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爬坡過坎入鄉村 探尋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當下與未來
發佈時間 | 2023-09-05 09:05:14    

   最近,“新能源汽車下鄉”成為消費新熱詞。

  8月29日,國家能源局在杭州召開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高品質發展現場會。此前,浙江出臺《完善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促進新能源汽車下鄉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更好支援新能源車消費推廣。

  在浙江,新能源汽車的下鄉之路已經打開:截至2023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68.51萬輛。其中,鄉村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38萬輛,下鄉正成為新能源車企開拓市場的新方向。

  市場潛力多大?配套設施有何短板?近日,記者走訪嘉興嘉善、麗水青田、台州路橋以及湖州等地,探尋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當下與未來。

  市場空間大,消費者對價格敏感

  今年1月,嘉善縣“寶媽”汪鈺瑩買下人生第一輛車,五菱宏光MINI——它因車型小巧被網友戲稱為“剁椒魚頭”。“車子落地5萬多元,接送孩子用,每月電費只要二三十元。”大半年過去,她感覺自己買對了。

  “消費者普遍對售價敏感、對品牌不敏感。”嘉善浙菱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銷售員俞磊表示,門店裏小型車、低價車銷售最為火爆,客戶群體多為年輕父母和老年人。

  山區縣消費者對售價和使用成本更敏感。在麗水青田縣,寶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前臺大廳裏,展示車的窗上張貼著“首付一成”“1萬元帶回家”等廣告標語,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負責人周微靜告訴記者,真正感受到市場的火熱,還是在2021年下半年。那時油價連漲,每升超8元,前來諮詢新能源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不少是上下班通勤剛需,“這類群體對里程續航要求不高,售價3萬元至5萬元的五菱miniev很受歡迎。”去年,新能源汽車已佔據他們全年銷售總數的七成。

  以五菱miniev為例,在家裏充電,每公里電費僅0.05元;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儘管時間段和服務商有所不同,平均費用也不超過0.2元。“即便是低油耗的微型車,理論上每公里油耗費用也在0.4元左右。”台州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夏良認為,售價和使用成本低,正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驅動力所在。

  “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概念包括了縣級及以下行政區。”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肖亮説,“既可以是農村居民個人使用,也可用於農村生産組織的多种經營,行政機構、公共交通等需求。”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浙江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佔汽車産銷量的比重分別為39.78%和38.21%。但城鄉分佈並不平均。在縣級以下地區,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佔比基本在20%以下,鄉村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發掘。

  除了新增需求,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還有替代燃油車的趨勢。肖亮認為:“至少在未來5年內,下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會快速增長,增速將遠高於城市和燃油車的數據。”

  追隨行業大勢,車企和經銷商都有所思考和佈局。

  五菱先人一步佈局下沉市場,它在全國擁有2800多家線下門店,其4S店全國地級市網覆蓋率達98%;縣網覆蓋率達79%。

  對於售後服務,周微靜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只能維修新能源汽車的座椅、車窗、輪胎等零部件,一旦涉及到‘三機’故障,只能送到麗水4S店。”隨著新能源汽車在縣鄉地區的滲透率提高,為了應對越來越多元的消費和售後服務需求,品牌經銷商體系必然要下沉。

  作為台州最早的專業市場之一,浙江方林汽車城在3年前就看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花大力氣引進國際知名品牌。眼下,這裡已有30多個新能源車品牌入駐,佔比50%以上。“我們一直在創新銷售模式。”浙江方林汽車城總經理林榮輝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們打造文創非遺市集、星空露營等系列活動,將本地特色汽車産業和夜間經濟有機結合,“從單一的汽車銷售平臺,轉向集汽車展銷、生活消費、音樂文化等於一體的潮流消費綜合體,以此聚集下沉市場的人氣。”

  公共充電設施少,制約消費意願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充電基礎設施必須“糧草先行”。

  一方面,私人充電樁在鄉村地區頗受歡迎,部分鄉村旅遊景區已經在嘗試“私樁公用”等模式。國網浙江電力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鄉鎮及以下區域私人充電樁累計報裝25.6萬戶,鄉鎮覆蓋率為90.4%,約84%的鄉村新能源車主實現了“充電自主”。

  相比城市,農村自建房在房前屋後自帶車位,有條件安裝充電樁和隨停隨充,車企、經銷商也能提供一條龍到府安裝服務。“近期公共充電樁的平均價格翻了兩番。”俞磊説,可以預見,未來鄉村私人充電樁的數據還將繼續增長。

  另一方面,公共充電設施不足仍是普遍現象,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意願。

  在方林汽車城,記者遇上正在新能源汽車4S店裏選車的劉盛楠夫婦。他們在路橋區金清鎮務工,直言充電的煩惱:“我們租的房子沒有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基本不可能。”對於新農村自建房、城鄉接合部社區等租戶來説,只能尋求公共充電設施配套。

  目前,公共充電設施的佈局顯然與消費者預期存在差距。2022年,國網台州市路橋區供電公司曾針對鄉村地區發放問卷,不少受訪者對“樁少車多”的現狀表示不滿,36.3%的受訪者表示一年內有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打算,但受制于“充電難”,仍在觀望。

