就餐後贈送的。”胡傳剛笑著“解謎”。在運動員村餐廳工作的一個多月,他收穫了30多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徽章。“這是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對餐飲的肯定,是對我們服務團隊工作的認可。”

  從事餐飲行業近20年,烹飪對於胡傳剛來説已是胸有成竹。但給運動員開展餐飲服務保障還是頭一回。從功能表開始,就要反覆斟酌。

  “因為運動員的菜品既要符合食品安全和食源性興奮劑檢測要求,又要盡可能滿足各參賽國家、地區的用餐習慣和生活方式。”在與餐飲服務團隊歷經近4個月的努力後,他們編制的功能表經組委會組織的各方面專家評審,並報亞奧理事會審核確定。

  現場,他介紹了運動員的專屬功能表,覆蓋了中餐、東亞、南亞及次大陸、阿拉伯及中東、歐陸等5種不同風味,中餐風味中還融入了“味美浙江,百縣千碗”菜品,儘量在滿足不同需求的同時,也展示浙江的美味。

  運動員餐廳每天提供20小時餐飲服務,偌大的餐區,總能見到這位大師傅的身影。身為餐飲主管,他從後廚走到前臺,除了制定功能表,也要維護、管理餐廳的日常運營。“比如出菜之前,我們要對菜品進行全面檢查,餐中要關注菜肴是否及時添加,取餐區會不會發生擁擠等。”胡傳剛説。

  大師傅的用心,來就餐的人看在眼裏。胡傳剛向大家展示了一枚來自汶萊代表團的徽章。“汶萊親王來到運動員村並在餐廳用餐,一名隨隊官員在交談中給予餐廳高度評價,這枚徽章就是我從他那裏收到的禮物。”

  截至目前,運動員餐廳共運作29天,累計保障運動員和隨隊官員用餐39.6萬人次,總體滿意度達到98%。

  對於這樣的成績,胡傳剛備感自豪,也十分謙遜:“我只是數萬亞運會餐飲服務保障人員中的普通一員。希望運動員與隨隊官員吃得安心,賽得開心,有一趟難忘的杭州亞運會之旅。”

  槍彈“守護人”呂淑怡:

  保障槍彈139批次零差錯

  清瘦的身形、美少女的臉龐,眼前的呂淑怡很難讓人聯想到“女警”這個詞。

  “別看她外表柔弱,曾經可是能從直升機上下來的女特警。”呂淑怡的同事、浙江省公安廳機場公安局團委書記顧博告訴記者,浙江警察學院畢業的呂淑怡學的就是特警專業,這次亞運會,作為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安保工作人員,呂淑怡主要負責競賽槍彈的保障,是射擊、現代五項等比賽的槍彈“守護人”。

  “我是一名00後,剛接到保障任務時很興奮。”説起接到任務的第一反應,才工作一年多的呂淑怡流露出自信的表情。

  競賽槍彈保障任務時間跨度長、保障數量大,涉及了39個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是要確保零差錯。

  為防止出現丟失和損壞,呂淑怡對參與保障工作的航司和機場工作人員還進行了專門培訓,實行專門管理。“截至6日,我們共保障槍彈任務139批次,做到了任務保障零差錯。”這一成績背後,是呂淑怡一個多月的持續付出。

  呂淑怡説,杭州亞運會期間,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是浙江省第一空中門戶,也是迎接八方來客的重要窗口,除了競賽槍彈保障任務,她還要參與運動員的保障工作,所以進入任務的時間也比別人要提前許多。“我們從8月25日開始執行亞運會任務,這幾天,我們還將迎來離境高峰。緊接著,10月9日第一批亞殘運會航班又將抵達。”

  呂淑怡打趣道,自己和同事們經常白天過的是北京時間,晚上“倒個時差”繼續執勤。從開幕到閉幕,她不僅沒有機會去現場看比賽,也沒有機會接觸喜歡的運動員,即使執行保障任務時,離運動員近在咫尺,也只能一心履職。

  前幾天,執行保障任務時,呂淑怡正好遇上自己喜歡的中國乒乓球隊離杭,當時許多球迷已早早在機場等候。儘管呂淑怡也很想要一個簽名,但她並未分心,一直在維護現場秩序,引導隊員們快速離場。

  “來時好,走時順”,這是一名00後亞運一線工作人員對亞運的祝福。

  大學生志願者李冠霖:

  靠膝蓋剎車的“擦地哥”

  10月7日淩晨,剛剛回到中國計量大學宿捨得李冠霖捨不得睡下。他興奮地回味著當晚在杭州奧體中心籃球館為杭州亞運會做的最後一場志願服務。

  “我從長春來杭州讀大學,就是為了亞運會。”聊起對杭州亞運會的感情,這名略帶“東北腔”的大二男生很直白,他告訴記者,聽説杭州要舉辦第19屆亞運會,高考填報志願時,就把目標鎖定了杭州的高校。“我期待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做一名亞運志願者。”他説。

  經過層層選拔,李冠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擔任fop區(比賽場地)場地清潔志願者小組長。

  在籃球界,這個崗位的志願者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稱:“擦地哥”。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擦地哥”除了擦地、節間拖地外,還要在球員熱身時負責管球。

  籃球比賽期間,李冠霖的座位就在籃架邊上。“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工作位無限接近賽場時,我很興奮。”雖然在這個讓人羨慕的“超級VIP位置”,但李冠霖並沒有機會好好欣賞比賽。因為比賽進行時,擦地誌願者的精神需要高度集中,他們隨時都要衝上場,確保比賽場地的清潔。

  “我們的任務就是保證地板上沒有雜物、沒有汗液水漬。”李冠霖説,這個聽上去簡單、瑣碎的工作,對比賽卻影響不小。“球員打球時汗漬會很多,如果不及時處理,被後面的球員踩到很容易滑倒,甚至可能導致球員受傷。”

  同時,什麼時候“出動”去擦地、怎麼擦也是一項“技術活”。李冠霖和組員們在衝上場擦地時,要掐準時機,趕在球員們返回前,快速擦好並離開,整個過程必須在幾秒之內完成。為了追求以最快速度到達需要擦拭的位置,“擦地哥”們會加速衝上場,一次擦地相當於一次無氧衝刺折返跑,也因為彎著腰衝得太猛,每回得靠膝蓋著地及時“剎車”,一場下來,李冠霖和組員們的膝蓋都紅透了。

  從9月26日籃球館正式開賽,到10月6日晚賽程全部結束,李冠霖在籃球館擦了11天地。他告訴記者,一直覺得自己的崗位並不起眼,沒想到因為觀眾和媒體記錄下的工作瞬間,越來越多的人為“擦地哥”點讚。

  “大家的稱讚和認可,讓我和組員們每天都能量滿滿。”亞運會即將閉幕,李冠霖説,這不僅是屬於運動員的舞臺,也是他和所有“小青荷”綻放自己青春的舞臺,這段經歷註定難忘。

  中國日報記者石甫天:

  發掘閃閃發光的運動員

  在杭州亞運會一線工作人員記者見面會上,石甫天是唯一的媒體代表。身為中國日報文教體育部記者,同時也是杭州亞運會官方英文會刊《Asiad Daily》製作團隊成員,過去20多天,他輾轉于6個辦賽城市之間。

  從業6年來,石甫天始終奮戰在體育戰線,相繼參加過北京冬奧會、北京冬殘奧會、雅加達亞運會等綜合大型賽事的報道。回顧此次杭州亞運會之旅,他用幸福來形容:“作為媒體記者,參與這樣的大型賽事是幸福的,因為我們能見證亞洲的體育力量,以及賽事保障的精彩。”

  在烏茲別克傳奇老將丘索維金娜身上,石甫天讀到了運動員對體育事業的無盡追求。“我問她你為什麼還要比賽,她説體操就是她的生命。”隨後,“丘媽”還與石甫天分享了她對中國的熱愛:“她説,從北京奧運到杭州亞運,每一次來參賽,都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給她的愛。”

  亞運期間,來自全亞洲的1.2萬名記者奔波在賽場內外。除了“追逐”傳奇,石甫天還用很大一部分時間發掘閃閃發光的中國運動員。“希望能通過媒體的報道,讓更多人認識中國運動員,了解他們的故事。”

  石甫天的手機裏,珍藏著一期杭州亞運會官方英文會刊《Asiad Daily》,封面人物是汪順。與“霸氣外露”的奪冠照相匹配的,是一個英文諧音詞Shun-sational。他解釋,這是將汪順的姓和英文單詞Sensational(極具影響力的人或事)結合在了一起,寓意汪順奪金在國際賽場上的影響力。

  這一巧思,源於對報道“中國亞運軍團”的用情用心。“當天的會刊非常受歡迎,很多外媒記者、外國運動員、技術官員都關注到了。”石甫天説,很高興通過團隊的努力,讓更多人喜歡中國運動員,關注中國體育競技。

  對於石甫天來説,“亞運時間”很長:“9月16日來杭,這是我在杭州待過最長的時間。”這半個多月也是轉瞬即逝的,同時要顧好中國日報和官方英文會刊供稿,“雙線操作”讓他每一天都在連軸轉。

  杭州正在打造國際“賽”“會”之城,他期待著,作為體育記者,在亞運會後自己能再次來到杭州,也希望未來在這裡見證更多的精彩。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朱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