  究其原因,公共充電設施建設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其中用地問題尤為突出。

  青田縣沿甌江而建,山地丘陵約佔90%,建設用地緊缺嚴重制約公共充電站的建設。青田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田主城區道路多為雙車道,沿路停車位較為緊張,改造後的充電樁、變壓器容易侵佔人行通道。

  公共停車場同樣稀缺,青田高灣地區一處停車場是合適的充電樁建設站點,但該片歸屬於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中心,此前一直爭取加改充電樁,但至今未能獲批。目前,該縣城區僅有兩大充電樁公共站點,考慮未來新能源汽車總量持續增長,繼續擴大公共充電設施規模較難。

  此外,公共充電設施的利用率不高,導致企業投建積極性不足也是一大制約因素。湖州市經信局投資處副處長方遒表示,通過成本與收益測算,充電樁日利用小時數在6小時以上、以0.5元的毛利來計算,在兩年內可收回投入成本。但部分偏遠鄉鎮的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在10%以下,加上場地、管理、維護、損耗等成本,可能七八年都收不回成本,市場化運營較難。

  目前,公共充電設施領域的企業多為長線投資或出於降本增效目的,比如停車場業主、變壓器業主,在主營業務之餘兼顧充電業務。“比起行政力量推動,我們更希望引導市場來配置場站、電力配套資源,這樣充電樁的生命力才會更長久。”方遒説。

  對此,浙江出臺的《方案》提出,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化運作”要求,計劃到2025年,全省鄉村地區累計建成充電樁不少於90萬個,建設公共充電樁不少於2萬個,力爭形成城市五分鐘、城鄉半小時充電圈。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各地以縣(市、區)為主體,正在推進新一輪充電基礎設施網點規劃編制和實施,將確保規劃落地性、規模合理性和布點精準性。全省正統籌各級各類財政資金,建立運營補貼與服務品質、充電效率掛鉤的機制,以此提高鄉村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同時支援充電基礎設施市場化,鼓勵模式、業態和基層創新。

  面向縣鄉地區,一套良性的充電設施市場化模式將在探索中逐步成型。

  多措並舉,夯實新能源車下鄉基礎

  近年來,消費補貼成為各級各地屢試不爽的促銷辦法。

  “我們已發放三輪購車消費補貼,下半年將繼續發放。”嘉善縣商務局商貿流通科相關負責人説,消費者買車可抵扣裸車價的2%,由線下汽車銷售企業直接在車主購買時抵扣,最高6000元封頂。三輪活動中,該縣有10家汽車銷售企業參與,共發放消費補貼900萬元,核銷888.04萬元,拉動消費4.56億元。

  在青田,消費券也點燃了一把火。去年6月至今,當地分9輪向社會發放購車消費券。“根據車型和價格不同,分2000元、6000元、8000元三個檔位,基本上都會搶光。”周微靜説。今年8月,青田還針對部分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重卡和燃料電池汽車,按照每輛0.5萬元進行補助。

  在消費端“真金白銀”的補貼下,《方案》提出,計劃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銷量100萬輛以上,建成維保服務網點500家以上,由縣域逐步向鄉村輻射延伸。

  “消費補貼支援是中短期就能見效的有力措施。”肖亮説,不過,這些購車消費補貼大多面向所有汽車和所有消費者,“還需要針對新能源汽車下鄉的車型和人群,提高政策的精準度。”

  在供給端,各地也在千方百計化解充電設施建設“便利與盈利”的矛盾。

  去年以來,湖州以縣區推廣辦和市交通集團為主體,推進“電樁下鄉”工作。“就像以前在鄉村建設電信設施、網際網路設施一樣,佈局充電設施也能發揮基礎設施的外部效應,要適度超前規劃。”方遒表示,湖州預計于明年年底前實現重點鄉鎮充電樁全覆蓋。

  今年3月,湖州還設置資金補貼,對建設在中心城區外的鄉鎮、社區(村)的、總功率不低於500千瓦的公共快充樁,按每年每30千瓦給予500元公共運營補助。

  嘉善開啟了全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專項治理,並推進嘉興市民生實事工程建設,今年上半年兩項工作新建公共充電樁320余個,目前已編制完成《嘉善縣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佈局規劃(2023-2025)》。

  為降低充電成本,嘉善發改部門統籌資金制定購置補貼政策。“對於私人安裝充電樁的家庭,今年計劃給予600元的電費補貼,補貼將直接打入用戶的充電樁賬戶。”嘉善縣發改局環境能源科科長張雲飛説,針對部分市場主體安裝的公共充電樁,嘉善也將為企業提供配套安裝運營的補貼套餐。

  獎補資金、租金減免、綠色金融……《方案》明確國家和省級獎補資金將由過去支援城市轉向重點支援鄉村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建設中各級財政最高可補貼設備投資的30%,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還能提供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援,並鼓勵各地對場地租金實行階段性減免等。

  眼下,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萬馬等900多家社會運營商正在參與全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未來3年,浙江將投資建設農村配套電網不低於300億元。“我們將持續推動和完善包括鄉村在內的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支援服務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到充電樁下鄉中來,為新能源汽車下鄉打好基礎。”國網浙江電力相關負責人説。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胡靜漪 吉文磊 顧雨婷 許峰 通訊員 宋依依 陳麗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